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泪水命题的散文

文章 2019-07-20 07:01:06 1个回答   ()人看过

这是属于上世纪70年代的故事,是外婆讲给我听的。

我总是想象着那个女人安安静静的坐在那条巷口,安安静静的等着她的丈夫和儿子归来。那个女人依旧还在,总是磕磕碰碰的搬出椅子来,坐在巷口晒太阳,不知道她是怎样过的这几十年,或许,是对家的记忆太深,闭着眼,也能够走出走进。日子日复一日,不知道谁给的粮食,听说是村民一起集的粮食,给这个可怜的老太婆,亦不知,那个女人生病又是怎样熬过来的,依然顽强的活在那里,或许,她总是坚信着,她的丈夫和她的孩子会有一天回来,吃她做的饭……

谁又在那边的巷子里哭呢?谁又会去安慰安慰那个可怜的女人呢?没有人知道,她在那里哭了多久,她在那里坐了多久。好多人都说她疯了,是的,她总是那般的蓬头垢面,讲话也是疯疯癫癫,没有逻辑,没有谁能听得懂她在说什么。

那个女人似乎在那里坐了好久,村里的孩子们自从有记忆以来,就一直看到那个女人在那里。每回孩子们要去那里,老人们都会阻拦到:“孩子,不要去,那个女人是巫婆,她会把你吃掉。”其实,老人也不知道那个女人到底是什么时候坐在那里,只知道,10年前,那个女人,死了丈夫,死了儿子,后来眼睛哭瞎了。

那个女人就静静地坐在那里,这是她难得安静的时候,女人有一个院子,院子有一棵好大的梧桐树,枝干很粗,树叶沙沙,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在地上投下一大篇阴影,女人坐在对面的巷口,眼睛没有聚焦,可是却准确无误的盯着梧桐树,不,不是盯,是朝着梧桐树。当风儿吹过梧桐树的时候,女人会微笑起来。谁也不知道女人究竟在笑什么,只有女人自己知道。

那个女人微微笑起来,慢慢地,记忆回到了过去。

女人40出头。那时候,女人有个很幸福的家,有一个可爱的儿子,有一个能干的丈夫,房子是丈夫和村上的几个亲戚盖得,那时候,这房子算是比较豪华的了。房子是用砖头砌成的,上面的漆已经掉了不少,但是却不难看出,当年的建造者漆的有多么的细心。两扇玻璃窗,挂着窗帘。当时的人们,都追求用一种手工的,有着各种图案的编织物,将窗户的半截装饰起来,使得光秃秃的窗户,增添了几分艺术的效果,令窗户有了一份生气,家里多了一份温馨。房子不大不小,90平米左右,有一个厨房,大大的锅子摆在那里,稻草杂乱的堆在那里,刚刚走到门口,就会被草屑呛得不敢靠近,也不知道是多久没有整理的。有两个房间,一个房间大,另外一个小。大房间上,还铺着褪色的鸳鸯被,墙上的“喜”字已经破烂不堪,摇摇欲坠。

餐厅摆了一张四人桌,墙上挂着老式挂钟,在整点的时候,会“当当”的想起来,可是看时间,却再也不准。小房间内,摆了一张床,一张书桌,桌上的书布满了灰尘,却依稀能够看清是哪些书。大多数是少年文艺的,少数几本金庸的,但也有几本很厚的,却被日历包着,我猜测,那说不定是几本苏联的书。可见,那户人家的孩子还是爱看书的,虽然那几本厚的并不知道是什么。

中午的时候,女人的孩子会奔跑着冲向女人:“姆妈……”墙上的钟会指到十二点,“当当”的响起来。这时,女人的丈夫会微笑着放下厨具走进来,拥抱一下女人,再抱着儿子转几圈,再在儿子粉嘟嘟的脸上“吧嗒”亲一个。

想到这里,女人又微微抽泣起来,那些幸福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两行清泪从浑浊的眼眶里流出来。无声无息,“嗒”落在地上,静默的午后,这一声是那么的响亮,似乎在昭示着什么。

那天的雨夜,邻居匆匆忙忙的跑到她家:“哎呀,镇上的医生喊你过去看看……”女人似乎感到了不好的预感:“看什么?”“哎呀,快走,看是不是你丈夫儿子的尸体。”邻居拉着阿兰就往外面跑。却发现使用的力越来越大,最后,阿兰晕倒在雨中。

女人的泪,流的越来越多,弯曲的背颤抖起来,头埋在膝盖中间哽咽着,无人去打扰她,一个人哭的撕心裂肺。后来,果然,是她的丈夫和儿子。在葬礼上,她没有哭,只是定定的看着棺材。以至于男人的母亲低低骂起来:“没心没肺的东西,亏我儿子待你那么好。”骂完又开始哭:“我的儿呀!”

从此,女人便像没了灵魂,直到有一天,忽然看着梧桐树哭了起来,连哭了三天三夜,哭得最后连声音都沙哑了,晕倒在院子里。女人生病了,无时无刻不在哭,别人怎么劝也没有用。原来,不是女人没心没肺,是到极度悲伤,就哭不出来了。

泪水,一辈子,只为最在乎的人流……

没过几个月,女人哭的眼睛瞎了,而女人的房子人烟也越来越稀少,最后,就形成了女人一个人坐在巷口哭,一个人发呆,蓬头垢面。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梦里泪流知多少?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