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骏马》读后感

文章 2019-07-20 18:12:00 1个回答   ()人看过

篇一:《黑骏马》读后感

《黑骏马》读后感 《黑骏马》是我暑假的的第一本书,暑假快结束了,我仍旧记忆犹新。 《黑骏马》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儿童小说家安娜。西韦尔,她的父亲一位银行经理,母亲是一个少年读物作家。 主人公“黑骏马是一个漂亮的有种黑马,从小生活在贵族家庭,受过良好的训练,性情温顺,而且聪明机智,主人非常喜欢它。可好景不长,主人家里有了变故,黑骏马不得不被卖掉。 它一连被买了好几次,遇到了喝醉酒就拿马撒气的醉汉,遇到了温柔漂亮乐观的安妮小姐,做过包租马,出租马,有一个很好的出租马赶车人?? 尝尽了世间的酸甜苦辣。经过几番转折,回到了最初的主人的朋友那里,还是原来的“小”马夫,还是原来的老名字,又过上了快乐的日子。 黑骏马通过自己的眼睛,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让每一个读者都感到:动物通人性,我们怎样对待动物,动物就怎样对待我们?? 虽然我是一个读者,但我不得不

去换位思考,如果我是黑骏马我又回去怎想。其实有时去换位思考也会发现许多有趣的事。 强中更有强中手:机会只会青眯那些早有准备的人;无知是仅次于邪恶的东西,无知所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令人愉快??等道理都是我在书中学到的。 《黑骏马》是一本很好的书,我推荐你去看看一看。

篇二:《黑骏马》读后感

关于张承志的小说《黑骏马》,前人有着各式各样的解读,各有侧重。有从人物形象分析角度出发的,有从结构主义角度出发的,有从草原文明和风情角度着手的,有将草原传统文化和现代汉族文明进行对比研究的,有从男权意识看待白索爱情悲剧的,有分析其美学价值的??这里我将对小说的行文线索——蒙古民歌《黑骏马》(蒙语“钢噶·哈拉”)进行叙事艺术层面上的分析,以这首古歌为切入点解析其在小说中的诗意表达,以小见大来表现《黑骏马》在叙事手法上的魅力。

小说《黑骏马》以辽阔壮美的大草原为背景,以一首古老的民歌“钢噶·哈拉”为主线,采取以蒙古族青年白音宝力格作为第一人称的追忆式叙述,描写了他的成长历程以及他和索米娅的爱情悲剧。小说节奏舒缓,笔触优美细腻,再现了草原民族的风俗人情和价值理念。小说的标题“黑骏马”本是蒙古族古老的长调民歌名(蒙语为《钢噶·哈拉》),白音宝力格引用取名后化身为一匹真实的马,并且这匹马还见证着白音宝力格、索米娅和奶奶的草原生活,白音宝力格还亲身把这首古歌歌词所描绘的生命历程重复了一遍。蒙古古歌与草原小说交相辉映,浸润着诗意,形成一种荡气回肠、连绵不绝的美感。

一、从文本本身来看民歌的叙述引用

结构上,小说共分为8个章节,每章开头都引入了两句长调民歌《钢嘎·哈拉》,并根据歌词对应衍生出一个发生在草原上的故事——“我”九年后回到草原寻找奶奶和曾经的恋人索米娅。张承志并没有在小说开篇将这首民歌一股脑儿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而是将其拆散成组,错落有致地镶嵌在八章之前,犹如串起8颗珍珠连缀成一条完整的项链。

《钢噶·哈拉》给我们讲了一个个小的生活片段。在作者展开小说情节前以民歌歌词做前奏铺垫,小说情节又以现实中“我”的行踪和“我”的回忆这两条线索展开,进而详尽演绎了“我”和索米娅的爱情故事。文本对民歌的动态引用将“我”离去——归来——离去这个情节简单的故事叙述得跌宕起伏,回环往复。

内容上,《钢噶·哈拉》前四句用诗歌的起兴手法讲“我”睹物生情①,距离索米娅和奶奶很远,很久未见;中间八句讲“我”翻山越岭在附近漫长地寻找妹妹,两个“没有”暗示寻找途中他的情感在希望与失望中交替,其中井、牛粪、羊粪等意象展示了蒙古妇女承担着生活燃料采集的辛苦劳作的画面;最后四句一转,结尾落脚于“不是”,再次推远了索米娅,张承志认为“这支古歌在这儿完成了优美的升华。它用‘不是’这个平淡无奇的单词,以千钧之力结束了循回不已的悬念,铸成了无穷的感伤意境和古朴的、悲剧的美。”② “我”在无尽遗憾中受到了索米娅的宽宥,重新获得力量回到现代都市生活。小说和民歌在内容和意义上相互关联、相互交叉,在节奏上同步,形成了一张具有艺术张力的网,起到了增添审美快感的作用。

《钢噶?哈拉》背后的故事不一定是“我”和索米娅的爱情故事,或者说爱情故事只是《钢噶?哈拉》的一种可能的演绎和解释。这苍凉古朴、悲怆浑厚的调子背后不仅代表着“我”永志不忘的美丽红霞、辽远苦涩的大草原以及“我”的亲人,还平淡至极地描绘出了普通牧民每年每月每日的生活,特别是其中让人凝神的女性形象,让人咀嚼不尽。

二、从人物形象上来看民歌的叙述诠释

《黑骏马》开篇介绍到蒙古长调民歌的起源,是蒙古骑手压抑了太久的心绪,以歌声的形式抒发独特的灵性。小说的三位主要人物不仅喜欢还唱过《钢嘎·哈拉》这首民歌,同时他们还和这匹名叫“黑骏马”的马亲密接触过。但是作者对这三个人与《钢嘎·哈拉》关系的处理各不相同,抛开语言本身的艺术效果不谈, 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善于选择与运用叙述视角。

叙述者巧妙地借助行进中的真实的黑骏马代表现实环境,借助民歌《黑骏马》牵引过去回忆,运用“回顾性”叙述视角和“经验性”叙述视角两种视角的交替。这样现实的寻找与历史画面的回闪便构成了小说叙述双线延伸的两股情绪热流强烈地向读者的期待视野中交汇的艺术效果,但作者却有意加以延宕,使小说的

③叙述波澜起伏而又扣人心弦。

第一人称“我”——白音宝力格从孩提时代就开始聆听、吟唱、求索这首民歌,觉得亲切,很偏爱它,甚至有了人生阅历之后觉得名人作家的解答很肤浅。“我”对其理解有所深化:深沉炽热的爱情、来不及报答的恩情、回归母体的幸福和告别昔日的决然,这些都丰富着人的内心,使人能更好地迎接和拥抱明天。它贯穿于“我”的整个成长生活,《黑骏马》的主题之一就是人生追寻旅程中“我”的成长,即男性需要历练成熟。④

对于奶奶,叙述者主要通过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来完成的⑤,从童年视角来展开的回顾弥补了第一人称限知视角的缺憾。奶奶唱这首歌时在情在意,尾音袅袅,让“我”心生感动和敬意。悉心照顾黑骏马的额吉是一位慈祥、伟大的母亲形象,她歌唱时的温柔慈爱反映了草原母亲的心灵世界,“我”十分尊敬、热爱这位母性形象。“回顾性”叙述视角有利于“我”以一种俯瞰的方式来重温往事,重温往事意味着在历史的私人体验中营造诗意,同时也是对草原重新认识的过程。

索米娅也常常哼唱这首古调,《钢噶·哈拉》不但预示着白索的爱情悲剧,也见证着索米娅的成熟和蜕变。年轻的索米娅是草原纯真、美丽、青春、希望的象征,岁月将其从一个皮肤白皙、活泼温柔的姑娘催成一个粗壮黝黑、棱角分明、声音沙哑的妇人,却将其心志磨练得日益广阔与宽容。作者在叙述时重点叙述了“我”对索米娅的感情变化,最初是怜惜喜爱到愤怒不解到遗憾悔恨再到后来的崇拜敬佩,草原的女儿也有一天会变成草原的奶奶,有着草原一般的包容心和忍受力,草原的生命意识还在延续。小说中对于索米娅的叙述是分三个部分完成的,一个是“我”作为主要人物来叙述与索米娅的童年经历,一个是“我”作为次要人物旁观林老师、达瓦仓的转述,还有一个是“我”以成人视角同时关照索米娅和“我”。三个视角的转换加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使《钢噶?哈拉》在“我”心中的涵义更加复杂丰富了,“我”的爱情也变得像《诗经》一样哀而不伤,它得以升华帮助“我”确立新的信仰和支撑。

三、从思想感情上来看民歌的叙述表达

悠扬朴直的古歌回荡在蒙古草原上,也盘旋于“我”的心中,如小说结尾所说“我想把已成过去的一切都倾洒于此,然后怀着一颗更丰富、更湿润的心去迎接明天,就像古歌中那个骑着黑骏马的牧人一样。”耐人寻味的是,作家为什么要引用民歌观照整部小说?张承志在 《< 黑骏马 > 写作之外》中说 “它不是爱情题材小说———我希望它描写的是在北国,在底层,一些伟大的女性的人生。”⑥

这里的民歌是作者情怀寄托的一种附着物。作者以古歌《黑骏马》徘徊无尽的悲怆节拍为内在韵律,在顺叙与倒叙的切换中将历史与现实穿插在一起⑦,突显了像额吉、索米娅这样的伟大女性,呈现给了人们传统与现代、愚昧与宽容之间的种种矛盾冲突。这些草原女性身上的母性能给予人慰藉和新的力量,让“我”深深钦佩并产生依恋,让“我”见证了草原文明对个体生命的珍视与尊重。

张承志创作出许多以内蒙古草原生活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而《黑骏马》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篇。作者并不是单纯地向我们讲述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而是将笔触深入到草原民族凝重的文化积淀的深层, 即草原文化中博大的“母性”生命意识之中。叙述者对草原母性生命意识经历了从否定到肯定再到强化的过程,在往事重温中力图用自我归罪的方式来重新确立草原文化中的生命意义。而由此也衍生了故乡情怀,也衍生了对纯洁与污浊、理想与现实困境的思考。这一切在古歌《钢噶·哈拉》的串联中实现,而《钢噶·哈拉》所诠释所代表的草原文明也成其理想家园和精神家园的永恒象征。

①赵娟茹 《黑骏马》三种文本的互文性研究

②张承志. 黑骏马[M]. 广州:花城出版社,2003.

③ 草原心史的诗意表达——简析张承志《黑骏马》的叙述视角 车志远

④末世英雄的寻父之路—— 《黑骏马》再解读 刘虹利

⑤草原心史的诗意表达——简析张承志《黑骏马》的叙述视角 车志远

⑥张承志在 《< 黑骏马 > 写作之外》

⑦《黑骏马》:生命视阈中的草原文明 李娜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