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这些天读了朱永通《教育的细节》一书,这本书从五个部分叙述——“活在观念里” “守住教育 的重心” “一厘米之变” “教育中的习以为常” “过有思考的较教书生活” ,文字朴实、真挚,正如网络评论的那样“能穿透灵魂、体现育人智慧” ,是一本关于教 育的有价值值得阅读的好书。 其中的点点滴滴的生活事例给这本教育学专著赢来了很多的吸引力, 让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我产生种种共鸣,作者对我们教育一线中看似平常的现象的深度解读让人敬佩,更受其感染愿做那个1厘米的改变者。
在看到《一厘米之变》这一章节时,前引中的这几句话觉得说得特别好:坚持一厘米之变,即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一厘米一厘米地努力去改变。小如一厘米的改变,如果它挑战了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中反教育的“习惯无意识”,积少成多,就能引发更多更大的改变。
教育改革悠悠万难,细思量,并非“顶层设计”不够美妙亦非推广力度跟不上,而是再铿锵的改革步伐,几无例外要止步于观念性的“习惯无意识”。常听人说,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就改变自己。事实上,改变自己,也就间接改变了这个世界,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一分子。但改变自己,谈何容易!每个人都活在观念性的“习惯无意识”里,对太多太快的改变,有平天生的恐惧感,抵制是出于自我保护的必然反应。所以,古人概叹: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好在是“难移”,而非不能移。古人所叹之“难”,一则难在看见自已需要改变的地方,这需要自觉和反思;二则难在找到改变自已的恰当方式,这需要智慧和坚持。作为整日忙碌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能在一地鸡毛式的工作中,觉察到一个个看似很小的教育行为,可点滴积累并逐步成为难解的大问题,对于我个人只是努力去改变自己,期待今天迈出的一小步,明天可以收获一片蓝天。
《润泽的座位》,让我知道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在我们的目光之外成为“边缘人”“局外人”,应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一,个老师最难做到的事情,并非获得多高的职称、多大的荣誉,而是如何做到对人性充分的关注、理解和呵护,并几十年如一日在“琐细”的工作中为每一个孩子的未来累积美好的态度、习。有时候,评价一个教师是否是好教师,从他对待教室里那个“特殊座位”的态度和方式,就可以一眼看出来,因为作为教育者,若不理解座位背后学生微妙的心灵世界,则其与教育相隔的距离,不知要多出座位多少倍。这或许就是细节的力量。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