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读后感

文章 2019-07-20 11:58:38 1个回答   ()人看过

读了《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一文后,感到苏老实在了不起,他所阐述的每一个观点、每一个教育细节、每一个有说服力的案例,都仿佛跨越了时空的界限,似乎仍然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一样,给我们以启迪,给我们以警醒。

苏老说:“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

如何才能使学生更聪明呢?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使学生主要的智慧努力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

我一直以为培养学生的思维,重点在于教给学生基本的思维方法,只要孩子们掌握了思维的方式就能正确地解答习题。于是,备课时,一步一步设计好,让学生朝着老师希望的方向去思考,解答。练习中只要稍有困难的,总想着如何引导学生的思路,将练习化难为易。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思考的意思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每每读到,我不禁叩问自己,我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了吗?我的点拨与引导,是不是让学生养成知难而退的情绪?我让学生拥有发现的乐趣了吗?我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意向了吗?扪心自问,其实我关注更多的是学生完成作业的结果,人为地把一些“棱角”磨平,无意中忽略了“思考”自身的价值。如今我明白:思维训练的前提是激发孩子进行思考;思维训练的意义是使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只有勤于思考,才能善于思考,才能开启智慧。“ 于是,在课堂上,我注意不再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探求,去解答。渐渐地,我喜欢上了学生在独立思考时,教室中那份静寂的氛围。

教师必须要使学习有明确的目的性。苏霍姆林斯基说:”他在学校工作了35年,而直到20年前他才明白,在课堂上要做两件事:第一,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第二,要使学生越来越聪明。如果达不到这两件事的和谐,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苦役。不能简单的认为:既然学生在掌握知识,他自然就变得更聪明了。这一切远不是这么简单。“如此看来,我们教师要努力在自己的课堂上做到:要教给学生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让学生有兴趣地去思考,练习”在观察中思考和在思考中观察“,形成一个优良的循环过程,让学生在学校里更聪明。

作为教师,我们要尽最大可能去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在思考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体验思考的愉悦。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引发孩子思考的启迪者!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