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德育的特性及强化途径论文

文章 2019-07-21 01:20:46 1个回答   ()人看过

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与其他科目相比,体育课有着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体育教师时刻将德育渗透到课堂中责无旁贷。在新课标视野下,正确认识到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的重要性,并在教学实践中探寻提高体育教学中德育效果的有效途径是当今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具体实施的重要方面。

1.体育教学中德育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的平台,在体育教学中寓德育于身体活动之中,并将对学生进行道德意识的培养与道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要求学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付诸于实际的行动,让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表现出德育的效果。加之,体育教学本身具有较强的德育优势,如进行各种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掌握保持身心健康的本领,提高美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完善个性的形成。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可以启迪学生的社会意识并增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自觉做好集体的一员。体育教学的实践性,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的建立,组织各种游戏、竞赛,可以养成学生公正评判、守规则、相互协作等品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是一种有效、可实施的途径,而且在学校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下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2.体育教学中德育的特性

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分支,体育教学在德育方面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德育的有关特性。

2.1表现性强

学生从事各种体育锻炼都需要身体活动和思维活动的有机结合,学生直接参与体育教学活动,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技能、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在参加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极为活跃,尤其是主管运动的脑区兴奋状态空前高涨,这就表现为学生各个运动器官在参加活动的同时又要运用思维活动来掌握运动技能,运用自己的思维活动在极短的时间内抉择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竭尽自己的全力,而有明确的目的性恰恰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先决条件。学生的真实心理活动在平时是不容易掌握,但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基于体育运动表现性强的特点,很容易变现出这种心理。所以,体育教学活动的表现力强的特点能够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德育条件。

2.2规范性强

体育教学场所大多是在场外进行,必须要有严格的课堂规范,才能保证教学内容的有序进行。为此,体育教学制定了严格的课堂纪律,比如课堂常规等;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师需要根据人数、场地、器材等因素对队列队形进行要求和变换,用多种组织形式和措施来要求学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同时也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与此同时,体育教学活动中离不开竞赛,体育教师会组织各种形式的比赛或者游戏,并要求学生在一定的规则范围内完成,这都是为了使体育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这些都是体育教学活动中规范性强的表征。

2.3集体性强

体育教学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大多数是以班级的形式出现,学生在班级里共同学习,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通过体育教师对体育项目的制定和实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这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2.4竞争性强

体育运动的竞争性表现在整个体育课堂的过程当中,学生既要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又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他们在体育课堂上往往能够表现出顽强的斗志、坚毅果断、勇于挑战、勇于拼搏、自信、积极向上等优良品质。从德育的维度来看,强烈的竞争性为学生的德育起到了催化作用。

2.5实践性强

体育教学与其他教学的显着区别在于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同时可以及时通过身体活动来亲身体验,教师教授的有关知识能够在课堂上得以验证,这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授课方式,也是提高学生教学效果的方式,这都得益于体育教学的实践性。

2.6交往性强

体育课堂上所安排的运动项目基本上都涉及到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现代教育改革也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交流的环境,因此探究性、启发性等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可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相互交流。这也是德育工作得以实施和传播的有力条件。

3.强化体育教学中德育的途径

3.1强化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体育课中进行德育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的教育,因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动力的心理因素。正确的学习动机,不仅使学生迅速地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能,而且是培养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前提条件。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德育,并使学生明确上好体育课、锻炼身体是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振兴中华的要求,是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人们在事业上有所造就的物质基础。

德育的具体教育内容有以下几点:

3.1.1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为实现小康社会服务的情感和意识。

3.1.2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3.1.3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3.1.4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勇敢顽强、刻苦耐劳、机智果断的优良意志品质以及情绪开朗、活泼、愉快的良好性格

3.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体育课中,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自己,争取对待成绩和错误,成功和失败。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他们多反面积极的情感体验,克服骄傲自满,冷漠无情,虚荣自负,狭隘自私等心理问题,形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品格,乐于助人,大度超然的胸怀,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真正成为健康向上的新一代学生。

3.3结合教学,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上好体育课,优化教学过程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季节天气情况,合理地选择教法。通过基本体操练习活动,使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队列与队形练习。徒手操和轻器械体操的动作与方法,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体验活动的乐趣,提高学生集体动作协调一致的能力;体验与感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个人与他人友好合作,适应集体活动的社会意识和观念;促进身体协调,匀称发展,增进健康水平。在田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营造生动,活泼,和谐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和性心。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群体责任感,提高合作,竞争的意识和能力,体验群体学习的乐趣。通过游戏教学,使学生了解游戏对心理健康的作用,体验进行游戏活动时的心理感受,学会通过游戏调节自己的情绪,逐步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和勇敢顽强,坚毅果断的精神。以引导学生处理和谐的人际关系,体验群体生活的乐趣和情趣,培养具有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

3.4结合教学活动,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教材内容繁多,有的教材本身思想性很强,有的则不明显,这就要求教师能结合不同教材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如:大部游戏教材都有一定的主题思想、情节、竞赛成分和比赛规则,教师要善于利用游戏特有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遵守纪律、互助合作、维护集体利益、爱护公共财物、勇敢、顽强、果断、机智、诚实、以及胜不骄败不馁的教育等,例如在发展学生腿部力量的跳跃运动中,我在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情节中,有机的将放松部分设置为青蛙妈妈带领小青蛙捉害虫,由此,让学生分组捡操场上的垃圾。不但维护了校园环境,也将德育无形中渗透到体育课堂;障碍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教育;体操教学,可培养勇敢、刻苦、机智、果断的品质;组织互相帮助、保护,可培养互相协作、团结友爱精神;在进行中长跑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布置场地器材、送还器材时,加强爱护公物教育和劳动教育等等。

3.5加强教师自身修养

德国的教育学家弟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师德规范。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评论、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几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另外,由于职业特点,体育教师既要不断加强政治、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也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还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更高要求。

4.结论

总之,时刻将德育渗透到体育教育中,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也是育人的根本。强化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引导和教育他们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协作,学会实践,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志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曲宗湖,郑厚成,张燕。论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与构思[J].体育科学,1998,18(04):6-9.

[2]王树明,聂文龙。关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理性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02):118-119.

[3]李玉玲。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1.03:88-89.

[4]吴惠青。体验:活动类课程的价值追求[J].教育发展研究,2012,(11):54-56.

[5]张立华。中学数学活动课教学和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0.

[6]张新,吴海燕,赵一平。面向21世纪体育教学中的情、爱、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04)。

[7]曾小玲。论学校体育中的德育教育因素[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01):126-128.

[8]张仁广,论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J]中国科创新导刊,2008.(20):118-119.

[9]王桂荣、关于学校体育中发挥德育功能的思考[J].哈尔滨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2):58-60.

[10]沈春华。张加军。学校体育对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2011.1:91-92.

[11]王利群,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科技信息。2005(13)。198.

[12]单长清,浅谈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渗透的方法[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18(12):118-119.

[13]路东海,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德育教育[J]科技信息。2009.(34):671.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