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进宇读后感推荐

文章 2019-07-20 11:40:28 1个回答   ()人看过

董进宇读后感(一)

早在两年前就曾经拜读过董进宇博士的著作《培养真正的人》,当时书的题目中那个人字被大大的加重了笔画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近期儿子的老师建议我去听一场董进宇博士的讲座,同时我还听说班上有限的几张入场券,感动之余我猜想可能是近期我在教育儿子的方面遇到了很多困惑,老师给我一个解惑的机会,我是提前了10分钟到达会场,令我感动的是等我到场时场内基本上已经座无虚席了,一张张期待的脸庞和一双双渴求真谛的眼睛,几乎每一个家长的手里都握着纸笔,准备记录下专家的字字句句。

报告会在家长的期盼中准时开始了,董进宇是一个出生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贫苦家庭的孩子,凭自己不懈的努力取得博士学位,成为吉林大学法学院的副教授。而这个普通的家庭,因培养出三个博士,五个大学生而远近闻名,同时因其对中国的亲子教育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被誉为“中国亲子教育第一人”、中国亲子教育专家,

报告会上,董博士介绍了自己成长的经历,展示了他长期以来摸索出来的一套“教育成功学的理论”。他认为教育孩子是由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完成的,亲子关系又是孩子最重要的成长环境;孩子有问题百分之百家长有问题,改变孩子首先从改变家长开始,从改变亲子关系开始;家长并不是永远正确;尊重孩子的意愿,孩子才有成长的机会。他首创“亲子关系模型图”,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各个要素,揭示了教育孩子的规律。

董博士以娴熟的演讲技巧,生动风趣的比喻,诙谐幽默的故事,富有哲理的讲述,对 “生活事件”入木三分的剖析,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家长,感染了每一位听众。很多家长边听边不由自主地频频点头,对演讲者的观点表示认同和赞许。每当报告会进行到精彩之处,常常被听众热烈的掌声打断。

两个小时的报告会不知不觉就结束了,会后我的心情也是久久不能平静,凭心而论这样的报告会听了也不少,每次听后也是激动一段时间,也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慢慢的就趋于平静,甚至由于工作等其他方面的原因,产生懒惰和懈怠思想。

这一次董博士的报告再次唤起了我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对于孩子我不能有任何的理由和借口而疏于管理,做为家长,这真的是世界上最没有期限的职业,而且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做为家长哪怕是运用好专家给出的其中任何一种教育孩子的方法。只要坚持不懈就会有效果,我非常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也非常清楚怎么样朝着正确的方向培养孩子,每个专家学者都只能给家长思想上的启迪,而并不能结合每一个孩子的具体问题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是家长,所以家长是责无旁贷教育好自己孩子的第一人,谁也代替不了。

想清楚了自己的问题,接下来我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办法很简单,就是坚持,但看似简单的办法却是要求家长数十年如一日的保持着现有的这种心态,十年磨一剑,想到这些我也真有些害怕,害怕自己没有这样的毅力,害怕自己半途而废,这样的感觉让自己沉甸甸的。在工作中我是个不服输的人,通过几年的努力也做到了集团公司的中层,现在是集团下属一个控股公司的经理,虽然经历了全新的角色转换,但通过努力还是得到了职工和集团领导的满意,每年都是省公司和集团公司的先进个人和优秀工作者,想想自己对工作的这种积极进取的态度,暗下决心也应该把这种积极心态用在孩子身上。

接下来便是和孩子商量调整现有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习惯问题,说实话我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一直都不错,我需要利用这不错的亲子关系怎样培养出孩子的学习兴趣,杨孝远以前的学习状态是这样的,每天下午放学后,用半个小时的时间把作业完成后就完事大吉了,每次我都奇怪为什么写的这么快或是作业这么少,问他他总说是在学校写的差不多了,要检查他就嚷嚷着说是私人物品严禁翻看,每天都这样渐渐的我也就基本上不看他的作业,只是不间断的叮嘱他要好好写之类的话,其实现在想来对于自制能力较差的孩子来说,家长的长时间类似的叮嘱对他们来说是起不了一点作用的,对这一类孩子的方法就是实实在在的体现在行动上。

和杨孝远谈了我的想法之后,我就坚持每天开始检查他的作业。还真是遇到了不少问题,如老师布置的预习没有好好写,竟然有想法等到第二天早晨到校后再写,要是以前遇到这种情况我肯定是立刻就火了,但现在我没有发火,督促他完成的同时他也保持下不为例,做为家长只能是长时间监督后让他养成习惯。

针对杨孝远英语学习一直都不稳定的情况,先是制定学习计划坚持每天晚上复习一个小时的英语,从第一单元开始,从单词句子的听写开始,从这一点上孩子的配合也让我挺感动的,再次印证了专家的说法,没有学不好的孩子,但一贯松散的学习习惯一但紧凑起来真的是难啊,第一天晚上学习了不到15分孩子就困的东倒西歪哈欠连天,我就在一旁打气,不断的鼓励,用冷水洗洗脸,勉强按计划完成了任务,就和孩子一起总结当晚的学习情况,发现只要冲破前20分钟的学习,思想真正集中之后一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磕睡虫也不知道跑到哪儿去了。孩子也很惊喜自己能坚持这么久的学习,而且感觉英语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困难了。

接下来我就和孩子商量着去现代英语报了两个学习班,而且孩子主观上都愿意学习,通过这点我也很感慨,以前还是方式方法不对,沟通工作没做到位,以至于一说报学习班就遭到孩子强烈的反对,现然方法对了,工作做到位了,孩子竟然积极主动的愿意报学习班,而且还承诺说要好好学习,后来者居上。报了一个3L学习班,报了一个音标班,报班前还进行了一次入班测试,这次测试我感觉对孩子的触动挺大的,很多看似简单的英语题目他都没有做出来,很多单词也不会写,孩子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这让他在老师面前觉得没有面子,但所幸的是面对测试结果老师和我都再一次鼓励他只要努力学习,这种情况肯定以后就不会再发生了。

通过自己的改变也欣喜的看到了儿子身上的改变,现在的我们每天放学以后就投入到学习之中,充实而忙碌,看儿子的反应也很快就适应了这样的方式,我只希望自己真的能持之以衡的坚持、再坚持下去。

董进宇读后感(二)

一天晚上,听妈妈给我讲过去的故事,我们那个年代,条件很艰苦,爸爸妈妈每天忙于生计忙于生活,忽略了对我们的教育,到现在为止都多多少少心存一点遗憾。读了董进宇博士书以后,深有启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爱是生命的阳光

董进宇博士在书里说,不管什么时候,爱,就像是生命的阳光,当不管在我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只要给父母打一个电话,什么不好的事情就都没有了。爱一直是一个支撑点。家庭,无时无刻都在教育你,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师,也是一辈子的老师,他们教导你生活上的琐事,教你判断是非对错。许多习惯、价值观都在小时候慢慢的教导你,要有好习惯、诚实都是其中的的课程。父母亲除了教导孩子,父母亲本身也要以身做则,这才会让孩子对你要叫他所做的事心甘情愿去做,心服口服的配合。

董进宇博士的这本书,让我感受到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相处的方式,亲子之间的感觉是要如同上司和下属的关系,还是像朋友一样的关系?,做子女的一定都不希望被父母念,但在就父母方面认为,孩子一定要念要教才会懂事,但是一定吗?有的孩子你愈是念他,他只会愈反抗,这时亲子间就要好好沟通了。

董进宇博士说,给孩子做榜样,言教不如身教;谈话,争论也是一种谈话;()斥责;肯定,与其称赞不如肯定。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可以得到父母亲的称赞,而不是斥责。但矛盾的事,孩子往往需要家长念才会懂得去做。

现在有许多的书籍和节目都是讨论有关亲子间的问题,往往叙说亲子间的相处摩擦,父母有父母的看法,小孩有小孩的看法,其实在亲子相处间,往往有很多答案并没有正确答案,就比喻门禁,有些家长认为10点前回家,有的家长认为下课就要回家,不同家庭对门禁的看法不同,有些孩子,对于门禁的看法更是不同,他们会认为我在外面和朋友玩,该回家时他们会回家,不用父母担心。但是父母怎嚜可能不担心?亲子间的问题随时存在着,要如何解决?要靠沟通和价值观的改变。关于这一点,董进宇博士在书里说的很明白。

亲子,既然成为亲子就要彼此看重对方,不要为小事吵架,往往父母亲都会说在我们那个时代如何如何,小孩就会说现在这时代和你们那时代不能比,没错是不能比,但有些道理的存在是不会随着时代变而改变的,比如说孩子不能顶嘴,这是最基本的,父母生你养你,还要让你来激怒他,这对他们是不公平的,他们已经教育你了,如果你不学好,辛苦的是孩子自己。父母无法帮你过你的人生,你的人生要自己负责。

就我看来,亲子教育是一门很深的课程,这一门课程是长久的并非短暂,现在的你是孩子,等到长大成为父母时,作为家长的你,也要学好这门课程,如何和孩子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和亲子教育,你不能以你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来教育现在的孩子,之前的人们不大重视家庭教育,但是现在时代在发展,人的思想也在发展,你的思维也在变化,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过的好,也希望亲子间气氛快乐,虽然说父母亲常念孩子,但孩子们换点角度想,父母思念孩子,代表着父母爱孩子。我记得以前一篇课文里这样写这一句话,“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大家可想而知,父母对我们的爱绝对是后者,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对父母说“我爱你”是因为我们需要父母将我门抚养长大成人。在读完这本书以后,突然觉得,我们也应该对父母说“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家庭教育的本身不只是让孩子成为优秀的人,也非常注重孩子的品质。

这本书给我的启发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感触,时代在变,我们教育子女的观念也应该在变化。想让孩子更优秀,就得从改变自己的观念。

董进宇读后感(三)

前些天浏览了董进宇博士的博客,感慨颇多。其中有一篇《教育的天条》。他讲到在教育这个领域中存在一个天条:当接收者做好了准备,给予者才会出现。如果接收者没有准备好,给予者无论怎么讲,接收者都不会接收到。

这就是说:做为教师,我们每天站在课堂上,面对我们的学生。如果他们没有准备接收我们的观点时,那么,就是累死也达不到应有的教研效果。

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枪头不动,累死枪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都见过这样的学生。他们整天的无所事事,不知道自己是来干什么的。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我也曾经尝试着接触他们,但是效果一直不是太好。于是乎什么烂泥扶不上墙了扶不起的刘阿斗了这类的想法就会在脑中浮现,最终导致自己对学生的失望,甚至想放弃。然后用我不可能照顾到全班的每一个学生来安慰自己。例如三五班有位学生,平常上课不认真听讲,我也屡次找他谈话,想了解他的想法。但是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前几天我发现他的化学课本干干净净的,一点笔记都没有。

他上课都在干什么?显然过多的批评和责备在这里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学生他有他内在的自由,他在他的自由意志下,我说什么,如果他不准备接受,我是没有办法的。我只能尝试着进入他的内心世界,前提是他能接受我的观点。

所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建立在接收者准备好了,给予者才能给予的基础上的。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明白这个道理。比如,孩子现在不爱学习,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如果你说:你给我学,不学看我不收拾你。那你已经违背了教育者的天条。

你无法改变别人,你只能影响别人做事的动机。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