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勃的诗有感

文章 2019-07-21 07:30:38 1个回答   ()人看过

导语:天才诗人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非常的高。而从我们上小学到现在就学习到不少王勃的诗,那么,我们对王勃的诗有什么感想呢?

读王勃《滕王阁诗》有感

珠帘画栋冷滕王,

南浦西山暖意藏。

昔日鸾铃思玉佩,

今朝江渚怨情伤。

悠悠日影闲云赋,

岁岁星光勤略商。

帝子楼中梦王勃,

长江槛外论短长!

草于08年2月

读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三国时的才子曹植曾写下“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的诗句,虽然时隔已一千七百多年,但即便在今天,只要你细细的去品味它,心里仍然不免为它所撼动——为它所流露出的那种男儿所不能不有的豪情,那种天远地阔的襟怀。

而在四百年后,一个同样的才子王勃也感到了人间离别愁绪的不可避免。从古至今,大概只有那些重利的人才会轻视别离吧,像王勃这样才锐情敏的人怎么能、怎么会、怎么可以呢?然而在现实世界里,时间地域的残酷阻隔,是那时代的人所不能改变的。即便在今天,我们可以给相隔千里的友人打一个电话,发一封电子邮件,甚至朝飞暮至,可是,感情的事真的能那么干脆利落的解决吗?我看未必。所以,诗人转而投向内心深处的情境去寻求慰藉: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也许他能做的只有这些了。

人生本来就多漂泊,因为缘分方得以短暂的相聚。父母与子女、知己与爱人纵然恩重情深,然而又有多少人永永远远的相聚呢?斗转星移,填山挪海——既然长相厮守不能为我们所掌控,那么就让天下所有有情有意的人不要太为别离而伤怀。相聚固然值得相惜,在不能时,何不像曹植、王勃那样,用一份最最真挚的情,化万里天涯为比邻而居呢?

也许这些很困难,那我们就更要珍惜现在,珍惜现在厮守的时光。或许下一刻便要面对离别,然而那又怎样,拥有现在已经足够。

知识扩展:读王勃《滕王阁序》有感

今日北京,雨落纷纷。下午得闲,观王勃《滕王阁序》,不胜感慨,念今国学日衰,洋文泛滥,竟然泪下,唏嘘不己。静下心后,写成此文,以作悼念之意。

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称“初唐四杰”,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才华早露,《旧唐书》载:“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杨炯《王勃集序》记:“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十七岁被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二十七岁时,王勃南下探亲,不幸渡海溺水早亡。

王勃反对六朝以来颓废绮丽文风,“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提出一些革新,把诗文从宫廷引向民间,从台阁移到大地,题材扩大,清新刚健,开创唐诗新气。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仅存90多篇。较早的文集有20卷、30卷、27卷三种本子,皆失传。

不朽的《滕王阁序》,是王勃回乡旅途上即兴名作。

据说滕王阁成,南昌阎都督于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阎都督宴客,本是欲夸耀女婿吴子章之才。然王勃当众挥笔而成不朽名篇《滕王阁序》:“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