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糖的故事介绍
糖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是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印度的祭司和医生已经懂得如何制取蔗糖。在土地上种植甘蔗也是在这里由世界各地的。欧洲人第一次听说不用蜜蜂酿蜜就可以吃到蜜糖的时间公元前327年,那时正是亚历山大大帝远征印度的时候,一位随行人员记下的如下一段文字:“士兵们在印度见到能产蜂蜜的芦苇,虽然附近并无蜜蜂。”欧洲人只知蜂蜜,不识蔗糖,也是情有可缘。
但是难以相见的折磨让他们一辈等一辈,直到时间过了1000多年。公元627年,君士坦丁堡的皇帝希拉可略先生第二次远征波斯,在底格里斯平原与之展开会战,结果,波斯部队全线溃败,希拉克略一路追杀,进入了藏有大量财富的达斯塔吉拉德城。其所获得难以数计的金银珠宝之一就有一箱子糖。这是欧洲人第一次真正吃到由非蜜蜂所制作的糖。原来,波斯人已经从印度人那里学习到了种植甘蔗的本领。
让人高兴的是,糖发展的脚步并没有只停留于波斯土地上。当阿拉伯人的长刀大马征服了这里的时候,糖的种子也伴随着他们的一路驰骋,先后来到了埃及、摩洛哥等地。其后频频爆发的的十字军战争,使欧洲的战士们从异教徒敌人那里,带回了几种新的食品,如桃子和菠菜等等东西,甘蔗的大名也位列其中。
由于具有重要的文化地位,意大利成为唯一的十字军的转运站,并由此逐渐发展东方商品的集散中心。其中威尼斯垄断着糖的贸易百年之久,直到达伽马开通到达印度航线之后。于是,葡萄牙人直接从那里进口生糖,经过精制再进行出售,一时间,葡萄牙人也是大发横财,首都的里斯本一跃成为了16世纪欧洲名副其实的糖都。然而,这种状态并持续多久,先于其早发现8年的新大陆,已经悄然兴起,很快取而代之了里斯本糖都地位。美洲开始成为了生产糖的主要地方。
哥伦布在第二次航海的时候,在满载了水手和大量的鸡、鸭、马、牛、羊的各种飞禽走兽之外,还携带了许多蔬菜和水果的种子,甘蔗也参杂其中。不久,欧洲诸国的殖民者们就发现种植甘蔗是一项完全可以与挖掘金矿相提并论的惊人的事业。有利可图的诱惑,使得不少到此梦想发财的探险家们唾弃了投机的生意,纷纷种植起甘蔗。1550年巴西的甘蔗园只有5家,到了1623年便陡然增加到了350家。有的人由此聚然暴发,成为大富翁。据说,英王乔治三世曾在伦敦街头见到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其耀眼的程度让人不盛敬畏,他深感纳闷,是谁富可以抵已呢?后来,有位大臣为他指点迷津,原来该人在经营甘蔗之时,发了大财,故而积累了大笔的财富。
糖在初始时期,人们并不懂得糖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相反倒认为只能点滴地获取,才有益身体的健康。因为在他们思想里糖的医疗作用却是至关重要的。古罗马的作家普林尼在其所著的《博物志》中曾写道:“糖是一种取自芦苇的蜂蜜,白如胶质,口感爽脆,最大者如榛实大小巧玲珑,被当作药物使用。”这种观念也许源自以此为业的阿拉伯商贩的宣讲,在该地区糖一直是属于滋补品,正是这种思想的误导,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糖是欧洲同样当成了滋阴润肺和化痰止咳的良药或者是儿童和妇女强筋壮身的高级营养品。在法国糖甚至还被药业联合会控制着的总经销的大权,是支撑医药行业的生存的主要产品。路易十四时代,如果人们有幸一睹药剂师的尊容时,便常常让人忆起此行业世代相传的古老遗风—他们一手执小秤,一手正细仔入微地一点点地增减着糖,这种行为曾经演化为修辞方面形容某人在缺少必要之物一句话:“他就象一个无糖可卖的药剂师”。一个毫无社会地位的人想得到一份糖,除非他成为一名气喘不止和痰常在口的病人,既便如此,他还向得向上帝发誓,糖只是他吃药所用的至宝,其神奇的作用非它物可以代替。
与此相差无几的情景,还发生在美食行业。厨师们同样使糖的身价提高不少,使这种宝贵的产品成为了不可多得的上乘调料,具有着可以改变口味的非凡魔术效果。14世纪之时,查理五世所享受的乳酪,常常靠加入大量的糖以改善其口味,虽说,这种感觉似乎有点让人生厌,但是如果说,这种乳酪只有少数人才能得到之后,他还能说些什么呢。意大利的通心粉也是在厨师们异乎寻常的热情的关照下,按照一定的比例被加入的这些洁白结晶。17世纪的一本菜谱里,就有糖脍羊肉、羊腿等等。
正由于此,长期以来糖一直保持着高贵的身份。一些有钱人的奢侈豪华就通过糖的使用而变得显而易见。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在一场中世纪的盛宴中,主人用头骨形状的器物盛装饮料,一旁搭配糖制的骨骼,确实能够让赴宴者为主人的和蔼可亲而肃然起敬。亨利三世访问威尼斯,暴发户们就是采用糖制的面包、盘子、刀叉、台布和餐巾招待这位远道来客,此举使得道访者们叹羡不绝。
只是到了工业革命之后,特别进入了19世纪,科学技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糖才不再是奢侈品。制糖所需的真空煮糖锅、离心机和多效蒸发器纷纷发明,使糖的产品迅速提高,制糖业随之也成为了工业产业中的一部分。随着糖价的不断下降,糖终于得以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了人人都能够买得起的日用品。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