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坚信读后感推荐

文章 2019-07-20 11:40:25 1个回答   ()人看过

我坚信读后感(一):

《我坚信》这本书是脱口秀女王奥普拉至今唯一作品,当时选中这本书并不是冲着奥普拉的高知名度,而仅仅是因为书的封面是一张她的面部特写照片,笑得非常灿烂——能把一种力量传到你心里去的那种灿烂,吸引了我想去读一读她坚信什么,是不是从中也会找到我坚信的事情。

我们每天都好似一样地过着,有时候会在遇到某些事情的时候反映出内心的坚信,但很少会静下来单独去想这个问题。奥普拉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女人之一,经历60年的坎坷辉煌,她愿意直面过去,坚信未来地真诚书写。源于1998年的一次采访,已故的《芝加哥太阳时报》的伟大影评家基尼·西斯科尔当面问她"你坚信的事情有哪些",突然让她感觉到哑口无言,16年过去了,这个问题变成了她人生中最核心的问题。在每一期的美国《O杂志》里,她都在探讨这个问题,甚至每月的专栏名就是《我坚信的》。

这本书共分了8个部分:欢愉、坚韧、羁绊、感恩、可能性、惊奇、澄明、力量,每一部分里面又有很多篇小短文,都是奥普拉所经历的一些事情和所思考的一些问题。这本书不是那种传统自传体的书籍,所以读它不是要多么深入地去了解奥普拉,而是从她的书中找到共鸣,不用很着急一口气读完,在你快乐的时候也许会想到其中一篇,在你困扰的时候可以再拿出来翻翻。

比如,在欢愉的部分,她表达了自己无比热爱阅读的情绪。她将自己的欢愉用一星级到五星级来划分,当然一本好书一定是五星级的。"我每天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阅读时间做准备。""我无法想象,如果失去了阅读这一根本的工具,我会是什么样。"她一直肯定的是如果没有阅读,她便不会在16岁得到第一份工作——在电台播音。坚信阅读"能让你拥有上升到更高境界的能力,并让你继续攀登".

不知道像这样的坚信,你的心里是否也有,是否也会对自己问出"你坚信什么"这个问题。

我坚信读后感(二)

奥普拉,来自单亲家庭,幼年未享有父母之爱,青少年时期经历了各类黑暗事件,但14岁起在父亲的教育熏陶下,通过读书、读书、再读书,改头换面,并展现了自己的朗诵天赋,以此为契机,积极寻找各种机会释放自己这一天赋,着力打造自己的职业生涯:起初主持新闻节目,而后主持脱口秀节目,名声大造,进而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她充满坎坷的奋斗史给生活中遭遇挫折的人们以巨大的信心和希望。

书中提出了一些人对于生活中困难和挫折的态度,旨在鼓励人们在人生的任何时刻,都能挺身而出,迎难而上,与人生境遇握手言欢,看到各种境遇的正面力量,保持积极的状态生活下去。比如,"你既可以勇敢地飘进人生的舞池,遵循你的灵魂劝你的方式活着,也可以安静地坐在墙边,陷入恐惧和自我怀疑的阴影中。""我们都曾经经历过被击溃的时刻,改变你对自己状况的思考方式是改变这一切的关键。我坚信,所有的障碍都有意义,能否敞开心扉从这些挑战中学习,就是成功和被困之间的差距。"这些观点鼓励人们屡败屡战,人这个精神的存在不被各类人生境遇而改变,改变的只是客观条件的好坏。

书中对人生有另外一种新颖的定义:人是作为精神的存在,是人生经历了我这个个体,而不是我来经历人生。我们不是拥有精神体验的人类,而是精神性的存在拥有了一份人类的体验。这个定义也可以理解为,我这个个体是扮演某个角色,人生是个剧本,角色在剧本中或好或坏,都是角色的需要。我的精神存在,可以在高处欣赏这台剧,欣赏这个角色扮演是否到位,感受这个角色的悲欢离合,而做到不忧不惧。这个精神的存在不能控制人生境遇,不能控制个体的情绪反应,但它保持澄明、关爱,并在人生体验中成长。

励志型的书籍的作用,无非是从内心改变读者的心智模式,这个心智模式就是对周遭人事物的看法、反应、情绪体验。大多数人的人生是一手不好不坏的牌,在各自的人生境遇中挣扎,从最艰苦的挣扎中生出最强的力量。最大的差异不是在于智力或者勤奋,因为这些都是可以去改变的。最大的差异是内心的心智模式:有些人在犯了错或者遇到挫折之后,仍然坚信自己的人生是幸运的,这些人敢于主动去尝试,敢于主动去冒险,敢于主动去说:"这是我想要的,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而有些人在遇到挫折之后,会觉得自己是不幸的,自己总是在犯错,总是不被认可和原谅的,这些人,总是在被动选择,被动等待,被动努力。奥普拉就是前者。人生中世俗的成功不可控,精神的强大是可以时时修炼,唾手可得的。对于精致的逐利者,精神的慰藉何尝不是一种人生奋斗中的收获。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