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文的杂文随笔
清明,首先想到的是清明小长假。恰逢阳春时节,春江水暖,绿柳如烟,花含苞初放,景色宜人,适合出游。常说春色撩人,也就如此模样。这个节气,常伴细雨,如雾如露,朦胧中更显梦幻。阳光不烈,一切刚好。因此春游的人特别的多。清明,古人又称寒食节,留下诗句,有写乱红穿柳巷或者无处不飞花,也有写细雨不沾衣等,很多还是祭奠亡人。纵古贯今,清明都是以扫墓的方式祭奠亡人的。
大城市的都市化,已经弱化了这项传承,但老家农村还是保留着这项习俗。清明前几日,无论哪家都会带上铁锹,带上果品和纸钱,去他们家的坟园子添上新土,理一下上面去年留下的枯草,摆上果品,烧些纸钱。
如果哪家的坟茔是最近三年的,就需要子女在坟头上哭上一遭,尤其女儿。这个哭是很有讲究的,声音要大,且要说唱,愈是凄楚婉转,愈能体现孝顺。唱词要精准,说尽父母亲今生艰辛,尝尽人间疾苦;唱尽自己心中思念,满怀不舍,至此孤苦无依,儿女情长等等。
只因村里老人讲,三年之内的新鬼都要在清明时节去五阎王那里受审,由于五阎王无女儿,因此最受不得谁家女儿痛哭不止,就一个心软,让那新鬼径直过去了,免受罪罚。因此,清明去扫墓,经常看到谁家女儿跪在坟头哭的涕泗横流,哭唱不止。哭的过程都很有层次感,先是嘤嘤啼哭,而后嚎啕大哭,说唱开启,十几分钟之后,眼泪瞬间一收,连抽泣声都戛然而止,收拾了瓜果,转身离去。余下孤坟寂寂,坟头有些黑色,几抔新土。那人走到大道,看到邻居,会笑着打招呼,说来看看,好像刚刚痛哭的不是她。
看到这样也许你会觉得虚伪。其实不然,想来真当父母去世的那一刻,伤了心,就像离了水的鱼,连呼吸都觉得痛,哪来的心思说唱。但停棺的三天,日夜守灵,早晚哭泣,尤其是宾客来,哭声起,宾客致敬后离开,哭声落,心情也就在这不断的起落间接受了失去的事实。等三天后,下葬了,也觉得自己的这份不舍也埋在了角落。总要继续生活,好像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在习惯性的喊他们吃饭或者遇到困难时,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知道最爱你疼你的那人是离开了,但更要爱自己,继续将日子过美好了,不能给父母丢脸,所以伤心这回事,外人是看不出来的。
等到清明扫墓,那孤零零的坟茔提醒着你,父母真的走了,那不是梦。那淋淋沥沥的细雨,彷佛是父母思念你的泪花,不浓烈,但灼人心,此时你的不舍被唤醒,心痛再次袭来,开始哭泣,唱诉失去后的追忆,压抑的心情迸发出来,跟父母说说心里话。哭累了,发泄完了,才惊觉自己还有责任去承担,还有活着的人要照顾,还要坚强生活,继续向前,于是擦干眼泪,决然离去,笑着生活下去。清明扫墓在外人看来戏剧化的套路,何尝不是儿女们的心路。
清明扫墓,总好过一直压抑着思念,郁结于心的好。清明还是应该少一些游玩,多一些祭奠的,毕竟感恩在心的亲情,也需要行动表达出来。去坟茔说说心里话,不用怕别人听了去;去跟村里的老人聊聊天,我们没有忘记死去的人,依然热爱生活,热爱着这个家园。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