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就挣;不快乐,就享受杂文随笔
几天前,我在麦当劳,做了一个下午的兼职。我倒了人们吃剩的食物,不重也不是很脏,更不用分类,我收拾完,需要从随身带的腰包里拿出抹布顺便擦干净桌子,所有那些喝的、吃的、热的、冷的,都统称为垃圾,把他们连带着空气里淡淡的消毒水精华一起倒入一个叫垃圾桶的大箱子里。再扫地,拖地,看到有人进来,要说一句“喜欢你”,有人离开,要说一句“喜欢你下次光临”。每过一段时间,差不多30分钟,要去打扫厕所,男女都要,也就洗洗刷刷拖拖的事情,因为时间间隔之短,倒也不算痛苦。事情几乎没有难度,除了刚开始换班阿姨和我介绍时的心里落差外,慢慢也就上了手。
一开始抱着可以学点技术的心态去面试了,包括怎么炸薯条,做汉堡,挤冰激凌,统统这些都没有。结束时经理和我说,像今天的工作需要做1~2个月,很枯燥,累是肯定的,但这是个过程,这里的每个人都是一步一步过来的。很抱歉,我没有留下,拿着68块钱就走了,我不是怕自己吃不了这份苦,也不觉得自身的学习能力不够,在后台看到那些阿姨熟练的操纵着每一台机器时,忽然就没了兴致,这种莫名涌上了的情绪让人没了力量,金钱都诱惑不了。
我带着郁郁不乐的心情还是做完了一整个下午,答应别人的事,自然不能中途退出。挣钱这件事本来很简单,自从上次想去北京之后,就极力的想要找一份工作,有属于自己可以支配的钱。从读小学开始,我就有了存钱的习惯,在民兴上中学时,学校有个小卖部,那时候特别羡慕穿着特步乔丹的男生可以每天放肆的买一瓶汽水,在我当时的认知里,能穿的起乔丹的都是有钱人,不仅有钱还舍得给自己花钱。我不行的,一个月身上只有几块钱,所以我要不在带着钱的那天绕过小卖部的门口,要不选择不带钱。直到现在,家里还流传着一个神话,说hq上初中三年,只用了两块钱。这当然不可能,因为每个月月初已经花钱买好了一堆吃的东西带到学校,还很自然的能撑到月底,一包面纸能用一个星期。
当时一直觉得家里很穷,但除了羡慕,自己节约之外,还是很开心的,一方面可以攒一点,一方面又觉得因为没钱,什么也不想买,有点心思都花在了学习上。到上大学时,通过各方的努力,已经攒了一小笔钱,虽然不多,大部分也不是亲手挣的,但因为习惯着没钱这件事,遇到一些东西上,还是会想了又想。一直在学校的保护网下生活,对于贫富差距仍然没有很直观的感受,只是开始相信原来世界上真的有人成绩好,家境好,长的好,性格也好。
大部分的人秉持着钱够用就行的观念,这些活成了普通人;少部分的人喜欢钱并且享受挣钱的过程,他们当了老板,管理着普通人。而我们都一样,还是有着各自的烦恼,自古有俗语:高处不胜寒,那些云端深处的人,他们关心的已经不仅仅是钱多少的问题了,而是被钱光辉庇佑下的心血不知何时就悄然落空。我之前看了一篇文章说一个大公司的股东,退休后不愿享受无所事事的生活,便着手又办了一家新公司,新公司很成功,他有着几辈子都用不完的财富。本可以修养修养,享受属于他这个年纪的生活,可是他还是很焦虑,每天都要去公司工作很久,他有三个女儿,却没有人想接手这唾手可得的财富。这三个女儿也有着各自的事业和光鲜亮丽的生活,根本不愿意活着父亲一手打造的理想王国里。这个老板就好像站在了山峰的半山腰,下不来只能继续。
昨天因为一些事情有幸按了人生第一次单反的快门,那种重量和质感让人着迷,咔咔的声音忍不住的想多听几声,上面密密麻麻的按键也不敢乱动,借我相机的那个老师说你就当傻瓜相机用吧,只教了快门是哪个按键,我把第一次拍摄的照片想象成是一副巨作,然后某种本能的快乐让人又有了对金钱的欲望,这种波浪式的行进说不出对与错。
潜意识还是会觉得说要有很多钱,才有走出去的安全感,导致现在看书都变成了变相的索取,已经没有了按部就班学习下去的耐心。可水涨潮落,四季变化,自有他的变数和伦理,也不是你一下子就能成的,在各种能力和时间的催化下,纠结这件事终会有个结果。如若挣钱都给不了你想要的快乐,那就先享受当下吧,再慢慢确定到底为什么要钱。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