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与民国先生们渐行渐远的今天杂文随笔

文章 2019-07-19 19:38:34 1个回答   ()人看过

我是爱看那些民国先生们的故事的,也爱去深究他们的那些思想,倒不是一定要纠结出个什么所以然来,而是在那探究的过程中,只觉得自己穿越了百年的战火硝烟,跨过了历史废墟中的破败废墟,在那个最为动荡不安的时代里,找到了精神的坚定。

我最早进行较为仔细地了解的是陈寅恪先生。当时是先看到他那句著名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顿觉气度与风骨,就先去看了《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并在其中了解到了陈先生中晚年生活经历。在其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一代大师的治学的严谨态度与对学术自由的追求。怎么说呢?有些词语若只是平平地放在那,或许不会使人有特别大的触动,但一旦把他们同某些可歌可敬的人物联系在一起时,你才会明白那些词语是如此的沉重与可贵,仿佛是瓦砾中沉自发光的金石。在那本书中,我看到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原文“”……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那是纪念王国维先生的碑文,结合静安先生在国学方面突出的造诣与他最后选择自沉的结局,再加上陈先生对他”殉文化“的解释,不得不感受其中的悲怆与决绝。有的人真的把一生都放在了一件事情上,把自己的命运同那件事物的命运用最为珍重的态度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对他们而言那就是学术与文化。他们对于真理与知识的追求就像是燃烧在他们心中的簇簇火光,照耀着他们生命里每一段历程,使他们永远都能够问心无愧地直面自己的内心,使他们永远具有责任感与使命感,陈先生晚年几近失明,却仍在助手的帮助下笔耕不辍。

另一位我非常崇拜的人物是胡适先生,起因是看到他这样的一段话“你们要争独立,不要争自由。你们要争自由,自由是针对外面束缚而言的,独立是你们自己的事,给你们自由而不独立,仍是奴隶。独立要不盲从,不受欺骗,不依赖门户,不依赖别人,这就是独立的精神”。在我看来他把独立与自由的关系陈述的非常恰当,而且十分振奋人心,使人感受其中的凌凌气概。后来通过阅读一系列的资料,了解了胡先生的生平故事,更加体会到他的社会责任感,使“社会责任”这四个字在我心中不再只是一个标语,一句空话。且不论他在五四运动中的振臂高呼,就谈他就任民国驻美大使一事就足以看出。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得外部电,说政府今天发表我驻美大使。今天下午王亮畴有电来贺。二十一年的独立自由的生活,今日起,为国家牺牲了”。他本不愿赴美,不想在抗日的要紧关头被认为是贪生怕死之徒,他愿意“与南京共存亡”,但时局需要他去与美国进行外交活动以争取美方对中国的支持,为了国家,他答应了这个只有他有资格有能力完成的任务。

但也实话实说,对于市面上那些打着“民国风”旗号的大多数文化产品我是厌恶的,因为他们的“卖点”不是独立,民主或是自由的精神,而是些闲碎轶事或是些无关痛痒的风月诗词,令人无奈。

2016年5月25号,骤然听闻杨绛先生逝世的消息,在各大官微,公众号纷纷转载杨绛先生的生平故事,短小美文时,我呆呆地愣着,久久才回过神来。有人说“民国最后一位先生走了”,在当时我有同感。我不仅伤感“最后一位先生走了”,还觉得属于民国的那一道对真理的无限追求,对社会抱有深刻责任感与归属感的大门最终还是关上了,没能为后来人留下一丝缝隙。我看着许多人忙碌地转发着各式的文章,发表各样的言论,多为叹息与难过。但我明白,对他们而言,这不过是生活中看到的一则新闻,一个消息,他们不会去看先生们的思想也不会去理解其中内涵,更不会用他们的要求来要求自己。转发过后,他们关心的还是娱乐明星的恩怨情仇,还是五花八门的八卦轶事,这是一个真正“娱乐至死”的年代。他们会在归国科学家的消息下面狂刷“为什么年轻时没回来”的道德绑架,会在恶性社会事件下面评价“与我何关?”,在这个忙碌奔波的时代下,人们的怜悯心,责任感在消退,取而代之的是麻木与极度的自私,“小悦悦事件”“扶老人反被讹事件”等充分地证明着一点,这个时代发生的事情,有时候比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更魔幻。我们与民国的那些先生们,似乎只能在永不重现的故人年代相逢。

鲁迅先生有这样一段话,自我看过以后,就再也没能忘记,“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弃自流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份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与其抱怨今时不同往日,倒不如在自己所处的时代里,坚守着自己的准则,追求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实现自己真正的价值,这未尝不是对他人的贡献,未尝不是社会责任感的一种体现。易卜生曾经说过“你最大的责任就是把你这块材料锻造成器”。百年前梁任公发表的《少年中国说》“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自由则国自由”穿越时光重重,至今看来,仍旧振聋发聩。倒不是说要灌溉些什么“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你若盛开,清风自来”的鸡汤文学,而是说作为社会的一份子,若每一个人都抱着“反正我也改变不了别人”“折腾什么,也没什么用”的想法,那么你我只能共沉沦。路虽远,不行不至,事虽难,不为不成。民国的先生们凭着书生的意气,靠着伶仃的一杆笔,与探寻真理的无限激情,不也走过了清末民初的动荡不安,军阀混战的硝烟遍地,抗日救国的民族生存危机吗?

生在当下,人应该心中保存有一种气概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有一点坚守去捍卫自己的道德准则,有几分义无反顾与社会责任感,而不是浑浑噩噩,空空地浪费生命,那是一种亵渎。乔布斯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很好的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为什么要为社会付出“我并没有发明我用的语言或数学。我的食物基本都不是我自己做的,衣服更是一件没做过。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赖于我们人类的其他成员,以及他们的贡献和成就。我们很多人都想回馈社会,在历史的长河中再添上一笔。我们只能用这种大多数人都掌握的方式去表达——因为我们不会写鲍勃迪伦的歌或是汤姆斯托帕德的戏剧。我们试图用我们仅有的天分去表达我们深层的感受,去表达我们对前人所有贡献的感激,去为历史长河加上一点什么,那就是推动我的力量”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