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灯经典散文
“转灯”,也叫“转九曲”,这是很早以前就流传在陕北春节时的一种古老的习俗。一般来说,大多数村子庄镇皆要在正月十五元宵之夜转灯,也有些村庄会另择吉日进行的,不尽相同。每到元宵节前后,甚至直至“二月二,龙抬头”前后,在整个苍凉的陕北黄土高原上,这里哪里的,几乎昼夜都能够看到那粗狂奔放的大秧歌,不是欢天喜地尽情舞蹈在大街小巷,就是如游龙飞凤似的带着一长串转灯的民众,在那五光十色的九曲十八弯的灯阵里威风闯关。俗话说:“转九曲,驱病灾,八十不老还自在。”又说:“转九曲,活九十。”转九曲,不分贫富贵贱男女老幼竞相参与,谁都不愿意耽误的。
那么,这“转九曲”的古老习俗究竟又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在《封神榜》中的殷纣时期,三仙岛的三位云女娘娘——云霄、碧霄、琼霄,为报杀兄之仇,费尽了心思,用母亲河布下“九曲黄河阵”,缉杀阐教门徒。元始天尊闻知门徒被困,便下凡解救,破了“三霄”的黄河阵,致“三霄”阵破身亡。因此,后世道教徒为了纪念教祖的丰功伟绩,就用灯盏链接出象征黄河阵的九曲图景,载歌载舞,欢腾其中,以示庆贺。其实,“九曲黄河阵”是道教阴阳太极图的变阵形式,即一个大的太极图当中包括了9个小太极图。如此,灯场的布局纵横各设19排361根杆子作为灯位,再加4根彩门柱,共装365盏彩灯,组成9个方阵,一阵一曲,一曲一门,记有东方、西方、南方、北方、中方、太阳、太阴、罗睺、计都9道门;一曲一星宿神位,即金、木、水、火、土、日、月、罗睺、计都。其实,说到底是一种尊崇信仰老子的民间祭祀活动。人们为了在一年内求得神灵保佑、祛除邪魔、消灾免难、人畜平安、五谷丰登、安宁健康、幸福美满。
有些地方转灯历来多有讲究,至今还保留着一些很远古的礼仪程序。如子洲县三川口镇曹河村一带的乡村,在转灯当日的白天,至今还要举行隆重而盛大的“打蘸”祭祀活动。即在白天要进行“跑马迎佛”、秧歌队“朝拜佛祖”、敬请法师诵经“超度众生”、“升佛塔”、“转幡”、“抬楼子”等复杂议程。首先,人们要将灯场的进出门装扮得宏威壮观有气势,除了在整个门上挽上充满生机的松柏枝,插上一杆杆猎猎招展飘扬的五彩旗帜外,还要粘吊子、贴对联、挂红灯,并要在东、西、南、北、中贴出醒目的五方贴,另外还要在灯场一侧用一块席子围成房子形的模样,里边放上桌子,桌子上放上一只盛满谷米的插香斗,把各路诸神的神位写在纸牌上,插其中,两边再备放好香、黄裱、酒盅器皿、各类祭品等。这就是转灯时被拜请来的各路神仙就位的地方,俗称“神台”,也叫“神堂”,而在灯场的另一侧则要安放一张四方高桌,高桌上放上炕桌,炕桌上扣上斗,斗上扣上升子,升子上再扣上半升,半升上再扣上各子,然后,在每层的四角都放上式样精美的面灯。这便是所谓的灯山,专供各路神仙观赏。
当转灯开始时,首先要去谒庙(祭庙)。谒庙,即由本村的庙会会长或一年老长者提着灯笼拿着黄香、黄裱及面卷、白面圪塔、捞饭等祭品在前引路,随后在锣鼓家什的伴奏下,由伞头领着秧歌队到庙门前载歌载舞,虔诚祭拜。谒庙完毕,秧歌队来到灯场后,伞头便要用唱秧歌的形式在神堂前安神,请先生念祭文,背灯山围风,然后,转灯开始。在整个灯场灯火璀璨、焰火通天、鞭炮齐鸣、烟花竞飞时,伞头带着龙飞凤舞的秧歌队,在锣鼓家什的助威下唱一曲进门秧歌,以求来年消灾免难、四季平安。然后,男女老少手拿黄香依次进城,同游共转九曲灯阵。转罢灯,出灯场后,伞头又要用唱秧歌的形式来到神堂前进行送神。随后,人们便开始偷灯。
我的故乡四旗里的转灯比较简单,除了必要的谒庙、安神仪式外,没有什么过多的讲究。日子就在正月初九,且一直转的是低灯。而灯场也择其平整、宽敞、避风、离村子较近的场地,将沟岔上前的园头子定为转灯的地方。早年间,每到正月初九的前一天,村里就有人家自愿用黄萝卜做“灯碗”,即选择较粗的黄萝卜切下根部一头2寸多长的一节,挖空切面的中间部分即可。次日一大早,负责转灯事务的组织者会派出专人担着筐担挨门逐户吆喝着去收灯碗,然后将一个个灯碗安放在登场中早已就围好的将近1尺多高的小土堆上,再逐一倒入清油,布好棉花捻子。
故乡四旗里也有偷灯的习惯,因民间有偷灯是偷福之说,而偷灯又是在默许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每在转灯快要结束的时候,人们就开始偷灯。特别是那些还没有孩子的小夫妻偷得最勤、最欢。据说偷了绿灯可生女子,偷了红灯可生小子,如此,每人最多可偷一两只灯,回家后放在财神灶君前或者门楣上,一愿没能来转灯的家人共享快乐、一年平安,二愿自己的心愿成真、幸福美满。
我们四旗里的村人总觉得转低灯不太好,总认为低灯没气势少派头,还是高灯大气受看。因此,每年每在临近转灯的时候,大家都会聚一起,为此争吵不休,可就是谁也不敢站出来做主将转低灯改为转高灯。据说好久以前祖辈们手上为了灯场的宽敞壮观,就将灯场从沟岔上移到了碑路前的大川道上,结果,当年的六七月间一场雹灾便将满山满川茁壮成长的庄稼打得七零八落地趴在了地皮上,吓得一庄子的老少欲哭无泪,谁也不敢再说什么了,乖乖地于次年转灯的时候又将灯场放在了沟岔上。村人们都记得,二十多年前因人们实在想转高灯,所以到转灯的时候,经大家商议后就欢天喜地将低灯改转了高灯,结果,当年到的六七月间又遇一场雹灾,将满山满川的庄稼打得铺了一地。村人们经历了灯场一移(灯场)一改(高灯)的两次惨痛教训之后,再也没谁敢轻易提出改变本村转灯的习惯了。
独特的古老习俗,千百年延续下来,人们通过转灯的活动来纪念先祖,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转灯是人们心中永远不灭的灯,祈愿人们都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