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故事分享:黄侃拜师

文章 2019-07-20 07:21:06 1个回答   ()人看过

黄侃的父亲与张之洞有旧交。有一次黄侃去见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张之洞见后,认为黄侃是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就资助他留学日本。1905年,黄侃去日本,入早稻田大学。当年8月,同盟会于东京成立,黄侃列名会籍。

1906年5月,章太炎到东京,也加入同盟会,并任《民报》总编辑。当时中国留学生聚居在东京的超过1万人,大家都希望有一天能到章太炎门下请业。有一天,黄侃跟其他同学前往拜谒。刚到门前,黄侃看见墙上写着四句话:“我若仲尼出东鲁,大禹长西羌,独步天下,谁与为偶。”这本是引用东汉戴良的话,“老子天下第一”的黄侃见后,觉得章太炎太狂妄了,还没见就印象不好。见了之后,黄侃也没有“但愿一识韩荆州”之想,去了一次,就不想再去了。因为两人都是极为孤傲之人,后来有人形容这一对师生为“一对疯子”。

身为同盟会员的黄侃经常看《民报》。《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报,章太炎经常在上面发表文章,文辞渊雅,立论以经史为根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通过对《民报》的不断阅读,黄侃对章太炎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也渐渐消除了误解。从此,他也不断为《民报》撰稿,发表了《哀贫民》、《哀太平天国》等一系列文章。

他在《哀贫民》一文中,描述了家乡农民受尽盘剥压榨,过着“羹无盐,烧无薪,宵无灯火,冬夜无衾”的悲惨生活,对穷苦大众寄予深深的同情。他大胆地提出,必须革命,才能解除贫富不均的症结。1907年,黄侃在《民报》第十八期上发表《论立宪党人与中国国民道德前途之关系》一文,历数立宪党人“好名”、“竞利”等病状,揭露他们佯为立宪,“无非希冀权位,醉心利禄而已矣”,认为政治上的势必导致国民道德的整体堕落。

写多了,章太炎觉得黄侃有两下子,就写信约见,见后便许为天下奇才。1907年秋,章太炎听说黄侃将归国省亲,对他说:“务学莫如务求师。回顾国内,能为君师者少,君乡人杨惺吾(守敬)治舆地非不精,察君意似不欲务此。瑞安孙仲容(诒让)先生尚在,君归可往见之。”

黄侃未立即答应。章太炎说道:“君如不即归,必欲得师,如仆亦可。”黄侃马上起身,叩头称弟子。后来,他和好友苏曼殊一起搬入小川町章太炎的住所,日夜追随,在学习音韵、说文的同时,积极为《民报》撰稿。章太炎感慨黄侃聪敏颖悟异于他人,曾称赞他说:“常言学问进展,如日行千里,今汝是一日万里也!”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