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好学才能成大器征文「最新」
【篇一】
没有读书的条件,就为自己创造读书的条件,这是古人勤学的一个典范,以此勉励后人即使条件艰苦也要用功读书。
“披蒲编”说的是西汉年间路温舒的故事,他的故事出自《汉书》,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西汉年间有一个叫路温舒的人,他的父亲是里监门,这个官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居委会主任,就是小到不能再小的一个官,所以家里是很贫穷的。路温舒从小就被父亲打发去放羊。在放羊时,他取了沼泽当中的芦苇,把它一点点截好,截成长短宽细比较相当的部分,用来抄书。
汉朝时,纸张还没有大规模使用,主要有两种书写的载体,一个是竹简,一个是帛、丝织品。但当时帛是非常昂贵的,一般人根本用不起。竹简相对比较便宜,但也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得到的。更何况,制作竹简还有一套非常烦琐的程序。所以,路温舒就采集野生的芦苇用来抄书,学习律令。他通过学习,慢慢地变成了一个负责监狱、管理刑事的小官员。
从历史上看,路温舒的官职是比较小的,他之所以能够被列入正史,是因为他的“披蒲编”之事,他为自己创造读书条件的精神。
没有读书的条件,就为自己创造读书的条件,这是古人勤学的一个典范,以此勉励后人即使条件艰苦也要用功读书。
【篇二】
作为一个人,应当树立崇高的理想,在人生的道路中以此作为自己的精神动力,在艰难险阻面前不放弃,勇敢的面对它,正视它.若放弃了努力,则失去了人生奋斗的力量之源.任何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正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就是这个道理.在少年之时,我们不求一万年,但却争朝夕.那么,大器可成,功夫不枉晚了,但还来得及
⑴当我们用“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格言鼓励年轻人抓住学习时机的时候,需要防止另一面,防止用绝对化的观点来看待“时机”.有时候出于主观的原因,人们没有果断地抓住学习的时机,它消逝掉了.可惜诚然可惜,但不要紧,别沮丧,机会还会光临的.
⑵历史上有过很多“大器晚成”的人物.“晚成”,当然不及“早成”来得理想,可毕竟也是一种成功,值得肯定.在我国诗歌史上,“首倡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的唐代诗人陈子昂,早年没有用心读书,以致“年十八未知书”——都18岁了,在学识上还一无所知,这还来得及?来得及.当然,要改弦易辙,要急起直追,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需要果断的抉择.果然,在父母的教育下,他一旦悔悟,入乡校求学,便“慨然立志”,“谢绝门客,专精坟典”.终于数年攻读,一举成才.
⑶既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选择时机,已经在时间上落了后,那么再次选择时机应更有紧迫感,在确定目标后应当更为坚韧.近代火车的奠基人斯蒂芬森,直到19岁才一边工作一边进入夜校读书.当一些少年看到斯蒂芬森这样一个大小伙子坐在他们中间时,有的讥讽,有的挖苦,斯蒂芬森却只是一笑置之,只顾埋头攻读,如饥似渴地吸收书本中的养料.还有18世纪的美国电学家、政治家富兰克林,只读过两年书,后来当印刷工人.在工作的同时,他投身政治活动,成为一名政治活动家.40岁后他又转入科学领域,开始做电学实验.政治活动与科学活动的实践使他愈益认识到自己的学问之不足,于是正像他在《自传》里写的:“除了读书以外,我不允许我自己有其他的娱乐.我从不到酒馆、赌场或任何其他娱乐场所去消磨时光.”
⑷虽说富兰克林不允许自己娱乐未免过苛,但他这种力戒“消磨时光”的精神是可贵的.确实,“大器晚成”很不容易.一个人要后来居上,不仅要善于抓住新的机会,并且要善于在抓住机会后,排除各种杂念,盯牢目标,务期必成.唯有这样的人,才有资格说:虽然晚了,但还来得及.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