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风之力显魅力的杂文随笔
今年清明期间,在上海念书的孩子,发来几张在上海公园,跟同学一起,趁小长假,在靠近河边的公园,来了一个放飞心情,放飞风筝的活动图片,由此,让我想到了一些跟风筝有关的事,记述于后,跟朋友们一起分享。
风筝又名“纸鸢”、“风鸢”、“木鸢”,已经具有二千多年的制作历史。北方多称“纸鸢”,南方则称“鹞子”由于风筝像鹞鹰那样乎伸翅膀可以在天空盘旋,故以为名。
“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这首诗将风筝借力而上的特征,描写得淋漓尽致,仿佛就在眼前的场景。
时间飞驰,岁月如梭,依旧记得1997年的一个春天,细细算来,一晃20多年过去。
当时,我家刚读一年级的孩子,缠着我一起去市区南门广场上,放一次鹞子。因为家里已经早早地习好了一个风筝,只是看看,却一直没有跟儿子一起出去放风筝,儿子的要求,是非常合理的。
正好,这天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春风吹拂,青草依依,大地回春,到处是一种春的气息,召唤着人们,来到空旷的地方,放飞心情,亲近大自然。
所以,吃过中饭,稍稍休息之后,我就骑着自行车,让孩子坐在后面的座垫上,来到了位于平湖县城南面的南门广场,足有两个蓝球场那么大的地方,进行了一次亲子互动,试放风筝的活动。
等到我们来到广场门口,场地上已经集聚了一大批人,穿红着绿,都打扮得非常漂亮,有爷爷奶奶带领孩子、孙女的,有外公外婆带领外甥的,有母亲陪同子女的,一问,都是来放风儿的。
四处一看,风筝的种类也是非常之多,有猫头鹰的、扇子式、小蜜蜂式的、三角形式的,现代的制作风筝手段高明,色彩艳丽,呈现出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的情景。
我预先买好红绿相间的风筝及配套的缠绕着黄色丝线的线盘,在家没有预先组装好风筝,一到现场,就急急忙忙想将风筝组装起来。
我将三角形鹞子包装拆开来,如何装配、正在一边看有关的说明书,一边思考着,边上几个中学生小朋友主动来到我的面前,一听他们的讲话,看来是组装风筝的熟手,我在边上听了他们说组装风筝的要点,明白了其中的要旨,就开始自己动手组装起来。
不一会儿,就完成了三角风筝的组装,我将绕线器上的线的一头系在风筝,另一头手握绕线器。
于是,我就开始试飞自己组装的风筝,刚开始,风筝如同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不听你的使唤,你想让她飞起来,她就是不肯飞上去,风筝就是不停地打滚,孩子在边上也是心生疑问,问道:“我去你,我们的风筝怎么啦,你是不是组装得不对啊?”
于是,我又仔细地核对了一遍说明书上的要求,没有差错。
后来,我又凭借自己小时候,以前放飞风筝积累的平衡原理,稍微调整了一下风筝两边的引条的长短,让两面受力平衡。
随着自己的努力调整,终于逐渐把握三角风筝的其中窍门,风筝似乎已经懂得了主人的要求,渐渐地听话了,不再旋转,而是随风扶摇直上。
我协助孩子一起拉住绕线器,一面不停地放出更多的线,让风筝越飞越高,一面又眼观六路,尽量避开其他放风筝的人与风筝,以避免两个风筝在空中发生不必要的碰撞,缠在一起,造成两败俱伤的悲剧。
放风筝本来是孩子的事,但孩子毕竟还小,大人的辅助之后,风筝上天了,放着放着,大人跟孩子一起齐上阵,甚至大人也会入迷,成为老顽童,成了今天南面广场上放风筝的主角。
南门的广场,空中不时飞舞着各种样子的风筝,你的风筝放得高,我的风筝就要超过你,在春天明丽的阳光下,在周边绿树、花朵的衬托下,在男孩、女孩手拿线盘,在大人的协助下,在广场上追逐中,不时传来快乐的笑声,放飞出春天特有的场景。
今天的风筝,人们大多数是花钱购买的,商家为了迎合顾客的各种不同心理,做出了各种各样的样式,显得非常地精致与美丽。而想到自己童年在乡下的时候,放飞的鹞子,往往是我们几个童年的小朋友自己亲自动手的作品,就会觉得土里土气。
虽然,这些自己童年放飞风筝的旧事,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今日追忆,依然是那样的历历,让人产生几分叹息与感慨,感觉时间的迅猛与快速。
印象最深刻的是,笔者大约在十来岁的时候,我所在的生产队几个小孩子,在大人的指点下,在春天的季节,趁星期天,一起专门做了一个非常大的“板门鹞子”,宽约半米,高要一米多,在我们生产队仓库后面的机耕道上放飞。
春风护着鹞子一飞冲天,板门鹞子的受力面积大,那栓住板门鹞子绳子上的拉力是非常大,往往不小心,会将放飞的人一起拉上去,产生严重的失控与危险现象。所以,大人千万叮嘱:放这类大的板门鹞子,只有大人在边上,才能同意放大的板门鹞子,以停止可能出来的意外。
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十来岁的男孩子,趁大人不在家,私自拉出那个大的板门鹞子,放飞赏玩。
开始非常小心地将绳子的一头系在机耕道上的一棵石头上,开始相安无事,随着鹞子的上天,人们正在高兴之时,春天的风儿也在逐渐增大,这时板门鹞子越飞越高,绳子承受的拉力也越来越多,后来,随着一阵大风,板门鹞子将石头一起往上提起,那个板门鹞子于是如同脱僵的野马,摆脱了原来的平衡,板门鹞子一飞冲天,并迅速朝南面的方向,腾空而起,我们几个小朋友在惊呼的同时,一点办法也没有。那个鹞子是:鲤鱼脱却金钩去,摇头摆尾再不回!
我们几个小朋友,迅速跟随板门鹞子逃跑的方向,穿过自己小队的村子,跨过村南的孟金鸟桥,一路追寻,结果,那个板门鹞子的一个腾空翻飞,飞往了远离我们所在小队二里以外,归属于另外一个公社的一户人家的天井里面。结果屋子四周无门可进,主人家没有人,无法进去拿回这个板门鹞子,如果偷偷地私自爬墙头进去,有被认为是小偷的可能,考虑再三,几个小伙伴,只得垂头丧气地回家。
后来,几个上伙伴,只得将白天几个孩子,偷放打通门鹞子的实情,告诉了家里面的大人,大人过去跟房屋的主人讲了许多好话,才从这户人家的天井的枇杷树上,摘下了这个板门鹞子。
后来,几个孩子的大人,都对私自放板门鹞子的孩子,进行了的批评,叮嘱以后大人不在家,千万千万不能放这种板门鹞子,以避免出现意外。
记得小时候,自己所在的生产队里面,有人会做一种独特的风筝,风筝上天之后,在春风的吹拂下,风筝会发出一种持续的嗡嗡声,着实让人感觉非常的美妙,风儿超大,它发出的声音就越大。小时候不懂其中的原理,但是那个风筝却是别具一格,让人难于忘却这个记忆,也是一个让人费解的地方,这也是春天一个让人每每想到,就感觉这个谜底是什么的问题,一直缠绕着自己的心里。
上世纪七十年代江南的乡下,线是一个非常紧缺的物资,我们几个小朋友,会偷偷地从家里面将母亲缝衣服用的线,偷出来,作为放飞鹞子的线,有时做了一个大的鹞子,就用种田用的均田绳,当作放鹞子的线,这也是让家人头痛,却又是无奈的一件事,往往到了种田时,均田绳又找不到了,只得买新的绳子来使用。
春天在春暖花开的美丽季节,陪自己的小孩子,找一个空旷的地方,一起放飞风儿,放飞自己春天的心情,玩一下一个久违了的童年游戏,让自己的童心来一次激活,让自己的孩子,进行了一次放风筝的实际体验,积累了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的体验,从小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放飞鹞子的技巧,培养自己子女的动兵能力,在游玩中,长了见识,增加了自己的处事能力,真的是一种亲近大自然的好方法。
其实,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生活在乡下的小孩子,一般在星期天,几个小朋友会集结在一起,下象棋,玩扑克,下四国大战,而在春天,放风筝是一个不会遗漏的必做游戏,也是春天最开心的时候,风筝在天上飞的神奇,让人产生许多美丽的联想,从而,让自己努力学好文化,掌握科学知识,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我们小队的几个小伙伴,会结伴制作心目中的理想风筝。
预先在竹园内用刀斩几根细的竹子,用菜刀削劈开来,计算好长度与宽度,去生产队长家里面要几份旧的报纸,自己动手,在家里的煤炉上,用铜勺子冲一些浆糊,将鹞子的骨架,用线系牢,外面用报纸糊上,再在适当的地方,系上三根线,三线拉直做到平衡,这样才能让风筝放飞时,做到平衡不晃动。
风筝的下面两边,系上两个长长的粗绳子,用于调节鹞子放飞时的左右平衡,一个风筝就告完成,那时的风筝制作显得非常粗糙,但是他是我们小朋友自己的劳动成果,所以也是非常地珍视它,每次在田岸上放飞完毕,就将它好好地收拾起来,以便下次再放飞。
去年的一个晚上,自己在家观看了一个放飞风筝的视频,看到了江苏南通制作板门大鹞子的场景,着实让人惊叹,也让人恍然大悟,几十年的心中的问号,在看到了视频的解说之后,似乎一下子明白了风筝在放飞天空后,随风发出声音的原理。
原来,那个风筝上发出的嗡嗡响声,南通专门做风筝的老人,有的用葫芦锯口制作,有的用竹子开口形成,根据音律的原理,开出一排排大小不一的风口,等到放飞时,就会产生不一样的响声,传得很远很远,让春天的放鹞子,增添了无穷的乐趣,这些民间制作高手的不断探索改良,好上加好的努力结果,让我们刮目相看,也让当地的百姓一饱眼神,增添了许多的期待与希望!
但在临近高考的关键时刻,南通的大风筝,因为声音太大,你的开心,却让家中有人高考的家庭不干了,将专门制作风筝的人,告了一下,在有关媒体的关注下,制作这种风筝的老人,只得在高考之后,再放飞这特殊的风筝,以满足自己的快乐!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