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力学文导言散文

文章 2019-07-20 17:31:49 1个回答   ()人看过

“余力学文”指在生活中努力践行“孝悌、谨信、仁爱”,完成自己的道德修养之外,在闲暇时间学习文化典籍。

孔子儒家思想规范坚持视道德修养为首务,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在其次。《论语集注》,程子曰:“为弟子之职,有余力则学文,不修其职而先文,非为己之学也。”尹氏曰:“德行,本也。文艺,末也。穷其本末,知所先后,可以入徳矣。”

个人修养固然重要,而文化知识的学习同样无容忽视。朱熹认为,学文乃修德之法。他说:“愚谓力行而不学文,则无以考圣贤之成法,识事理之当然,而所行或出于私意,非但失之于野而已”。

“学”,是个形声字,本作“学[繁体学字头,下土]”,像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本义:学习,即通过阅读、听讲、研究、实践等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子就是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双手架木做房屋”,此足见“学”字的本意就颇具有实践性和目的性。《广雅》:“学,识也。”《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尚书大传》:“效也。近而愈明者也。”

孔子十分重视学习的重要性。他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而思,无益,不如学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他勉励大家学习,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凿,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他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之说,更是把学习视为治国安邦、化民成俗的第一要务。

谭嗣同《仁学》:“格致即不精,而不可不知天文、地舆、全体、心灵四学,盖羣学羣教之门径在是矣。”本篇内容取自《幼学琼林》,该书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琼”,美玉。“琼林”,南唐李昱: “玉树琼花,美玉成林,谓之琼林”。《幼学琼林》也就是说里面的内容就象美玉妆成的树林一样。

学而时习,不亦说乎,琼林信步,未始不是一种奢侈。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