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声乐教学之头腔共鸣优秀论文
【内容摘要】
在新课程和音乐艺考不断深入改革的今天,高中时期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性格和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而且高中音乐是学生提高自身审美素养的关键途径,音乐学习的效率决定着学生自身对美认知水平的高低,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头腔共鸣的培养,了解头腔共鸣的含义和意义与形成的方式,为他们未来的歌唱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高中;声乐教学;头腔;共鸣
一、头腔共鸣的含义和意义
在唱歌训练中,头腔共鸣会被经常提及到,但是,站在某些科学角度来说的话,头腔实际上不会产生共鸣的,因为在人类的大脑中,大脑和小脑构成主要的部分,在这之中有脑浆和各种神经组成,所以根本不会产生共鸣这一说法。因此在声乐教学中经常会把头腔共鸣作为一个常用语,在唱歌过程中,歌唱者发出声音的感觉其实是一种共振的感觉,而不是共鸣,但是头腔共鸣确实是歌唱的一种发音方式,因为在之前的十九世纪不太完善的研究导致的这种说法。关于共鸣,最简单的说辞就是通过振动去产生声音,有些弦乐都是通过这种原理来产生美妙的声音的,通过声带发出的声音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单一薄弱的,即使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声线,差别也是不大的,因此,只有借助腔体的振动辅助才能让声音显得更加有气势。但是,当把头腔共鸣和其他腔体共鸣来比较的话,头腔共鸣产生的声音更大些,更有气势,能有效的自己掌握音量和音色。有着“中国四大女高音歌唱家”之一的黄友葵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掌握了头腔共鸣,才是真正掌握唱歌的方式和技巧”。意大利的著名音乐家也曾经发表过类似这样的说辞,就是说,一般腔体的发展会随着自身年龄的变化也随着变化,但是头腔这个腔体不会这样,由此也可见头腔共鸣在唱歌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这种共鸣不仅在歌唱中表现出来,在一些演讲、播音方面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事实证明,缺少头腔共鸣的人说话都是乏力的。
二、头腔共鸣形成的方式
在人体的口腔中,上面比较硬的部分叫做硬腭,在硬腭后面软的部位叫做软腭,平时被人们称为小舌的部位叫做悬雍垂,是与软腭相连的,在唱歌的时候,软腭和硬腭之间必须有些距离,保证向上撑起,与此同时,小舌放松,根部垂下,尖部稍稍向上微卷,但是不可以过于僵硬,在这个前提下,口腔后面的咽腭也要打开。以上这些步骤准备完善后,鼻腔也要打开,毕竟鼻腔和口腔是相互连接的,相互连接的这个部分叫做鼻咽腔,所以也会带动鼻咽腔打开,利于声音的发出。但是,鼻咽腔的打开也是需要其他一些部位的辅助,比如说眉头不可以紧锁,不能紧张到向中间靠拢,良好的面部微笑,自然的将额骨向上提起,这样才能够把眉头打开,这样鼻咽腔才能够没有阻拦的进入空气和排出空气,声音才能更好的发出,这样可以让发音有一个全面的共鸣音效,也就是声乐中经常会提到的头腔共鸣。例如,在现实生活中,在高音演唱的时候,头腔共鸣或多或少的都用的地方比较多,在唱歌的时候,演唱者也可以根据所演唱歌曲的实际情况去进行改变。在头腔共鸣的时候,比较难的是把鼻咽腔打开,虽然是很小的一块区域,但是要做到真正打开还是很难的,所以在练习的时候应该多去着重练习,这样才能去深刻的体会那种感觉。同时,也可以找寻一些专门为了打开鼻咽腔而练习的音,也何尝不是个好的办法。沈湘老师曾经说过,“唱歌就是为了唱呼吸,唱共鸣”。由此可见,共鸣的唱法在唱歌中所占的地位也是很高的,头腔共鸣用不好的话,唱歌的音色很难会让人听着舒服,有些歌唱者往往靠着其他的乐器去把自己的声音提高,但是缺乏头腔共鸣的歌唱声音不会让人很喜欢的,毕竟是吊着声音唱歌,难免会有些乏味。
三、头腔共鸣的具体做法
头腔共鸣也称为面罩共鸣,是声音高位置上的唱法。其声音特点是明亮、具有穿透力的声响。高中音乐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哼鸣”,一般分为开口和闭口“哼鸣”。它既可以巩固歌唱的基础状态,也能对于初学歌唱者的音色和歌唱的共鸣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就以闭口“哼鸣”为例子:首先要放松身体,调整正确的呼吸方式,双唇是轻轻地微闭,舌头要摊平,轻轻地抬笑肌;口腔里面含着半口水的感觉,或半打哈欠的感觉,下巴、喉部、声带等处于放松状态;运用气流慢慢发出“呣”音,由低到高,由小到大,哼到高音区时整个面部眉心等处有共振感,声音具有穿透力。还有一种比较难的方法就是说气是从鼻腔往头部猛冲的,练习花费的时间比较长,眉头处才能有明显的效果去振动,在这个方法中,气要往口腔中去移动,往斜上方去移动,同时,用“轰”这个字发出的气去冲击各个声腔。往头腔共鸣能产生的根本还是要依据口腔共鸣,要不然还是无法正常的使用鼻咽腔发出正确而且好听的声音了。当所有的声腔发生比较强烈的共鸣的时候,这样鼻咽腔才能是被正确打开。在一些解剖图上一般是无法看出腔体的存在的,但是头腔共鸣是在头部各个缝隙中产生的,通过气的冲击去产生共鸣。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音乐的同学在唱歌的时候,有的喉咙不够放松,或者是根本就打不开鼻咽腔,这样就会让声音找不到支撑点,因此气不会平稳。但是,更多的同学就是没法正确的展现出头腔共鸣,就因为这种情况,使得有些同学的歌唱水平没法得到突破,无法去歌唱突破自我的曲目,所以运用科学的方法训练头腔共鸣对歌曲演唱者受益匪浅。综上所述,高中音乐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要坚持把头腔共鸣放在重要位置,不断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他们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在为其圆音乐大学梦想的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歌唱的精彩,且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
[1]司伟.新课程标准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2]黄秋山.公共艺术教育中音乐美育的意义及教学策略[J].职高教育,2016.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