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疚,深埋在心里的散文
我曾经在乡村的一所初中学校呆过几年。
儿子出生的时候,我们住在学校的职工宿舍里,宿舍由原来的两个单间改造而成,说是改造,其实就是在中间的墙上挖出两个门来,然后在一间屋的中间垒起一道墙,隔成了卧室和厨房,两个单间就变成了两室一厅的家。
房子是极简陋的砖瓦房,天气好的时候,抬头望能够看到瓦缝里透过的阳光。为了美观,学校用塑料布扎出一个平面的顶棚,进屋一看,很像个平房模样。可每到夏天雨水季节,房子经常漏水,水滴滴到塑料顶棚上,砸得顶棚“砰砰”直响。
房前有一排杨树,大约长了七八年的样子,高高直直的,有一搂多粗,其中的一棵树上有一个鸟巢,绿叶浓荫时节,很难看到它们身影,却天天能听到它们的欢唱,当树叶落尽的时候,仰头望去,那光秃秃的枝桠间黑乎乎的鸟巢异常醒目,巢里住着的大概是灰山鹊,当地人叫它法“黑老鸹”。在我和这家黑老鸹之间曾经发生过一段让我内心难安的故事。
那年儿子出生不久,小屋里弥漫着奶香与尿布混合成的一种软软的暖暖的味道,外面雨下得正紧,因为晾尿布的原因,屋里还点着煤炉子,我坐在炉前给儿子晾尿布,妻子在床上哄着孩子。
门外大雨像鞭杆子似的下得正猛,突然,屋门连续传来“砰砰”的响声,像是什么东西不断地撞着似的,我忙起身开门,檐下的雨水被风卷进了屋门,我探头向外一望,没有人,哪是什么东西在撞击屋门?
我疑惑地张望着,准备关上屋门,这时,我看到了檐下的雨水里一只羽毛未丰的小山雀正瑟缩在门旁。
哦,这是一只还不大会飞的小鸟,也许暴风雨把它从窝里打了下来,它那柔弱的身躯肯定无力把门撞出“砰砰”的声响,那又是谁,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传递这求救的信号?
我站在门旁,突然明白了什么,我似乎看到了树上的大山鹊冒着鞭杆子似的急雨用自己的身体猛烈撞击木门的急切神情。
它怎么就能想到我,怎么就会相信门内的人就一定会救它那不幸的孩子?
我的心猛地一热,像被什么猛地抽了一下,喉头被什么哽住了似的,几乎落泪了。
我连忙俯下身把那只小小的山雀捧在手里,抚去它身上的雨水,把脸贴在了它小小的身子上。回到屋里我找了一个干净的纸箱子,把它安顿在里面。
它正张着惊恐的眼睛可怜巴巴地看着我。
屋里正暖,炉火正旺,炉筒子周围的湿尿布散着淡淡的雾气,儿子正在妈妈的怀里,“咿咿呀呀”地玩闹着。
树上的老山雀也许知道我会帮助它,救助它的孩子,所以冒着鞭杆子似的急雨,奋不顾身地撞着我的屋门,这就是当父母的一种本能。
我感到了一种信任、一种托付,这种信任来自于一对鸟,一对和我一样当父母的鸟!
妻子知道后,眼睛里蒙上了一层水雾,也许只有母亲才能更深刻地了解母亲,她轻轻地对我说:“保护好它,等到天晴了,看看能不能把它送回树上。”
我郑重地点了点头。
我把那小山雀捧在手里,用手轻轻地掰开它的小嘴,喂了一点米粒,然后用小勺撬开它的嘴巴,喂了一点水。
很快天就晴了,我捧着纸箱来到大树下,仰望着大树发呆,这么高这么粗的大树,我是肯定爬不上去的,即使能够爬上去,可那鸟巢在几个较细的枝桠间,我也不敢靠近,一是危险,二来还担心万一那大山雀误以为人来袭击它们,向我发动攻击怎么办,万一从那高高的树上摔下来,那可就真的危险了。
最后,我找来一把梯子把纸箱放到了瓦房顶上,希望树上的鸟儿能够看到它们的孩子,希望它们能够把小鸟叼到树上去。如果能,那当然最好;如果不能,我就把它拿下来,看能否喂活它,等它大了放飞。
上完课我急急忙忙地回家喂它点食吃。
刚进入宿舍区,迎面看到学校几个五六岁的孩子叫着跑着,其中一个孩子手中牵着一根绳,绳子上拉着一只鸟,那鸟早已死去了。
我心里一惊,急忙问他们这鸟儿是从哪里来的,那个小家伙高兴地说:“叔叔,就在你家门口,在一个破纸箱子旁边,我们逮住了它!”
我快步赶回宿舍,发现那个纸箱子早已被这些调皮的孩子踩成了碎纸片,而那只可怜的小鸟不幸被这几个淘气的“坏小子”发现了,成了他们的玩物。
我站在纸箱子前,泪水一下子哗哗流了出来……
我甚感愧疚和自责,不仅没能把它送回树上,还因为自己的粗心让这只可怜的小山雀失去了性命,我怎么能对得起它那树上的父母,怎么对得起暴风雨中它们用身体撞击我的房门的托付?
它的父母“砰砰”撞击门声又清晰地响在我的耳畔,我从小朋友的手中要回了小鸟捧在手里,看到它那张开的惊恐的眼神,那是雨中我把它捧回小屋时的眼神……
在那棵树下,我用铲子挖了一个深深的坑把那只小鸟安放在那里,愿这可怜的小鸟能够在最靠近大树的地方安息。
我把小鸟深深地埋葬了,同时葬下的,还有我的失信,我的自责,我的无可弥补的后悔……
从那时起,我就深深地理解了一句话:这世上最难过的,不是外人的指责和非议,而是自己内心的愧疚……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