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生和必然的死随笔

文章 2019-07-20 04:12:12 1个回答   ()人看过

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到了这几个字,就权且以它作为标题,曰:偶然的生和必然的死。

先说偶然的生。

我们能来到这个世界,的确带着几分偶然。什么时候,降临在哪个人家,我们注定是无法选择的。只能是在一个偶然的时间,我们毫无知觉(也许会有些知觉)地来到我们父母家里。父母必然忐忑又欣喜的等着我们的降临,我们无法逃避地出生,无法逃避地闯入我们父母的世界,同时,我们无法逃避地在这个充满许多未知因素的世界中,或长或短地要走过那么一段时光。

偶然的生,赋予我们作为人的基本要件:大脑、躯干、四肢再加上复杂而又精密的内脏器官。于是,我们经过挣扎,必须经历以下几个艰难的历程:踉踉跄跄的成长,辛辛苦苦的学习,坎坎坷坷的工作,跌跌撞撞的衰老。而且,这每一个阶段都必须从出生的那一天起,直到生命的终结。

这是一个短暂而又漫长的过程。

再说必然的死。

鲁迅早就说过:这孩子将来有一天要死的。

初听到这句话,的确带给人以心灵的不爽。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无论在什么地方把死字挂在嘴上,都是犯了大忌。何况对着一个刚刚出生的孩子说出这个死字,更是令人憎恶甚至想感谢他家八辈祖宗。

但是仔细一想,这死确确实实是必然的自然规律。

自然界的能源分为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对可再生资源我们都必须合理规划,合理使用,方可让它不断造福人类。如果把人也看做资源的话,毫无疑问应该是可再生资源。但是,这种可再生资源如果不一边生产一边使用的话,那地球早就消灭了。

近来接连发生两件大事,让中国人揪心:一件是今年3月1日昆明火车站发生的暴力恐怖杀人案,造成29人死亡143人受伤,另一件是马航MH370神秘失去联系,飞机上229人,就有153名中国公民。其实,和512420比较起来,死这点人好像算不了什么。我们举国悲哀牵挂,说明一个道理:死,必须要死得其所,才可以被大家所接受。

必然有一天,我、我所有的亲人、朋友以及许多我不认识的人,都将走向同一个归宿:黑暗。

对于死,史铁生说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带着几分坦然,苏轼则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天地增不能一瞬则带着几分豁达。王羲之则说故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确,这是一个悲凉、悲伤的千古一叹。

有人不禁要问了:既然生是偶然,死是必然,那么我们是不是根本不该来这个世界呢?

当然不是了。苏轼不是还有一句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则无尽藏也,只要我们的人生过得充实,有意义,甚至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即使我们的身体消失了,但是我们的灵魂会得到永生,如孔子、屈原、李白、杜甫、毛泽东之类就是这样。

所以,偶然的生成就了我们必然的死,必然的死则检验我们偶然的生是否有价值、有意义。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