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乐论散文
有道是知足常乐,又道是不知足常乐,这不是前后矛盾吗?事实上,却是既矛盾又不矛盾。说它矛盾,确实两者大不相同,差异就是矛盾;说它不矛盾,是联系了具体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取舍而达成的辩证统一。
比如,联系了人生与生活,就有“生活上待遇上知足常乐,事业上贡献上不知足常乐”。就是研究这一命题,也不能片面,不能走极端。
如果一个人真正能做到“生活上待遇上知足常乐,事业上贡献上不知足常乐”,对于人生就会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至少,在生活上待遇上知足常乐,就不会有贪心,而贪心往往是之所以成为的思想意识根源。苏联为什么会解体?因为领导层已丧失领导能力,没有号召力,没有感召力。为何没有这几个“力”?因为他们成了手握重权的特权阶层。手握重权应该不会失去吧?但在特权阶层内部,谋求特权的欲望无止境,所以争来抢去,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最后必然分崩离析。同时,又因为特权阶层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不一致,所以他们也就乐得认可这种分崩离析;因而苏联解体了,人民并不留恋。
没有贪心的人,容易随遇而安,不会去追求不正当利益,而一味追求不正当利益的人往往不择手段,所以必然导致违法犯罪。但是,知足而乐走到了极端,他就可以不劳动、不进取、不努力、不奋发向上,而这种情况也是危验的,最终产生的是惰性。惰性、懒惰,蒙头大睡,坐井观天,根本不会去考虑事业与贡献,反而会成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障碍,所以片面强调知足常乐也是不可取的。
生活上、待遇上知足,可以鼓励人们俭省节约、勤俭持家,从而保证社会的安定和谐;生活上、待遇上不知足,就是不满足于现状,要去学科学,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去创造、去发展,用劳动获取正当权益,用劳动改造和发展世界。任由一种倾向去掩盖另一种倾向,那是不行的。无论知足与不知足,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绝对的就是极端的,极端的就是错误的。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