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随笔无眠读诗

文章 2019-07-21 01:32:16 1个回答   ()人看过

夜半醒来,无眠。檐滴如漏,一滴一滴地叫人心烦。便从床头书柜上随手取出一本记载古代诗人读书写作的读物翻阅起来。

读着读着,就读出意思来了。不但知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磅礴大气,而且还懂得了“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的纤柔婉约。读着这些诗词,领略着前人创作的甘苦,思想着诗人当时的思想,隐隐然若有感悟——人生短暂,犹白驹过隙,人事无常,若白云苍狗,人本是一个过客,实在不足道,倘是能有空从这些文字中得到体悟的空间,去呼吸纯洁的空气,去洗涤心灵的秽浊,也就算是人生的难能可贵之处了。

读到杜甫,感到他的作品中,忧国爱民确是一大特色。尤其是他忠君却不媚君,因之获罪也绝不阿谀取容的品格,让我由衷敬佩,且得到脱俗般的智与力和正气般的根与蕴。然而,杜甫还有着天真淳朴的生活情趣。他的许多诗表明,他异常地热爱着自己的妻儿。如“老妻画纸为棋局”、“痴儿不知父子礼”等诗句便流露出他对天伦生活的喜悦。而“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则又是对居所草堂的爱心。可见,一个爱国者必然热爱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的事物,他的生活也必然是富有情趣的。

读到白居易,感到为文修改之重要。白居易之所以开创平易的诗风,就是因他善于修改作品。书中介绍,清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引周敦颐的话,说曾看到白居易流传下来的遗稿,涂改之处颇多,有的甚至改到全篇不留一个字。袁枚颇有感触地说:“旧句时时改,无妨悦性情。”可见,平易虽只是一种风格,但并非做起来轻松,而是要将颇深的意境和丰富的内容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离不开反复修改了。

读到陆放翁的“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阳未必非”之诗句,知道他是在用武侯来议论人生——孔明不出山,充其量是个隐士,固然也能享天年、乐安居,但不会有“宇宙大名”了。可见纵有心雄万夫之志,满腹经纶之谋,没有机遇,也只能是龙困浅池,虎落平川了。

屋外,雨滴仍在敲窗,但无眠读诗却使我心情舒畅了许多。它较之学校里的阅读,少了一份功利和勤奋,比之图书馆中的博览,又多了一些温馨和趣味。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