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奶娘》读后感
冰心的“我的奶娘”着实让我潸然泪下了。我向来对于文中“奶娘”那中貌似粗鲁莽撞、爱管闲事实则淳朴真诚、简单善良的人有着不可抑制的喜欢和同情。总有些许已被我们遗忘了的,似乎与我们无关紧要,然而却的确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人隐藏或潜伏在记忆的深处,在某个不起眼的瞬间或熟悉而陌生的场景中于脑海中一闪而过,留下一种无言而亲切的感伤。我突然想起一些在电影里和故事里的类似苗族人的群体,一些可以用生命来捍卫家族、部落的,做出让我们这些“常人”无法理解的“偏激举动”的人。
他们总是有恩必报,事事求良心,还有的甚至为了很多“规矩”、“旨意”……搭上性命也可以毫无怨言,绝对称得上是真汉子。我想那是一种所谓的精神境界,又或者通俗地称之为信仰。奶娘固然与他们不同,但我想表达的是他们身上的共同点。奶娘的性子烈,易怒,有时像那些“不可理喻”的“野蛮人”、“族人”一样,但她却懂得识人心,帮“我母亲”算计,嘴虽快却句句掏心掏肺;奶娘因为无子又丧囡离家出走,她讨厌她的婆婆,但是奶娘懂得照顾“我”,她知道什么是爱与付出,并坚信会得到回报;奶娘文化程度不高,但她却懂得东洋人不是什么好东西,要远离他们,还要“我”去跨海征东,这是贤良淑德、博览群书的“我的母亲”也不知的。
奶娘懂得付出,懂得爱和守护,她知道要爱现在的“家人”、现在的“家庭”,更要爱自己的家园,保卫自己的家园,不顾一切,这比让“我”结婚生子更重要,这是一个目光短浅的妇孺、下人说的。我为之感动,我也为之震撼。奶娘知道自己要守护的和翘盼的东西是什么,她也为之努力着。而当下的人有多少像奶娘那样明确的知道自己要守护和追求的是什么呢?奶娘已经死了,“我”从抗战开始就失去了关于奶娘的一切消息。“我的故乡在两个月以前沦陷了,听说焚杀的很惨,不知那许多牺牲者之中,有没有我那良善的奶娘?我倒希望她在故乡沦陷以前死去,否则她没有看得见她的荣官征东,却赶上了东洋人造反,我不能想象我亲爱的奶娘那种悲怒的神情……”。
我想起了吉卜力的再见萤火虫,哥哥知道妹妹帮妈妈掘坟墓的时候,才留下思念和无助的泪水。十二岁的小孩懂什么呢?十二岁的小孩又怎会什么都不懂呢?小孩的伤心和难过是那么倔强啊!他不想失去任何东西,以为泪水能挽回些什么,可现实会告诉他什么都没有,只有精疲力竭和成长中必须经历的无奈并且直视它。“我”对奶娘的思念何尝不是如此?“我”无法兑现奶娘说的“跨海东征”的承诺,所有的羞愧和长大成熟之后对那种纯真简单的美好的回忆与纠结只能让人欲哭无泪,什么是泪?泪水早在年幼时明白眼泪不能带给人什么之后就枯竭了。而我现在能做的竟只是缅怀,这是人类在上帝面前最渺小最无助的样子吧!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