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辅导书认识的作文1000字

文章 2019-07-20 08:35:43 1个回答   ()人看过

当今全民教育搞得真是普及。孩子向家长要吃的,不准;要穿的,不准;要玩的,更不准。只有要书,家长才会如昙花一“笑”,很慷慨地摸出钱包:准了。

有需求就有生意,这是古往今来的买卖准则。商家搞经营砸了,炒股票套了,倒房地产又黄了,正灰头土脸时,忽然眼珠一转,卖书倒是个好行业。于是摘下墨镜,摇身一变,连自己也成了什么什么特级教师了,并且还将大名用铅字工工整整地印在封皮上,省得去签让人看不懂的草书了。

前几天,某君抱来一挥子辅导书。我懒懒地翻了几本,却吓了一跳,原来这些书竟这么恐怖!再到书店翻一个遍,一样地让人望而生畏。我回到家,冥思苦想,终于总结出当今辅导书的三大特征,现向各位看官公布。

一、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当今社会上,只要是书,就必有这个特点。谦逊的言语,满本子只有一句,而且千篇一律:“本书若有疏漏之处,还请指正,编者不胜感激。”当今书的介绍越来越向广告靠拢,甚至有些干脆照抄了事。“一旦拥有,万事无忧”,我乍一看还以为是介绍飞亚达表的,再一看却不是。这可真是当之无愧的“超级模仿秀”。另一类虽然别出心裁却不免不切实际,有的书号召大家:“有话大声说,我要上清华,我要上北大。”我们班倒真有敢这么对父母喊的。结果呢?他父亲却说:“去去去,就你这二两油,哪儿凉快哪儿去!”不但碰了一鼻子灰,还成了全班的笑料。这也罢了,还有第三类,仅书名就能让你啼笑皆非。花几十元钱,就能抱一本《xx科复习葵花宝典)回家,有这样便宜的事,武林岂不是要闹出乱子?

二、“精兵简政”,害人不浅。我怀疑编书组是否“精兵简政”过了火,竟然连校对这一行也吩咐下岗。不然这一本书里何以错得天花乱坠呢?有一本书这样写:"1931年9月28日,日本关东军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制造了‘九·一九’事变。”呜呼,这样的人,这样的校对,也好意思把名儿放在书前面!但我同时也可怜他:这种人,有一万个看他校的书的,他就得挨一万次骂!课堂上老师若要推荐书,总要加上一句:“这本书挺好,错的地方很少……”呜呼,中国校对这一行若如此堕落下去,中国的书可真是前途无“亮”啊!

三、红皮柑橘,中看不中吃。水果店老板生意兴隆,门前自上而下摆了五排水果,其中不少还是洋货。店主用标签在每类水果上标了一个英文名,生怕别人不识货。于是便有不少人来访,更有些先生小姐边大口咀嚼边赞叹:“好!好!”我也好奇:洋水果真比土水果甜?于是买了半斤红柑橘,回家研究,剥开皮来,果然瓤红似火,蜜汁欲滴,但往嘴里一送却酸得我差点儿把牙吐了出来,但也仍忘不了喊一句:“好!”辅导书也是如此,几乎每一本都会搬出几个“名师”来,将封皮装扮得鲜艳可人。但内容往往具有两大特点:一、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一个简单问题,却不惜笔墨锣里哆嗦大大解释了一通,看得人眼花缭乱。其实你只要用一种方法,就可以毫不费力地解题了。二、将复杂问题朦胧化。一碰到复杂问题,他却往往三两句话了事,弄得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看了等于没看。莫非“名师”之言非冥思苦想方能领会?看此类辅导书的学生,犹如手捧一个色彩鲜艳的红橘,却怎么也送不进嘴,即使偶尔发狠啃上一口,也必是酸涩难当。但我不明白的是,这样的柑橘,这样的书,竟然还有人爱不释手,并且能喊出一个“好”字!

这天,某君又抱着几本辅导书走进来,手里的书页崭新,脸上却挂着乌云。哈,我知道你愁什么!或许这几本里还有我们未发现的问题,来来来,咱们研究一下。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