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小说《骆驼祥子》的人性解析
《骆驼祥子》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一生几起几落、最终沉沦的故事,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祥子的遭遇,证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里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
老舍小说《骆驼祥子》的人性解析
摘 要:《骆驼祥子》以祥子的奋斗、挣扎和蜕变为主要线索,刻画出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揭露了旧社会“吃人”的罪恶行径,展现出一幅复杂而广阔的社会图景。这部悲剧小说不仅揭露了黑暗的社会,而且传达出老舍对人性的认识和理解,不仅有善良、奉献、坚持的美好一面,同时也有贪婪、欺骗和自私的丑陋一面,呈现了人性的多重性。
关键词:《骆驼祥子》;人性;悲剧
多年来,海内外学者研究《骆驼祥子》都是围绕对旧社会的批判,通过展现当时国民的精神弱点来突出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的价值,以它“笔尖滴出血和泪”的浓重深沉的悲剧性,以它凝聚着的社会思考和历史文化思考,产生着对人世的穿透心灵的震撼。”[1]其实就在这本揭露时代和社会悲剧的小说中,老舍先生通过刻画出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批判旧社会的同时,也将他自己对人性的理解化入其中,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和多样。在文中,人性的美好与丑恶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人为了生存、为了荣华富贵而不择手段,有人仍然坚持自我,保持美好,而这一切都被处于当时社会的老舍先生一一见证。
一、人性的本质――对欲望的执着
在《骆驼祥子》这本长篇小说里形形色色的各种人物,每一个人都为自己的欲望所驱使,没有任何一个人是那种超脱、淡泊的人格,这也是老舍先生对人性进行冷静的拷问之后的必然结果。无论是来自乡村的、老实憨厚的祥子,还是小说中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刘四爷,他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着一团属于自己的欲望之火,祥子进入城市之后,渴望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刘四爷是车厂的老板,总是想着车子的成本和收入,希望从车夫中剥削到更多;虎妞则对性欲有着极为强烈的渴望,总想着把体格健壮的祥子“据为己有”,还有二强子、阮明等等。老舍先生对人性的欲望有着极强的感受力和认识力,人们的每一个举动,他都能将他隐藏在背后的真正目的给予以揭示,同时认为在某些正义热情的举动背后往往还有更多更长远的利益,正是应了中国“预先取之,必先予之”的古语。小说中的刘四爷是车厂主,“大家若是有个急事急病,只须告诉他一声,他不含忽,水里活力他都热心地帮忙”,他虚情假意地帮助别人,只为让自己在车夫中留下一个讲情义的“字号”,好让他们更加痴心地留在车厂,更好地听他的摆弄,从而为自己更好的剥削蒙上一块遮羞布。每一个人在社会中都会有欲望,只是这种欲望或大或小而已,而对欲望的不断追求和没有得到满足的痛苦,则容易让人迷失,小说中祥子执着于自己的愿望,最终“三起三落”的失败让他完全蜕变为“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坠入了无尽的深渊。
二、人性的光辉――善良与奉献
“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美好的品质,只是有的人保留的多,而有的人少而已。小说《骆驼祥子》描绘的是一幅黑暗的旧社会的画卷,在其中刻画了各色各样的人物形象,里面有一些人,虽然身处社会的最底层,但依旧保留着那份人性的美好,其中以祥子最为典型。祥子是小说的主人公,自然也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老舍先生用质朴的笔法刻画出了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简洁、传神。“他确实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初到城市的祥子几乎是完美的,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他善良、淳朴、勤劳,希望通过自己的奋斗城市中创立新的生活,“他不怕吃苦,也没有一般洋车夫的可以原谅而不便效法的恶习”,他知足、不争,拉车从不和别人抢生意,有的时候甚至不肯要价,只说声“坐上吧,瞧着给”,祥子没有染上城市里的恶习,同时又总是为别人想着。为了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的梦想,祥子永远不让自己闲着,“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老舍先生笔下的祥子是一个单纯老实的人,他的梦想很简单,手段更是简单,祥子一直老实本分、脚踏实地,哪怕过程再艰辛,也从未见过祥子用其他不道德的方法,甚至想都没有想过,而这更是突出了祥子的单纯和善良,因为在他的心中根本就没有罪恶的土壤。
三、人性的阴暗――自私与贪婪
“人性是人生而固有的本性:它一方面是人生而固有的自然本性,另一方面是人生而固有的社会本性。”[2]每一个人起初都有美好的本性,可是在生活,在所处的社会中,他会慢慢地蜕变。小说中最具“中国典型”的小生产者则是和祥子一样的靠出卖自己的力气为生的车夫,他们胆小,对不公的待遇束手无策,甚至乐呵呵地让别人来剥削自己。小说中的刘四爷则是当时剥削阶级的典型代表,“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忽忽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刘老爷子的贪婪与自私甚至将自己的亲生女儿都算计在内,虎妞和刘四爷,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将车厂管理地紧紧有条,以至于“虎妞是那么有用,他实在不愿她出嫁”。这种牺牲自己的女儿来满足自己一己私利的父亲在当时那个社会却是常见不鲜的现象。而最让我们痛心的莫过于当时整个中国国民性的衰退。为了看枪毙阮明的场景,“妇女们赶着打扮;老人们早早的就出去,唯恐腿脚慢,落在后面;连上学的小孩子们也想逃半天学,去见识见识”,本来就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民,对于比自己更加不幸的人没有一丝的同情,反倒更愿意用那人的更加不幸来衬托自己的稍微幸运,来满足自己的那种病态的满足和自豪感,人性的丑恶在这时彻底显露。夏志清先生认为:“毫无疑问,老舍是把社会批判当做小说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3]老舍先生正是看到了中国国民性的丑陋,才将其化为文字展现在世人面前,让每一个人认清自己的丑恶,既是对当时国民性的无情嘲讽和深深忧患,也是对改变社会现状的大声呼唤。
老舍先生谈创作时就提到,文学“最要紧的,是对人的认识”,强调文学的目的是“使人们明白什么是人”。《骆驼祥子》给我们呈现的不仅仅是祥子悲剧的人生、黑暗的社会,还包含了更多,在这之中,人性的欲望,善良的品质,怯懦、贪婪、自私的人性阴暗面都可以被找到。小说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将这一切展现给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故事,将每一个人的故事上升到生命哲学的层面,深度的来看,也是老舍先生对人性的把握。无论社会如何变迁,人性永远如此,只是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之下,人性的光辉闪耀得更多,人性的阴暗和丑恶暴露得更少,而在祥子生活的年代暴露的更多而已。老舍先生凭借卓越的艺术才能和深刻的思想、厚实的文化素养,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存状态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看到的人性的多面,足以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铭刻在我们的心中。
参考文献
[1] 李荣.祥子悲剧的多棱透视[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
[2] 王海明.人性是什么[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3]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