2017年《夏至未至》观后感

文章 2019-07-21 10:14:34 1个回答   ()人看过

夏至将逝时,你知道我对你掩饰不住的想念么?还是,只有香樟看到了。

2017年《夏至未至》观后感

昨晚,由郑爽、陈学冬、白敬亭主演的《夏至未至》正式开播。这大概是一部对于郑爽来说,意义特殊的电视剧。八年前,她在《一起来看流星雨》中首次以学生妹的模样进入演艺圈,八年后,她再次在《夏至未至》里出演学生妹角色的立夏。在足以陪伴两代人青春的时间里,她经过了两段家喻户晓的娱乐圈爱情,数个古代、现代戏的角色和一次彻底的放飞自我。

八年时间过去,郑爽牵手郭敬明的小说进入《夏至未至》,让人惊喜的是,身上的少女感仍是满满。很多网友评论,看到郑爽饰演的立夏在剧中看到以多欺少时,勇敢地站出来,“不公平!你们这么多人对付两个人,不公平”时,仍看到了当年楚雨荨的影子。

《夏至未至》改编自郭敬明的小说。在他的口中,这部小说完全建构在一个虚构的城市背景下。表现了傅小司、立夏、陆之昂这几个角色追逐梦想和小心追求爱情的故事

昨晚播出的头两集里,白敬亭婉转地表达想要保护郑爽,郑爽坐上了他的自行车后车座,二人呼啸而下的一幕被陈学冬看到,眼里不觉震惊和失落。这把三人之间“他爱她她却爱他”的纠结三角恋关系浅浅地表达了出来。

从头一晚播出的收视反馈来看,《夏至未至》的收视率和市场份额始终占据第一名,朋友圈纷纷感慨,“爽妹子的号召力还是可以的呢”。这样的首播表现,再一次体现了其位列小花的号召力。

2017年《夏至未至》观后感二

如果《夏至未至》剧情纯然按照原著发展,可能标志着抄袭者向舆情监督者的一次反扑。如果此剧大热,甚至可能撼动原先“你照骂我照抄”动态平衡,挪向对“反抄袭者”的道德指责。

小说文本像极了在影射作者自身经历

现在看到郭敬明三个字,你一般会联想到什么?大概少不了几个耳熟能详的关键词:“小时代”、“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然后是“青春作家”、“富豪榜”、“粉丝电影”和“大IP”,当然还有不容忽视的“抄袭”阴影。

然而,刚刚播出的由郭敬明小说《夏至未至》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混在一茬又一茬令人目不暇接的IP改编影视剧中,似乎也引不起很大的话题——无非是鲜肉小花们经过排列重组,成为这一场时新IP流水宴中包装鲜美的又一道菜。

早在小说刚火的时候,就有不少人看出,《夏至未至》像是郭敬明控诉“抄袭者无罪”的自辨之作。如果说别的涉嫌抄袭的IP剧只是在生产的环节中关联抄袭,那么《夏至未至》就是在文本的层面直接指涉抄袭——它是一则抄袭的“元文本”。书中的男主角傅小司,刚出场时就被女主立夏误读为“小四”(郭敬明的昵称)。往后的人生轨迹,更是基本沿袭郭敬明的成功之道,或者准确地说,是美化版的郭敬明成功之道。从一个典型的郭敬明式高富帅学霸主角,顺风顺水地考上重点大学,再顺利地成为万众瞩目的文艺商业一体化明星。而他人生最大的挫折,同时也是本书最大的高潮转折点,不再是郭敬明其他作品中的小资特色的矫情的天降灾难——车祸、堕胎等,第一次有了鲜明的现实维度,即傅小司被“诬陷”为抄袭另一位不知名画家的画作,被舆论大肆鞭挞。

这段戏剧冲突显然是直接回应着写作时郭敬明身陷的最大一次抄袭门危机——自2002年起的《幻城》起,郭敬明作品就一直有抄袭嫌疑,到2003年,作家庄羽指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了自己的作品《圈里圈外》,将郭敬明一纸诉状告上法庭。案件审理历经三年,最终在2006年终审判定抄袭成立。而《夏至未至》就是在2004年起连载于《岛》系列图书,并在2005年连载完毕出版。正如郭敬明在后记中所说,“这本小说装满了我多少的情绪,装满了我多少闪耀光芒的日子,装满了多少我黄昏时的悲伤……”

可以说,《夏至未至》正是郭敬明面对舆论风暴的自我治愈之作,一个堪称“玛丽苏”的完美男主角,不仅女一女二都爱他,连男二号都自述“我的一生,就像是为了你才到这世界上来一趟”;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问世事,书中反复强调他“失去焦点的大雾弥漫的眼睛”;小司只要明媚忧伤,让助手负责经营,就成了“中国斯诺雅名人财富排行榜最年轻入选者”——郭敬明笔下所有艺术家的唯一成功标示就是成为富豪。

在抄袭事件中,傅小司清白无辜得像一只羔羊,迫害他的是整个世界:无良记者将他的话断章取义剪裁构陷他抄袭;不知名画家冯晓翼借着被小司抄袭的名气成功出名甚至故意在小司新作发布时搭签售场打擂台;无知群氓在发布会上对小司谩骂甚至“泼脏水”,甚至XX市中级人民法院也判决傅小司构成抄袭,以至于“立夏觉得世界黑暗无边”。只有小司的好兄弟、好闺蜜为自己张目,好兄弟甚至一怒之下为小司杀害了前来“碰瓷”的冯晓翼——也许郭敬明借此发泄了对“构陷者”的最大恨意。

舆论监督挡不住抄袭者财路是行业悲哀

今年各类IP剧你方唱罢我登场,《夏至未至》若泯然于众也有好处。悄悄跟在上半年已经趟过抄袭舆论火锅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乔传》之类IP剧的靶子背后,往年郭敬明一向被舆论拉出来激烈抵制的抄袭者身份,此时倒无暇过问了。也许我们上半年所经历的围绕着《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抄袭门的争议,已经是民间舆情监督抄袭现象的最高点——围绕着《三生》的事实证明,舆情监督撼动不了多少收视率,也阻挡不了抄袭者的财路。

最高点触到了天花板,再往后就只能是落潮。因此到了《楚乔传》、《夏至未至》上映时,人们似乎是倦怠于那种蚍蜉撼树的战斗,连原先监督的动力也渐渐消退了。“抄袭剧”和“热IP”坚持“任尔东南西北风”,“你照骂,我照抄”的原则,和观众“边骂边看”的互动,构成了现阶段这个新媒体商业时代特有的奇异的动态平衡。

然而在这幅动态平衡的画卷中,《夏至未至》和其他涉嫌抄袭的热门IP剧相比依然有其特殊之处。甚至可以大胆地预见,如果该剧剧情纯然按照郭敬明原著剧情发展,《夏至未至》可能标志着抄袭者向舆情监督者的一次反扑。如果此剧大热,甚至可能撼动原先“你照骂我照抄”动态平衡,挪向对“反抄袭者”的道德指责。

我们无从知道郭敬明写作时是否真的认为自己如同傅小司一般清清白白遭人构陷。无从知道郭敬明是否真的相信他笔下的“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没来由的仇恨,很多没来由的嫉妒,没来由的怀疑,没来由的愤怒。”单从文本的逻辑看,傅小司的清白同样值得怀疑,无论是从法理层面,还是“构陷者”的论据层面,书中都回避了抄袭者和被抄袭者的雷同对比。又一次,按照青春小说特有的偏执迫害妄想,不需要进行理性分析,“反正错的不是我,是世界”,只不过这一次的迫害“我”的世界有了比郭敬明其他小说更清晰的指向——反抄袭者,他们的动机只是受“无来由的嫉妒和愤怒”驱使;而抄袭者,睁着“大雾弥漫的眼睛”清白无辜。

在采访中,郭敬明曾反复声明“没有一个人单靠抄袭就可以红十年”,并强调自己的成功是自己的辛苦换来的——这一点也在《夏至未至》中通过对傅小司辛勤工作的描写血泪控诉出来。然而,作者是否考虑过,他要求读者不要只看到偷窃不看到劳动的时候,读者也可以反过来要求他不要只看到劳动不看到偷窃呢?一个人做错事本不可怕,可怕的是继续陷在二元对立的被害妄想中拒绝直面自身的责任。《夏至未至》作为一个抄袭者自辨的元文本,像是一则寓言,显示出了当前IP生态中不断加深的危机。

2017年《夏至未至》观后感三

故事始于一个虚构的城市浅川——一个北方长满高大香樟的城市,一个离夏天最近的地方。一群追梦的少男少女为自己的梦想努力着。他们整日在漫无边际的题海中战斗,每天“流连”在教室闷热的空气里,只为有一天梦想化茧成蝶。一切都似乎格外平静和缓慢,带着夏日特有的让人昏昏欲睡的情绪,仿佛夏日午后浓烈如同泼墨的阳光一样。

可是,梦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生活的打击、人的生老病死、高考的中榜落第,无不牵动情续的心弦,生出许多的愁丝,于是天空不再晴朗。曾经的永不分离,如今又在何方?只换得一声重重的叹息。

正在每个人都对急速到来的世界冲撞得看不清未来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更大的逆境就要降临,也正是种种事件,几乎完全逆转并摧毁了每个人的人生……这一切,即将到来的夏天,似乎早已有了结局。心田某个地方被拨了一下,引起阵阵涟漪,向远方传去。没有高涨的情绪,甚至是在很平静的时候,接受这个结局,可心里却泛起了淡淡的忧伤。

遇见,这个坚强的女孩在我的心间难以忘怀。无论社会是多么的残酷,生活是多么的坎坷,遇见总是倔强地面对一切,只为心中那个不灭的信念。从小孤独的遇见,放弃了自己在浅川与青田一段美好感情而单独去了北京,开始为实现自己的歌唱梦想而努力。七七在上海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成为歌手,在发完第一张唱片之后成为全国的青春偶像,然而一直为了唱歌而辛勤付出的遇见,却在北京艰难地生活着。逝去的青春,淡淡的爱。那些走出校园的青涩脸庞,早已留下了命运的痕迹,小时候向往的青春,竟被岁月如此摧残。尽管如此,遇见依然没有放弃成为最好歌手的梦想……

寻梦的旅途中写满了辛酸与沧桑,年轻的背脊历尽无数风雨的洗礼,但要到达大洋彼岸就必须经受沿途波浪的冲击,要登上高山顶峰就必须跨过一道道丛生的荆棘。这,就是追梦,也是生活。

我是一个懵懵懂懂的中学生,也曾有过不想放手的梦想,也为理想努力过、奋斗过。可是,有几个人放出的小船没有被风浪吞噬?有几个人还固执地坚持那过去的梦想呢?曾以为梦想,就是我存在的使命,却不知在漫漫时间之洋中,遭遇各种各样的狂风、巨浪,公平的上天在让我们得到的同时总会让我们失去点什么。面对前方未知的道路,我也会害怕,也会迷茫,我不知道哪些我该舍弃,哪些我该一直坚持。我不想像七七那样为了名誉和地位,背叛朋友;我亦然不知是否应该像小司那样,最终失去最好的朋友和最爱的人;我也不懂陆之昂为保护朋友失去自由值不值。最后终于明白了在人生的河流里,将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必须要把握好平衡的桨,在遇到风暴的时候,认真思考,哪些可取?哪些不可取?我不想在多年之后回想从前,只有长长的叹息。

抚摸那发黄的扉页,泪从眼角不自觉地滚落,一滴一滴打在记忆深处,化成了一个个圆型的水印,然而我却不敢再揭开那青纱笼罩下的结局,记忆,画面,害怕它会刺痛眼睛。

只听见绿油油的青春在夏天最后的呼喊声中告别:

——你好吗?

——我很好。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下一页:离别的夏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