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经典散文

文章 2019-07-20 01:45:46 1个回答   ()人看过

这边是山的尽头,这边是海的终点,山海之间是一座雄伟的关隘,这就是山海关。

山海关的名字大气得很,所以这里能包容得下山与海,能包容得下天与地,自然能包容得下修筑长城的秦始皇和哭倒长城的孟姜女。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把目光投向了北方草原,那里强大的匈奴正虎视眈眈,时刻准备南下牧马,所以修长城和建驰道都是新兴秦帝国的国防需要,大约始皇帝也未必相信“秦亡于胡”的谶语,当长城建成,驰道通行,始皇帝便觉得后顾无忧,开始做起“千秋万代,与天无极”的春秋大梦了,于是寻仙觅药的徐福渡海而去,始皇帝也亲自遍游名山,并东观沧海,一心想着会神仙求永生。春秋时期的孟姜女与长城本无关系,只是百姓不耐徭役之苦,所以找来一个前代的异样女子,附会成一个发泄不满的故事,谁想竟空前成功,这个故事脍炙人口,老幼皆知,成了和《白蛇传》《牛郎织女》《梁山不与祝英台》齐名的民间传说。在山海关,秦皇入海处竟和孟姜女庙并存,想来挺有意思。

山海关是依托长城所建的军事防御体系,没有长城就不会有山海关,长城是山海关的灵魂。明代后期,边事不断,兵部尚书兵往往并老老实实地不呆在京师,而是住进山海关,亲临战斗第一线,这也难怪,明朝的都城就在长城边上,堂堂天子都亲自戍边,何况区区一个兵部尚书。长城蜿蜒万里,正如一条巨龙,此处长城的起点所以叫老龙头。凭高而望,海阔天空,沧海横流,长城万里,逶迤而来,恰如一条饮水沧海的巨龙,这“老龙头”三字的确拟得恰当。

山海关在明代是九边之首,号称“天下第一关”, “天下第一关”名字极是大气,大有舍我其谁的气势,那匾额也写得着实漂亮,称天下第一也不为过(北京居庸关的“天下第一雄关”匾额写得也很是不错,但与“天下第一关”这五个字一比,高下立判,显出了小家子气),名不见经传的萧显把这几个字写得神完气足元气淋漓,的确有天下第一的气势,难怪后人附会说这四个字是神仙所写,还有人说这几个字是书圣王羲之的真迹。

站在山海关上,是看不见宁远城的,更看不见锦州、觉华岛和大凌河。要想当年,大明王朝风雨飘摇,独力撑住这危楼的就是袁崇焕袁大将军,他本是一介书生,但国家危亡之际他挺身而出,单骑阅边、筑城宁远、威震宁锦、驰援京城,为了大明朝出生入死舍死忘生,最终却死在自己人手里,在通衢之上被“寸磔”而死。死状极惨,据张岱所著的《石匮书》记载“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袁崇焕是天下第一等的英雄,他屈死以后,他义仆佘氏为其收敛骸骨,葬于北京广渠门内,并从此世代为袁督师守墓,据说一直守到现在。袁督师庙在现在的龙潭湖公园,有康有为题的一副对联:其身世系中夏存亡,千秋享庙,死重泰山,当时乃蒙大难;闻鼙鼓思东辽将帅,一夫当关,隐若敌国,何处更得先生。这联实在精彩。后人不忘袁大将军,连清代的皇帝都为他平反,袁世凯当权的时候,还有个人替袁大总统作了一部家谱,力证袁项城是袁督师的后人,可惜这位老兄数学学得太差,让人看出了漏洞,成了笑柄。

对了,还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和毁誉参半的摄政王多尔衮。一个是汉民族的败类,一个是八旗的英雄;一个开门揖盗,将大好江山拱手送与外族,留下了千古骂名;一个挥师南下,统一了天下,成就了大清国二百年的基业……这两人都是一等一的人才,却都未能善终。吴三桂的冲冠一怒大约只是借口,连老子都不顾的人难道会在乎一个出身秦淮河上的陈圆圆,有人说他另有复国之略,欲行曲线救国之事,似乎也不可信,单是引贼入室一事,大约就足以百口莫辩,何况还有直追到缅甸缢杀永历皇帝的事呢。抛开民族偏见,多尔衮的文治武功似乎都可圈可点,皇后下嫁之事近于烛光斧影,本不足道,他的死更多的在于不知收敛,不晓进退(类似的似乎还有鳌拜),死的多少都有点冤枉,却也半由自取。也不知当年李自成与吴三桂苦战与山海关的一片石,多尔滚带领八旗铁骑从容进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未能攻克的山海关,李自成、吴三桂和多尔管这三个那个时代最强势的男人心中想的都是些什么……

雄关犹在,往事已矣,碧空如洗,有一片白云飘过。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