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论文
摘要:大学的《网页设计》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要求都极强的学科,围绕着这门课程,本文具体从教学开展的方向、目标、方式、实践项目以及考核评估标准出发,阐述高校老师如何在具体教学中做到有效的把握住课程的核心要求,做到升华教学开展的质量。
关键词:高校教育;网页设计课程;改革探究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早已进入千家百户的生活领域之中,人们享受着网络带来的便利,改变着自己的生活方式。那么面对这种社会需求情况,大学的《网页设计》课程实则是有了更广的发展空间,而老师对教学的方向选择、对学生能力的培育选择和对学科的实践研究方向选择都会决定着这门课程的质量和最终呈现的完整程度,因此如何该课基本的理论知识进行创新实践,融入到当下我国的社会环境中去这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一、强化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师资队伍的教研力量
在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之中,老师都是供给侧的主体,老师的专业素养水平直接决定了教学的质量,所以立足于当下的高强度社会需求,想要让高校的网页设计课程的教育能够协调于这种需求,迎合这种需求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要花功夫下力气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让教师拥有足够的视野,能够及时针对当下的社会风尚改变教学的方向,革新教学的开展方式,从而保证教学的质量。想要做到这些,高校方面必须定期组织教师的专业拔高培训,要多方面鼓励教师参与社会上的网页设计类竞赛,鼓励教师参加各类的数字艺术交流活动,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增加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高校还要积极和相关企业取得联系,争取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将网页项目以合作科研的方式引入到高校内部,这样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引进高端人才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1]
二、革新教学的目标和规划
网页设计是高校教育中很重要也很热门的公共基础课程,这个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网页制作与设计的能力,但是在大部分的教学中,教师们往往进行的是理论教育,培育出来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只知道死记硬背,缺乏实践和创新能力,所以针对这种情况,高校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人才培养的教学机制是否顺应了时代主题的发展方向,是否能真正培养出一批具有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来。教师们必须做到在教学的设计与规划中,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核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并且在理论教育的同时有计划的引导他们联系社会,调动他们的创造积极性,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将教学的方向协同与社会发展的方向。
三、革新教学实践项目与教学方法之间的联系
部分高校教师为了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对学生们的教育往往只是重视能力上的要求而忽略掉了兴趣的培养,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只有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才会最终支持他们进行不断地探索和求知,所以高校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充分注意到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要及时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将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项目进行有机的结合,采用启发性的、实践性的、创意性的综合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索学习。针对不同地域的学生,老师应该尽量在教学习惯和教学方式上面保持适中的力度,减少地域教育差异,让学生能够很好的融入大学的学习氛围之中。[2]
四、革新《网页设计》课程的考核评估方式
对于学生而言,一门课程的考核评估决定着他们一个学期的努力程度,也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轨迹。而高校的网页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操作属性非常强的公共课程,它要求学生要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和创新技能,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的考核评估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和课程的能力开展需求,要革新传统的“分数型”考核方式,让课程的评估联系到具体的社会实践,联系到大学生的动手表现,联系到学校合作项目的研发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索,才能够让他们重视对自身创新能力的要求,及时扭转传统型的学习思想。因此,只有革新对网页设计课程的考核评估方式,建立起一套实践与理论、创新与团队合作所协调、所联系的综合化考核体系,才能够有效推动这门课程的发展。比如,教师可以将与学校合作的企业项目作为期末考评的内容,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扎实的理论,还要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在最后的评测中,教师再充分结合学生们的实践和理论学习表现,参考他们的自我评价,使考核的结果综合化、立体化,这样就有效的提高了考核方式上的水准。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的网页设计课程是很重要的公共课程,而放眼当下的社会发展趋势,只有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协调市场的发展,协调人才需求的发展,将教学的方式立足于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将教学的目标和规划立足于长远的社会分工需求,才能够最终正确地找到教学开展的方向,才能够为学校、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劳动力。
参考文献:
[1]逯杉楠.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21):228-229.
[2]袁雪霞.高校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赢未来,2017(12):0029-0.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