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技术型人才职业素养提升途径的探析论文

文章 2019-07-20 00:09:14 1个回答   ()人看过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所以,在应用型本科大学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教育。

大学教育专业化的特点决定了大学教育实质上都是一种职业教育,这种职业教育不仅要求高校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同时也要重视职业素养的培养。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可以使他们自觉认识到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择业取向,为从业后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打下基础。因此,在校园里就进行就业前的教育,已经成为摆在每一所高等院校面前的紧迫任务。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又比较新颖,所以诸多学者给出的概念和内涵并不完全一致。笔者认为,职业素养是指人类从事职业的规范和要求,是在工作过程中显现出来的一些品质,比如职业道德、专业技能、职业作风等。大学生以后在职场上成功与否,取决于其所具备的职业素养,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所以,职业素养是一种较为深层的、隐形的一些能力素质的综合,它贯穿在人的日常行为活动中,决定着职场的成败。

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一般包含专业素养和基本职业素养两大类。专业素养是指大学生具有的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素质,包括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专业素养很容易能够衡量出来,所以它是一种显性的素养;基本职业素养是指大学生具有的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职业态度等方面的素养,这些素养短时间内很难测度,所以它是一种隐性内在素养,具体表现为敬业精神、诚信品质、表达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吃苦精神、竞争意识等很多方面。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就业群体,大学校园是其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虽然社会上不同职业的行规不尽相同,但就职业素养来讲,无论哪个行业对求职者的基本要求还是一致的。应用技术型高校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最直接的意义在于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高校应用技术型人才职业素养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素养方面

1、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对于学习枯燥乏味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来讲,大学生还没有足够的兴趣,他们更热衷于外向型的社会实践。再加上外部环境倡导的素质教育,一些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往往被忽视。比如,试卷中出现名词解释这样的题型就会被认为不是拓展能力的题目,但所有的能力都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的,否则就是空谈。

2、专业理论知识陈旧落后。现代经济社会瞬息万变,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由于教材的编写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更新肯定不及市场环境的变化。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多涉猎专业方面的新闻,但由于精力和时间有限又不可能所有新鲜的事物都能够讲到。所以,在教学内容上需要及时跟进。

3、实验室实验效果不佳。一些实验室实验仅仅是依靠某个软件操作来完成,不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专业知识应用的能力。而且多数软件为教学软件,和实际工作中操作的软件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所以,实验室教学这方面是亟待改善的。

(二)基本职业素养方面

1、注重培养职业技能,忽视培养职业意识。自从有了培养应用型人才这种说法,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备受很多高校重视,也提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这种说法,但职业技能这种显性表层特征很容易能被锻炼出来,并不能区分绩效优劣。实际上,大学生的职业动机、特质、责任心等这些隐性特征才是决定今后职业的关键因素。这种职业意识是人们很难看到的,短时间内也不容易被衡量,但又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培养职业技能时同时也要加大职业意识的培养。比如各高校的宣传板、网上论坛或者认真倾听学生们交流讨论的焦点,发现他们更多地把精力放在考证上,以为拿到这些证书就能够找到好工作。忽视对职业道德、职业行为和职业作风等属于职业意识领域的培养。

2、注重提高就业率,忽视提升职业素质。当今,大学生就业难已经发展成为比较严峻的社会问题,社会对高校的就业率也越来越看重,经常把毕业生的就业率看成学校培养出人才的一种认可度。同时,就业率的高低还影响着学校的招生计划。所以,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就很明确,就是要让毕业生找到工作,确保学校的就业率。这一目标本无可厚非,但从高等教育的最终价值来看,教育不是把学生当作手段和工具来培养,而应该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而丰富的人来培养。学生的考试和学校的授课都是为了就业、出国、考研等目的,忽视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正是由于这种功利性的教育价值观,致使学生的学习和考试都很功利,严重影响了学生人格的完善和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因而,虽然各高校都开展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职业素养培养相关的课程,但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就业难,并非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注重校内培养,忽视社会锻炼。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为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做准备,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全面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公司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实现自我价值。所以,只有与社会对接才能有效地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使其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而当前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主要场所还是在校内课堂、社团活动等来实现,离真正的职场体验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要真正实现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效果就必须要让学生走向实际的工作岗位,融入社会,真真切切地提高职业素养。

三、高校应用技术型人才职业素养提升途径探析

(一)重视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授课方式。首先,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应用技术型高校的课程并非全部都要实操性,不能搞一刀切,所以还是要注重课堂知识的传授,可以通过小测等方式督促学生学习。单纯的讲解势必枯燥乏味,所以一定要改革课堂授课方式,这就需要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方式,比如采取以行动为导向的课堂实践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场景体验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熟知行业的行为特征和标准,并在活动中拥有了自己的思想,初步锻炼了沟通交往能力;其次,要更新教学内容。将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融入到教学中去,做到与时俱进。比如,电子商务专业就要加进去跨境电商、“互联网+”等新出现的事物,可以采取专题研讨讲授的方式让学生自学后讲授,这样既锻炼了自学能力、整理知识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同时还要把职业素质、职业意识渗透到专业知识中去,在职业素养中,拥有正确的职业意识尤其重要。因此,课堂教学要始终贯穿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观、法纪观,增强大学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

(二)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职业意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的自我剖析,在分析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位,设定职业生涯发展的具体目标,选择实现既定目标的职业,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计划等,并按照时间安排,采取各种积极行动去达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是学校开展职业素养教育与学生认识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有效载体。

这一过程应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阶段。在新生一入学刚上大一时,应结合入学教育指导大一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从而引导其确立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帮助其接触与了解专业; 大二时应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特长与兴趣,积极参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社会实践;大三时应帮助大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选人、用人标准及市场需求,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与招聘会,达到有效提高职业素养的目标;大四时要注重择业技巧和角色的转换指导,辅导大学生撰写求职简历,把握面试机会,提供有效的市场需求信息,从而实现正确择业。所以,每个阶段都应有与职业素养有关的安排。

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不仅仅是辅导员的事情,专业教师也应积极参与进来,与学生工作部门共同完成这项工作,效果才会更好。要形成全员参与大学生职业指导的新机制。应用技术型高校不仅仅要靠就业指导部门一个部门或有限的几个人开展指导,而要将职业指导渗透到教育教学与管理等各项活动中去,让专业教师、学生部门工作人员等在日常学习工作等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影响,将教书与育人融为一体,才能形成科学高效的职业素养培养氛围。

(三)重视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大学生将来择业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心理问题,比如抗挫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抗压能力等。所以要建立大学生职业心理的培育体系,充分利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等,全面系统地讲授职业心理素质基本知识,在校时就能从理论上认识从业人员的职业心理特点与行为规范。学校领导层与辅导员、班主任应当系统地掌握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具体内容,摸清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学生交心,细致入微地培养大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四)重视开展第二课堂。应用技术型高校要积极为大学生创造课外实践、课外活动的机会,近距离的接触社会。可以通过一些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勤工助学等方式,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养成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和自强、自立意识,为其自觉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打下基础。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包容、竞争和合作。通过严格管理,有效规范学生的行为,强化他们的时间观念,使他们养成遵规守纪的良好习惯。通过习惯养成,把职业规范内化为自身道德素养,渗透到思想中去,转化为工作中的实际行动。

也可以聘任有实际社会工作经验的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层面的帮助,通过在校内讲座或授课等方式。河北金融学院某些专业的独立实践课聘请企业管理人员讲授,效果就非常好,深受学生喜爱。这样的方式,直接有效地连接了用人单位和学生,效果非常好。也可举办“企业家面对面”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邀请企业家与在校大学生面对面交流沟通,这样的形式直接提供了实践知识和企业文化。通过成功的企业家与大学生最直接的沟通,让大学生切身感受到企业家的成功之道和精神魅力,从而达到促使其努力学习,提高个人修养的目的。

(五)引企业文化入学校。应用技术型高校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应充分利用社会、企业资源的支持,将企业文化引入学校育人过程,多渠道、多途径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环境,促进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比如,将企业的5S管理(企业环境卫生和设备管理工作标准)模式引入到学生宿舍和教室卫生规格化管理之中,制定5S动态管理标准;也可将企业考勤制度纳入课堂管理之中,帮助学生养成守时的好习惯;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环境。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整个环境对劳动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要在社会和高校的合力培养下,尤其是应用技术型高校,要审视环境与自我,发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着力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就业竞争力,使其能较快地适应职业岗位的标准,进而实现“大学生-职业人”的转变,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