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读后感范文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是一篇以小见大,借游山说明治学的道理:一是反对半途而废,提倡深入探索,并分析了"志"(志向)、"力"(能力)、"物"(物质条件)"三个条件"及其相互关系;二是反对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主张探本索源,深思慎取。这两点讲的虽只是治学,但却反映了王安石那种百折不回、敢于创新的改革家的思想作风,在今天仍有启发意义。
王安石在游记中说:古人对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进行了观察,往往有心得,是因为他们思考问题很深刻而且没有什么东西不加以观察,道路平坦,距离又短,游览的人就多;道路艰险,距离又长,来到的人就少。世界上的奇妙雄伟的壮丽很不平常的风景,却往往产生在艰险遥远、人们很少到达的地方。所以,不是有理想的人,是不能到达的,有了理想,又不盲从别人停滞不前,走到黑暗得看不清路的地方,没有外力来帮助他,也不能到达目的地,但是足力完全可以走到(却没有走到),这在别人看来是可笑的,在自己看来是值得悔恨的;尽了我的心,仍然不能到达目的地,自己可以不后悔,又有谁能讥笑我呢?
无论办一件什么事,大事也好,小事也好,只要尽心尽力地去干,都是成功的,至于结果如何,那是另一回事。马家军拥有"东方神鹿"之称的王军霞,在奥运会获得了5000米跑世界冠军,在10000米跑时只得个亚军,但她尽心尽力去拼搏了,仍然是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马庆洲经常说:"干事努力不努力是我们个人的事,成功不成功是上帝的事!"我们只能努力去干每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至于结果如何,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就象文学创作,马庆洲在一些报刊上谈到:"写出来是第一种成功,刊登不刊登都是第二种成功。"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世界上很多事,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有些事情今天看来可能是成功的,明天再看时可能就又是失败的;一些事今天看来是失败的,明天再看又是成功的。要以成功论英雄,怎么定这个"成败"?岳飞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屈原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万里长城在秦朝就是罪恶的,今天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如当时长城就有这么高的荣誉,孟姜女还敢把长城"哭倒"八百里?
成与败不是我们个人所能预料和决定的,我们要有成功的方向,向这个方向努力,探本索源,查出事情的真伪,发现事物的本质,然后再考虑这些事情合理的成份,哪些是该吸取的,哪些是该舍弃的,认出了庐山真面目,才好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山上攀登,最终达到山峦的顶峰,览尽无限风光!
现在我们很多人在干事业上,往往见难止步,或听信了别人的一两句话就信以为真,别人说萄葡是酸的,自己就不敢再尝了,哪怎么知道萄葡的滋味?别人的话不是不可以听,但听了以后要分析、要揣摸,看看是不是有合理的地方,还是有夸大其词的成份。寓言《小马过河》中那只小马在过河时遇一松鼠,说那河深得不得了,千万别过;小马又遇一头老牛,老牛对小马说,那河浅得很,只能湿过脚面。小马没听它们的,自己去试了一下,结果是:那河水没有松鼠说的那深,也不象老牛说得那么浅。小马如不去"探本索源",怎么知道那河到底有多深。遇事要了解它的真相,一是要亲自去试一试,二是要善于思考,三是要善于总结经验。有了这几条,你就会逐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