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威虎山》的1500字观后感

文章 2019-07-20 15:39:40 1个回答   ()人看过

"八亿人民八个戏",这虽是当年人民大众对红色经典样板戏席卷全国长达十余年之久现象的一句玩笑戏言,但后人却亦可从中感受得到样板戏这一政治意义远大过文艺价值的创作形式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里所具有的非凡影响力--它已深深地扎根于一代国人的心中。而作为这八部戏之中相对最具故事性的《智取威虎山》也因其自身不俗的艺术价值而得以传唱至今,成为样板戏留给当今社会屈指可数的珍贵记忆之一。似乎这样"俗套陈腐"的艺术形式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也已成为必然...然而,一向固执的徐克却从不这么想!

作为京剧《智取威虎山》忠实听众、同时也是小说《林海雪原》忠实读者的徐克最大的心愿,就是有朝一日能够前往内地拍摄一部属于自己的《智取威虎山》,而当历经重重考验后,在昔日梦想终于实现之时,老爷也为观众献上了一出精彩绝伦的革命大戏。而平心而论,除徐克之外,似乎也真的再难找到一位如他一般屡次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的华语导演,也只有在老爷的掌控下,《智取威虎山》才有可能焕发出全新的时代活力与风采,就如同他当年在《笑傲江湖》、《青蛇》中所做的一样。

改编《智取威虎山》这类普通大众都耳熟能详的作品无疑是需要勇气的。一味照搬原著的话无疑只会落伍于时代,而改编尺度太大则同样会引来骂声一片,稍有不慎便会落得个"两边不讨好"的局面,而如何令影片既能够尽可能地符合当下观众的审美趣味又可以最大程度上保留原著情节也可谓是决定影片成败的关键。所幸,老爷找到了他心目中解决难题的秘诀;更幸运的是,这一秘诀也得到了观众的共鸣。用徐克自己的话来说,他看到了《智取威虎山》中关于"江湖和时代英雄的关系"的角度并将其呈现在了大银幕之上,于是,一部被徐克赋予了当代侠义精神的革命大戏也就应运而生了。

徐老怪再次用他力挽狂澜般的表现让这支小分队焕发出了全新的活力与意义

在影片中,处处都在流露出"江湖和时代英雄的关系"的影子。无论是203小分队还是土匪帮,在当时混乱不堪的年代和被局限在"威虎山"的小背景下,都或多或少地被赋予了江湖儿女的气质。而在这之中,杨子荣与少剑波都是时代造就的英雄,少剑波身上流露出的依旧是广大观众熟悉的坚毅军人形象,而杨子荣则不然。在徐克的精心设计下,杨子荣的角色被赋予了"亦正亦邪"的双重属性,在战友面前他刚正不阿,亲和力十足;在敌人面前则与他们称兄道弟,黑话粗口说起来也是毫不含糊,昔日样板戏中过于"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在新版的面前顿时也就相形见绌。也正是由于角色性格的丰富多变,也使得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可信,从而让杨子荣在银幕上变得魅力十足,也更为人性化。

除此之外,影片还浓墨重彩地展现了夹皮沟一役,一来突出展现徐克所关注的视线角度之独特,二来也借此机会表达对黑泽明的敬意。黑泽明在《七武士》中可谓将"江湖与时代英雄的关系"探索到了极致,也正因如此,徐克曾不止一次尝试向这部经典致敬,而在有了之前《七剑》不甚成功的经历后,此番在《智取威虎山》中,观众就足以清晰地看到导演向大师致敬的这场夹皮沟保卫战:以寡敌众的解放军战士通过周密精心的布局和钢铁般的意志最终成功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以失去两位重要战友的惨痛代价唤醒了怯懦村民们的斗志。所有的这些设置与《七武士》几乎如出一辙,虽然武士刀换成了枪炮,但其中所弥漫着的战友情义与英雄气概却没有丝毫的改变,纵使导演在场面调度以及细节方面的呈现比之黑泽明仍有差距,但却丝毫不影响这一段落成为全片武戏部分的最精华所在,令人在惊叹之于也深感钦佩。

抛开韩庚这一条"引线"不论,影片整体的叙事节奏非常紧凑明快,没有丝毫多余的部分,完整地交代出了故事的来龙去脉。从开场的仓库激战起到中段的上山打虎再到结尾的密道大战,整个过程可谓一波三折、高潮迭起,通过多机位的剪辑变换与跟拍镜头、慢镜头营造出异常亢奋的战斗场面,也更加令观众感到酣畅淋漓;而与此同时,影片的文戏部分也毫不含糊,特别是杨子荣与座山雕、八大金刚、栾平斗智斗勇的场景更堪称是精彩绝伦,配合一口纯正东北腔所营造出的喜剧氛围可谓是很好地缓解了观众在武戏场面时紧绷的神经,最终使得影片得以文武兼备、张弛有度,整个观影过程也显得畅快无比。这种感觉,也真是久违了。

不论徐克如何为影片改变切入故事的维度,《智取威虎山》所歌颂的核心主题仍与传统京剧中相一致,但却因其更为现代、丰富的表现方式而更易于被时下观众所接受。可以说,徐克又拍了一部样板戏,但却是一出走板不走样的全新大戏,老爷也用新瓶装旧酒的方式向观众证明,主旋律样板戏也同样可以拍得精彩纷呈、血脉喷张,就如同"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的口号一般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智取威虎山》的1500字观后感]相关文章: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