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相声剧本

文章 2019-07-21 00:07:37 1个回答   ()人看过

(这篇是仿照何云伟、李菁的口吻写的,看时不妨想象是他俩在说。甲何、乙李。)

甲:有一首歌我非常喜欢,相信大家也都非常熟悉——《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乙:我也挺喜欢这首歌的,用一句话来评价就是——深沉!

甲:这歌的歌词是台湾女诗人席慕容,应德德玛老师之邀写的。席慕容是远离故土的蒙古族人,在歌中她抒发了游子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乙:挺能打动人。

甲:不过我总觉着这首歌由象德德玛老师或腾格尔大哥这样的纯蒙族人唱来,总不能唱尽歌中的深意。

乙:哪是为什么?

甲:因为歌词中有这样一句:“已不能用母语来诉说”。就是说已经不会说本民族的话了。

乙:要不把歌词改改——“还能用母语来诉说”。

甲:那不成废话了。我想要是由某些特定的汉族歌手来演唱,也许更能打动人,能展示更深层的含义。

乙:汉族歌手?那也不合歌词的原意呀。首先他不是高原的孩子,再说他能用自己的母语来诉说呀。

甲:我说的是汉族中的某些特定的人,他们可能也是高原的孩子。

乙:某些人,是哪些人?

甲:我总觉得席慕容的歌词中另含深意。按我的理解,歌中说的是蒙古高原,但高原的孩子并非专指蒙古族。这样说来我和你就都有可能“也是”高原的孩子。

乙:我和你都有可能是高原的孩子?不可能,我家几辈都住在平地。

甲:我可不是胡说啊,那是有根据的。在这我先打个岔,你知不知道“胡说”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乙:我哪知道呀?我就知道胡说是没根据的乱说。

甲:在古代,中原的汉人称北方的游牧民族为胡人,把他们说的话叫做胡话,胡说就是像胡人说话,听不懂。胡搅蛮缠这个词也是这么来的,蛮是指南方的各民族。

乙:合着胡人说话叫胡话,合(念活)着眼说话叫瞎话。

甲:哎,也有睁着眼说瞎话的,汉人也常会说胡话。

乙:汉人说胡话?跟胡人学的?

甲:不用学,一发高烧就会说了。玩笑归玩笑,咱还是说正题。这蒙古高原在蒙古人之前,还曾经生活着匈奴、柔然、鲜卑和突厥人也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胡人。

乙:胡人也是黄帝子孙吗?

甲:当然是了,匈奴人被认为是夏禹之后,拓跋鲜卑自称是黄帝少子昌意的后代。

乙:这么说胡人还是自家人,洋人才是外人。

甲:有时这洋人也不是外人。

乙:这我知道,赶明儿你娶一洋妞,就成你内人了。

甲:又扯远了。自秦汉以来就不断有胡人走下蒙古高原,进入中原地区。他们接受汉族的文化,在漫长的岁月里融进了汉族这个大家庭。

乙:从马背上走下来,开始过男耕女织的生活。

甲:《木兰辞》读过吗?

乙:什么读过吗?我能背下来。

甲:你说木兰是胡人还是汉人?

乙:当然是汉人了。

甲:可有人根据诗歌产生的时代,和诗中有“可汗”这样的词,推断木兰应该是汉化不久的胡人。

乙:这公案咱可断不了。

甲:历史上游牧民族有过几次大的移民潮。如汉代南匈奴的内附,唐初东突厥部众降唐,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五胡时代是其中的最高潮。

乙:史称“五胡乱中华”。

甲:当时的中国北方成了游牧民族的天下,北方的汉人纷纷随着东晋王朝南迁。

乙:往日的燕赵美女大搬家,也成苏杭美女了。

甲:不断的南迁还产生了客家人。

乙:客家人才是原先的中原人。

甲:到了北魏,孝文帝率领他的鲜卑臣民进入洛阳后,推行了最彻底的汉化政策,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改鲜卑姓为汉姓。

乙:都要当汉人了?

甲:在孝文帝亲自下诏改定的144个姓中,就有由贺拔氏改成的何姓。

乙:这么说你们老何家中还有鲜卑人啊。

甲:老李家是突厥人不少,那可是唐朝皇帝赐的姓。所以说呀,即使你从来没有在蒙古高原上生活过,即使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甚至上几十辈都不在高原上生活,但你仍然有可能是高原的孩子。

乙:有这样论的吗?

甲:因为那里可能是你祖先曾经的家园。

乙:都几十辈了,那还是什么《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啊?干脆改成《祖先的草原祖先的河》得了。

甲:哎,这主意不错。这么一改就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鸣,让更多的人一起去寻找祖先的家园。。

乙:能有多少人?

甲:起码有两三亿吧。

乙:能有这么多?

甲:这还是往少里算,只算从蒙古高原来的。其实蒙古高原就是一个通道,一拨人走了,又有人从更远的北方补充过来。

乙:歌名改了,那歌词你能改得好吗?

甲:说改就改,咱试试看。其实只改几个字就能天衣无缝。

乙:说来听听。

甲:这第一句的开头改成这样:(唱)“梦里常闻到草原的清香……”

乙:还行。

甲:接下来的“让他”改成“让我”。第二句的开头这样唱:(唱)“心中荡漾着大河的波浪……”

乙:能过得去。

甲:中间都原封不动,后面的“父亲、母亲”都改成“祖先”就行了。

乙:我算服了你了,改得挺好。这样就更有群众基础了,事情关己格外上心嘛。

甲:其实你要找几个蒙古高原的后代并不难。

乙:是吗?上哪找?

甲:到大街上去。

乙:大街上就能找着?

甲:找找看。瞧,那边过来一人,身材高大威猛,有门。

乙:哦,首先要找身材高大的。

甲:那当然,当年的匈奴人、蒙古人可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战士,所向披靡,号称天之骄子。他们的后代个头自然不会小,不过也不是绝对的。

乙:你说是也有象你这样的,那又是怎么回事?

甲:就因为小时候不肯好好吃饭。

乙:小朋友可都别学他。

甲:再听说话,北方口音。

乙:还得是北方人。

甲:南方人中也有,比如现在广东就有姓源的鲜卑人后代。

乙:走得也够远的。

甲:在元朝末年,有一支蒙古军队被困在云南,以后只好当地繁衍生息。

乙:蒙古高原的孩子变成了云贵高原的孩子了。

甲:不过还是北方人比例高一点。尤其是陕甘山西河南河北山东人,包括闯关东的后代。

乙:有这讲究。

甲:这些省份是历代安置南迁游牧民族最集中的地方。接下来问贵姓。

乙:和姓什么也有关系?

甲:当然,如果是宇文、呼延、尉迟、赫连这样的姓,那肯定是胡人的后裔了。不过这些姓氏人不多,不容易遇上。还是要在李、王、张、刘、陈这些中国最大的姓氏中去找。

乙:这又是为啥?

甲:因为这些大姓是靠接纳胡人壮大起来的。要不凭什么你的人口能比别人多上几倍几十倍?

乙:有道理。

甲:还有金姓,金姓中胡人就比汉人还多。起先是汉武帝赐匈奴休屠王子姓金,后来羌人、女真人、满人都有姓金的。

乙:姓金就是好,皇帝赐的,还是最硬的通货。

甲:当年胡人和汉人杂居在一起,汉人管他们叫胡人。有时客气点,叫他一声“胡大哥”、 “胡大爷”,赶上登记户口干脆就姓胡了。所以姓胡的人中有不少是名副其实。

乙:不是名副其实,是“姓”副其实。

甲:要是这些姓,那么就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是高原的孩子了。

乙:个高、北方人再加上属于大姓,有三条就五成了?

甲: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胡人后代,大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祖先的胡人身份。

乙:这是为什么呀?

甲:这事得怪岳飞。

乙:怎么怪上岳飞了?

甲:他写的《满江红》不是有这么两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要吃你的肉喝你的血,你不得悠着点?

乙:有人说《满江红》并不一定是岳飞写的。

甲:有两句诗的确是岳飞写的:“马蹀阏氏血,旗枭可汗头”意思和上面两句是一样的。

乙:现在说是兄弟之争,当时可是你死我活的。

甲:所以姓刘的人都说自己是刘邦的孙子,没有说是外孙的。

乙:说是外孙就等于承认自己的匈奴血统。其实按现在的说法内孙外孙都是亲骨肉。

甲:到如今是民族大团结的新时代,更没什么可忌讳的了。

乙:中华各民族都是炎黄子孙。

甲:可这时间长了,现在的大多数人自己也弄不明白——我是高原的孩子吗?

乙:你问我,我问谁去?

甲:最后一个问题,能喝两盅不?

乙:没问题,我天生就能喝,斤把白干没问题!

甲:这就有八成了!

乙:能喝酒就一下提高三十个百分比啊!

甲:这证明你遗传了北方民族能喝的基因。恭喜你!兴许你就是高原的孩子——真正的天之骄子!也许你就是李陵和匈奴公主的后代,也许你就是西夏王李元昊的子孙。

乙:这李陵的后代还在中原吗?

甲:应该在啊。《宋书》就说北魏拓拔氏是李陵的后代,把他们叫做“李陵胡”。 《隋书》记载了一个大臣李穆,说他自称是李陵的后代。

乙:可我是李世民这一族的。

甲:李世民也是高原的孩子,他的母亲窦太后和夫人长孙皇后都是鲜卑人。

乙:这么说这高原的孩子我算当定了?还有剩下那百分之二十怎么确定?

甲:老辈人有个说法,看脚的小姆指甲,完整的是胡人,多一个小指甲盖的是汉人。

乙:那赶紧脱鞋子看看。

甲:别忙,其实这种说法并没有依据,得用科学的方法做鉴定。

乙:怎么做?

甲:要从匈奴或者鲜卑古墓中找几根头发,再揪你几根头发,做个DNA比对。

乙:那多麻烦啊?还是看脚指甲省事。

甲:可那办法实在是不靠谱啊。

乙:除了这,要说符合上面几条的一线歌星也不少,你说谁来唱这歌

最合适?

甲:别说谁唱最合适?谁爱唱就大声唱!(唱)“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

乙:(唱)“心中有一首歌……”。

合(唱):“歌中有我祖先的草原……祖先的河……”。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