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藏龙影评

文章 2019-07-21 06:59:45 1个回答   ()人看过

《卧虎藏龙》是一部形式和内容能达到统一的佳片,讲述的是李慕白和俞秀莲的爱情悲剧故事。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卧虎藏龙的影评,欢迎阅读!

卧虎藏龙影评篇一:

李安是个聪明人。两千年,《卧虎藏龙》出来,我那时才十八岁。看不懂电影。老师赞好,在黑板上大书八个字:“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对我说:“你尤其要深思。”胡乱看完,不中不西,半文半白,打得又不热闹,大呼不过瘾。直到这几年,看《英雄》看《无极》,越来越感叹《卧虎藏龙》的好。光从名字上看,英雄,无极,就有不可一世的野心。李安也有。但是他含着。这是他的聪明。

李安是在美国学的电影,学的是娱乐片。从头到尾,他没有给自己一个“电影艺术大师”的定位。从一开始做电影,他就明白,定位是“亚洲的主流,美国的艺术”。在美国卖片,卖的是中国商业片,只有死路一条,艺术片,还有一线生机。这几年,眼看着内地的电影导演,要往死路上去死磕。回头看李安,若干年前,就看透了,看化了。到这一部《断背山》,仍旧小成本,故事讲得轻描淡写,不动声色,到了结末,显山露水那么一件衬衫,顿时就把全球多愁善感的观众煽得涕泪交流。不敢说李安对电影的精髓全然把握,但是美国电影的那套东西,显然他已经炉火纯青了。

李安的电影,不是很艺术。他的电影可以读解,可以学。他从来不试图讲道理,而是说故事。他的电影从来都不难懂,也不难看。有的电影,若干元素,一有一无。而李安的电影,什么都有,什么都在,只是一隐一显,一张一弛。比如说色彩,李安也用大块的。《卧虎藏龙》里,江南是绿的,塞外是黄的,京城是黯淡的,最终的窑洞是黑色的。点到为止,是那么个意思。始终不是那般铺天盖地用一种颜色的霸道。而音乐,你沉浸其中而注意不到的音乐,才是电影中的好音乐。

他的电影,一半是国语电影,一半是英语电影,好似太极八卦,圆转自如,静中有动,见招拆招,指哪打哪。到了一定境界,电影如同功夫,已经是左右逢源,所向如意。很多华语电影导演,有一种雄性荷尔蒙猛烈爆发的霸气。李安没有霸气,但是他有劲道。有风度。有情怀。作为一个中国人,他有操守。作为一个导演,他有方法。作为一个文人,他有气质。蕴藉圆熟,在强势面前,他不顶,在困境中,他不丢。对于李安,与其说佩服他的“剑法”,不如说,我佩服他的“人法”。“剑法即人法”,人境就是心境。电影好不好,和做人有很大关系。这个道理,知道的人很多,实践的人很少。李安要算一个。

李安的电影,大家都比较了解。早年出头的《父亲三部曲》,李安做的是自己喜欢的家庭题材。每一部都是一个看似和睦的结局,但不是喜剧,而是中国人的悲剧。在中国人的社会里,和谐大于一切,一切冲突都必须压制。外表上一团和气,其实每个人都在流泪。一个“完整”的家庭,是要每个人都各退一步。撕破脸,你死我活,就不是中国人的厚道了。所谓的厚道,不过是“难得糊涂”。难得糊涂,言下之意是大家都明白。《喜宴》把这个说得最清楚。父亲在安检时的一个举手,是妥协也好,成全也好。理解和情感都在,但无奈最重。在李安的观念里,家庭这种东西,大家相互都爱着,但是并不商量,互相失望。这种失望,不是尖锐如同刀刃的东西,它默默宰割着你的心和你的忍耐,却有着一层泪水的软壳。你在疼痛的同时,承受和感动。

《推手》里,说的明白,“推手是讲卸掉力道,闪避人群。推手是父亲逃避苦难的一种方法。”《推手》讲的是把一个太极拳大师,放到一个格格不入的西方社会,看他沉不沉得住气。结果他沉不住。因为外界的影响可以抵御,内心的牵挂却无法放下。这是李安的慈悲。李安很懂道理,但是更懂人情。他是可爱的,因为他最终仍旧觉得情感要战胜理智。所以,李慕白放弃了修道,选择了表白,因为他也放不下。

父亲,是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男人,无法回避的主题。父亲代表着压力,责任,尊严和荣誉。在传统文化渐渐丧失的时候,父亲的统御也开始消解。《推手》的父亲是强大的,然而却无奈,《喜宴》的父亲虽是个将军,却经常瞌睡,《饮食男女》的父亲,则因为压抑而失去了味觉。《推手》的儿子,是那么不知所措,《喜宴》的儿子已经无力传承,《饮食男女》嘛,根本已经没有了儿子。所幸,这一部里,年迈的父亲因为娇妻而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聚散离合,是李安的兴趣所在。饮食和功夫,是他另外的兴趣。饮食,是台面上的事,男女,是台面下的事。台下的事,台上说不得。不得不说的时候,就成为了爆发。这种爆发,看似突兀,其实都有长久的情绪铺垫。难免有点尴尬,这种尴尬成为了李安的幽默。他的电影里,笑声很多,但是是沉痛的。

李安这个人很浪漫。我是说,他喜欢功夫。他一直说,《推手》就是功夫片。真正的功夫片,不是讲打斗,而是讲内心的争战。在《推手》之后,他险些去做了《偷拳》。因为他的梦想是“功夫三部曲”。功夫,是中国人的浪漫。侠客,是浪漫,江湖,是浪漫。剑走轻灵,是浪漫的。最浪漫的,是轻功。轻功是一种飞翔的梦想,是对地心引力的反抗,是短暂的超脱,是久受压抑的中国人内心抒解的出口。但是轻功再高明,最终也要落地,若真想超脱一切束缚之外,只能纵身一跃入山崖。

李安做功夫,不是要看打,而是要打出意境。他对周润发的要求是“圆活谦虚”。对动作的要求是“动静起落,进退虚实”。对于竹林一场戏,他的要求是“意乱情迷”。别的功夫片,是先有武打,再有剧本,只有他是先剧本,再武打。成龙他们是边打边说,他刻意要说管说,打管打。他延续了胡金铨一路,文人导演拍武侠的传统。他对演员的要求也相当有意思,他要章子怡有“松沉劲”。但是章子怡天生不沉实,于是他要她一直练毛笔字,要沉下来,起码是个架势。

李安的这些想法和思路,是浪漫的,甚至有点天真。武术指导袁和平说他“文人说大话”,又经常和他吵架,说他不懂武打,“力从平地起,你怎么力从威亚起?”想想看,他为了向胡金铨致敬,死命捣鼓那么多生鲜竹子的场面,我总是很想笑。一边觉得他有文人的迂,一边又觉得他“不丢”。

至于《理智与情感》,《与魔鬼同骑》,《冰风暴》,《绿巨人》,还有《断背山》,我都是一个态度。大抵是不错的,尤其是《断背山》。但是我没什么兴趣。因为说到底,我是一个中国观众。那些赚美国人银两的电影,尽管去唬弄美国人吧。

卧虎藏龙影评篇二:

十年前,五年前都看过《卧虎藏龙》,前几天,又翻出来看了一遍,只能说,以前完全没看懂。

电影的剧情很多人都熟悉了,剑侠李慕白在隐退江湖之前,将自己的佩剑——青冥转交爱人俞秀莲送给京城贝勒爷收藏。却不料由此引出一心想要进入江湖纵横的玉府小姐玉娇龙盗剑,在追查的过程中,李慕白和俞秀莲发现玉府中隐藏着杀死李慕白师傅的卑鄙凶手碧眼狐狸。一方面,玉娇龙受父命要嫁给京城的翰林学士之子,但是心中却另有爱人,从小娇惯成性,在这摇摆的感情中把持不住自己,而陷入了叛逆与愤怒中。另一方面,悖于伦理,李慕白和俞秀莲虽然多年来互相爱慕,感情愈深,但是却不能表达,只能将这份感情藏在心底。为了帮助误入歧途的玉娇龙,为了铲除武林祸害碧眼狐狸,两人再度卷入了一场武林风波……

话语电影圈里,许多导演都大言不惭的说自己是文人电影,拍的是人文关怀。我却觉得,能配得上文人电影这个称号的只有李安的片,从早期的家庭三部曲到《卧虎藏龙》,里面都贯穿了李安作为一个华语导演,有着浸染在中华文化里深沉厚重的情感和含蓄绵密的内涵。台湾三大导,杨德昌、侯孝贤、李安(有时候可以加上蔡明亮),杨德昌长于西方式的冷静客观叙事,侯孝贤长于东方式的情感渲染,李安则是聪明的游刃于两方之间。也正是因为这样,李安成了华语电影圈里在国际上门路最广的导演。

《卧虎藏龙》算是李安一次风格上的转换,之前小格局的优雅在此揉入了大量的商业元素,袁和平的加盟,紧张到喘不过气来的飞速镜头切换的打斗场面,增强了整部电影的可看性。东方的故事,西方的叙事方式,李安特有的人文关怀情感,共同糅合成了这部非常特殊的武侠电影。

《卧虎藏龙》的打斗十分出色,剪辑的流畅和动作的华丽飘逸,唯美动人。这种既继承了以往武侠电影的动作招式上的扎实基本功,也带入了和影片基调主题一致的道家式的洒脱飘逸。竹林的一场戏,把竹子的刚与柔、韧与逸完美的和武功的套路结合在了一起。尤其章子怡的几个镜头,倒十分有向《倩女幽魂》里聂小倩那个惊艳出场致敬的意思。这种动作上的优雅和美观,成就了袁和平国际动作指导的美名。

好的电影,从来不缺乏内涵,优秀的内在才是一部电影最大的价值体现。李安的武侠里承载的人文情感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为这部电影增添了无限的深度和空间。李慕白和俞秀莲的爱情,代表了中国两千多封建社会和尽一千年礼教文化以来的东方式的爱情观念。比起那种轰轰烈烈、海誓山盟式的激情,这种含蓄、隐忍、内敛体现出来对爱情的执着与向往,也许是最打动人的地方。

《喜宴》里,西方人在看到中国婚礼的热闹和疯狂时,十分不解,熟悉内情的人说,这是被压抑了五千年的民族的性的爆发。《卧虎藏龙》则很好的体现了这种对于性与情的压抑和苦闷。

李慕白作为武当的高徒,一直以来,却难以逾越和俞秀莲的这层情关。之前,碍着被订婚的男子的死,一个是人情,一个是道德的压力,两人终究没有说过什么,这么多年来,在别的地方都十分默契了,可是情感终究难以迈出有力的一步。周围的人都知道两人的情投意合,但是碍着礼教道德,所以也难以插手太多。俞秀莲也许可以默默承受着这份情感的压力,可是李慕白却深受其煎熬。所以,他说他闭关的时候,达到了前人未曾进入的境界,是一种无限的寂灭和悲哀。其实他放不下心中的情,所以练功进入了走火入魔,因此才提前出关,一听到贝勒爷假托人传话俞秀莲的事情,就不远万里奔来了北京。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电影真正的主角只有4个,李慕白、俞秀莲、玉娇龙和碧眼狐狸。一个男人三个女人,三个女人代表的三种价值观和道路,成了这个男人一生的困惑和负担。

俞秀莲对于道德和情感上的重压十分被动,对于多次李慕白的主动靠拢以及周围人的撮合都极力回避和无动于衷,这一点多年来可以说也深深让李慕白有了某种失望和无奈。她身上的情感是最朴素最天然最无私的,她爱着李慕白,却又不愿意这种爱带上一丝的私心和不洁。可是这种爱也是隐晦和难以感受的,从俞秀莲一次次和李慕白的接触中,她永远保持着该有的距离和礼貌,“男女授受不亲”比与其他男子还甚。而这,深深打击了同样爱慕自己的李慕白。

玉娇龙的出现,是一个转折。这个处于叛逆期的少女身上的灵气和活力打动了李慕白。所以,他一次次要调教她,一次次要当她师傅,一次次容忍她的错误。当她出格的越来越厉害,李慕白依然要叫她拜师,最后,在瀑布边,甚至不惜将自己的性命交到了玉娇龙手里。

李慕白一直压抑的内心的情欲,在俞秀莲身边,他才感受到平静,才能抑制住这种渴望,而在玉娇龙身边,则会在心底燃起熊熊的欲火。两个女人代表的两种价值观一直左右着李慕白的心性,煎熬不已。玉娇龙开始烦恼于李慕白一直对自己的穷追不舍,所以她大骂“你为什么就是不放过我?”后来,她渐渐明白了李慕白要收她为徒是假,其实想占有她才是真,所以,她说“你们这些老江湖,怎么能见真心?”,山洞里,则直接问“你要剑还是要我?”玉娇龙爱的是小虎,可是渐渐又被李慕白这样的大侠风范所折服,而父母强加的婚姻所代表的道德重担又压的她喘不过气来,三条路线也折磨了她。加上碧眼狐狸的挑唆,她渐渐觉得自己只是别人手里的一颗棋子。

碧眼狐狸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女人,或者说放下了感情,为了剑谱,不惜以美色勾引了江南鹤并且杀死了他。她代表了女人阴毒的一面。玉娇龙站在感情的分岔路上,既有可能去追逐真挚的情感而变得幸福,也可能逐渐堕落沦为碧眼狐狸这样的下贱。李慕白是深深了解这些的,他痛恨一个女人这样下贱沦落,为了挽救心中的美人,不惜处处追踪玉娇龙。

玉娇龙在师娘碧眼狐狸的教育下,从小就知道男人很少有好东西,“武当山是酒馆娼寮!”这句话其实并没有说错。男人都是有欲望的,李慕白的师傅江南鹤死在欲望里,英雄难过美人关。碧眼狐狸看出李慕白也受困于情,所以才安排了洞穴里以玉娇龙为饵,一方面消耗李慕白的内力,使得其最终中毒后守不住真气,提前死去;另一方面引来俞秀莲,让她看见孤男寡女,尤其互相有感觉的两个人的一幕,可以以此深深伤害李慕白和俞秀莲的内心。可谓一箭双雕。

不过,碧眼狐狸虽然杀死了李慕白,可惜两处都算差了。一个是李慕白虽然经历了如此多感情上的波折和左右,最终还是参透了,决定将自己和玉娇龙的情感牢牢框缚在师徒的礼教秩序之下,以礼教道德来逼迫自己退让,所以他才在玉娇龙打伤俞秀莲之后更加严厉的逼迫其拜师,山洞里,虽然万种诱惑,李慕白没有和玉娇龙发生任何可能算计好的事情让俞秀莲撞见。俞秀莲其实一开始也十分担心自己看到不想看的东西,结果没有,这才是解开她的心锁,最后和李慕白赤诚相见的一道催化剂,也是她最终原谅玉娇龙,再次以姐姐的身份将幸福的美好愿望寄托在她身上。另一个是玉娇龙没有被杀死,成了自己的遗恨。

李慕白的死,是一种解脱,从这种多年自己难以逾越的煎熬中释放出自己来,从悲哀的幻灭中找到一种安慰,死的时候,他才第一次吻到了俞秀莲,两个人才真正赤诚的将情感第一次碰撞,这也是死的最大安慰了。李慕白也真正此时才真正放下了内心的包袱,他所憎恨的,他所爱的,他所迷惑的。

俞秀莲虽然知道玉娇龙和李慕白直接的纠葛,但是她最终没有怪玉娇龙,而是将自己这一代人得不到的爱的希望寄托给了年轻的一代,才让她去武当见小虎。

在小虎和小龙的传说故事里,为了家庭的和乐,那个人从山上跳下去,得到神仙的救赎。玉娇龙最终从武当上跳下,这也是一种自我的救赎,一方面是李慕白和俞秀莲感情终究不能成圆的巨大遗憾和牺牲,一方面是李慕白之死的巨大伤痛。她究竟不是昔日青春年少的小女孩了,她爱的不再是小虎那样的纯洁情感,而是更深更成熟的感情。为了一个成全的美好愿景,她毅然跃下了武当。

这不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一如李安的其他电影一样,那种绵密的忧伤还会一直笼罩在全片里,最后武当那个云无不散的全景,就是这种亦幻亦真的伤感。余韵无穷。

《卧虎藏龙》确实是目前最好的武侠,虽然之后无数国内导演都开始扎堆拍武侠,却再也没有任何一部能够包含如此隐忍伟大的情感在里面。和家庭三部曲一样,写尽了中国人的内心真情。“卧虎藏龙”不仅是那个剑雨纷飞的江湖,更是中国男人和女人几千年来的情欲的挣扎。谁又能真正参透和解脱呢?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