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舞蹈教学有效性提升措施论文
[摘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是体现人精神欣赏水平的重要方面,在教育的过程中,人们也开始更多地转向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塑造人的艺术欣赏能力的重要阶段,在学前教育中,教师首先应当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专业能力,才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探讨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为强化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教学效果;问题解决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在推进素质教育在基层教育中的实现,然而由于在教育界存在的历史原因和应试教育的重大影响,在素质教育方面我国进展较慢。在学前教育领域中,教师应当具备更高的艺术修养,这样才能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更好地推进教育成果的实现,而重中之重就是对教育人才的培养[1]。本文将以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育为研究对象,探讨增进我国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望能通过笔者的经验,为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学前教育开展舞蹈教学的特点
(一)可以让教师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学龄前儿童在思维和审美培养上还没有经过系统性的塑造,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不系统的,这种认识上的特点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多加体会。鉴于学龄前儿童具有看问题的直观性,所以舞蹈也成为了一种符合学龄前儿童天性,拉进教师和儿童之间距离的手段。
(二)可以加强教师自身的艺术素养。学龄前教育阶段是塑造儿童个性品格的重要时期,教师自身的素养也非常重要,通过开展舞蹈教学,对于教师本身来说也是接触艺术的一次好机会,通过对韵律、节奏的学习,让教师首先具备一定的艺术感知力,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给儿童,增加对学龄前儿童的情感教育和艺术熏陶。
(三)可以增强课堂趣味性。在学前教育中,由于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师需要不断探寻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丰富课堂,如果只是一味的死气沉沉的教学,则很容易让儿童丧失学习兴趣。这就要求学前教育教师本身应该是多才多艺的,可以找到更多的切入点为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内容。
二、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舞蹈教学课程教学缺乏合理性。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舞蹈教育往往是从最为基础的芭蕾教学开始,芭蕾学习见效较慢,而且难度较大,和以娱乐为主的幼儿舞蹈之间联系较小,教学内容很难和实际教育联系起来[2]。一般教师只在学到芭蕾基础之后才开始接触儿童舞蹈,儿童舞蹈课程开展没多久学期就结束了,这种头重脚轻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利于幼儿教师在今后教育中应用在学校学习到的内容,而且也违背了先易后难的教学规律。
(二)舞蹈教学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由于缺乏对学前舞蹈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所以很多教师在教授学生学前舞蹈教育时常常会和其他类型的艺术类舞蹈相混淆,把所有的舞蹈教育混为一谈,认为只要是让学生舒展筋骨学会一些舞蹈动作就是舞蹈教育的目标。实际上,学前舞蹈教育和其他类型的舞蹈教育有很大区别,学前舞蹈教育应当针对学前儿童的特性进行舞蹈编排,在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舞蹈技能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们能够在了解儿童天性的基础上通过舞蹈教育激发出儿童的艺术感知能力[3]。
(三)舞蹈教学教材缺乏针对性。当下并没有针对幼儿舞蹈教学的专门教材,很多教材都是从其他舞蹈教学中直接借鉴过来,缺乏针对性,对于学生舞蹈技能的培养也过于单一,并不适合学前舞蹈教学的学生学习。学前舞蹈教学教材应当具有一定的信息整合和综合性,既有理论上的知识,也有和儿童进行互动的指导性内容,兼顾儿童学前教育的多个领域,在动作难易程度上要以儿童能够掌握的程度为标准,对学生的舞蹈训练和对儿童的舞蹈训练要在教材中有所区别。
(四)舞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育存在脱节。当下在学前舞蹈教育方面,理论知识性内容仍然较多,课程内容也更多地教授给学生们一些芭蕾舞中的基本动作和肢体训练,学生们能学到都是一些基本内容,缺少和实际学前教育教学中的联系,无法将课堂学到的内容投射到实践中,学生只知道基础的舞蹈训练知识,对于儿童来说这样的训练过于枯燥,而学生又不具备根据儿童心理特性编排舞蹈的能力,这种理论和实践中的脱产将导致学前舞蹈教学的教学质量较低。
三、提高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选择适合的舞蹈教材。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教材要注重实际的运用,如何最快地通过教材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学前舞蹈教育的精髓,需要在教材上进行一定调整,选择适合本专业和学生特点的教学进行授课。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后需要面对的是学前儿童,舞蹈教材中的内容需要具有更多实践性内容,并且能够由浅入深地对内容进行渗透,这样才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并且在舞蹈曲目的选择上,教材中应当有一定的指导性意见,利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可以选择北京舞蹈学院编撰的教材《中国舞考级》进行授课,教材中很多都是儿童熟悉的歌曲,而且语言上也更加生动。
(二)重新设立符合专业特性的舞蹈教学目标。开展学前舞蹈专业培养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在未来的实际教学中运用舞蹈知识提高儿童的艺术综合素养,这就让学前儿童舞蹈教学和学院派的舞蹈教学区分开来。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儿童,所以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需要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和舞蹈学习需求进行制定。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让学生获得关于舞蹈的基础技能之外,也要强化学生对舞蹈的编排能力,能够在实践中让学生能够带动儿童一起享受舞蹈的乐趣,并且针对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舞蹈曲目的选择和表现题材。
(三)开展舞蹈鉴赏类课程,提高学生对于舞蹈的情感体验。舞蹈重视人的精神体验,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向学生传递这样的概念,不仅仅要传递一定的理论知识,也要注重让学生体验舞蹈中蕴含的感情,激发出学生对于舞蹈的热爱,在这方面也可以通过舞蹈鉴赏的方式进行提升[4]。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让学前教育学生观看一些儿童歌舞剧或者儿童舞蹈鉴赏,在观看的过程中了解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性,站在儿童的角度理解舞蹈,体验儿童在舞蹈中的情绪变化,进而在自身未来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机融入。
(四)改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创新。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由于学生们在舞蹈方面的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针对性教学,对于舞蹈基础不好的学生应当加强对他们基本功的考察,并对学生多加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舞蹈学习的信心。对于有舞蹈功底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鼓励学生进行舞蹈编排。这种分层次教学的办法可以兼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并可以做到对不同学生的针对性指导,提高学生在舞蹈学习方面的薄弱项,而且学生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基于自身基础的创新,可以根据自身的舞蹈偏好编排出更多有个性的舞蹈内容,这种学生为主体的授课行为也让学生重新成为课堂上的中心,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通过教师的指导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杨国龙,杜涓,安冉.提高学前教育师资舞蹈教学组织能力的对策研究[J].戏剧之家,2016(15):204-205.
[2]孙响占.探索提高幼儿线描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5):122.
[3]苏兴荣.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气氛提高舞蹈课教学有效性[J].赤子(上中旬),2015(15):277.
[4]杨国龙,杜涓,安冉.提高学前教育师资舞蹈教学组织能力的对策研究[J].戏剧之家,2016(15):204-205.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