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思考论文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湖南高等职业教育也面临着国际化潮流的挑战。本文提出,各级政府和高职院校要认真思考,积极面对,把握机遇,共同努力,以利在内外夹击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国家高职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指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和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需要的必然选择”。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就是各国为了各自的经济、政治、社会、安全等国家利益,在全球范围内既进行紧密合作,又进行激烈竞争。而一个国家知识经济的建成与否,完全取决于能否培养和吸引大量具有国际视野的人力资本。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一种世界各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潮流。
一、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背景
从1998年至2014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从54万人增长到337.98万人,在校学生从117万人增长到1006.6万人,全国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等职业学校达到1327所。湖南作为教育大省,2015年独立的高职高专院校65所,招生16.3万人,占高等教育招生总数的55.3%,在校生44.3万人,是高等教育在校生的一半。但是很多高职院校还停留在只适应企业今天的需求,没有考虑明天的发展,只考虑适应企业需求,没有考虑导向企业需求和创造需求的层面,办学特色不鲜明。同时由于生源数量急剧下降,高等教育大众化走向普及化、人们追求教育质量和品牌、选择空间增加的社会环境,国际先进教育模式涌入中国及互联网教育的快速发展等诸多因素,湖南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内外夹击的激烈竞争状态。
二、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核心
在国际化进程中,很多高职院校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在“信息化”和“全球化”新时空背景下,高职教育如何利用国际资源,在教育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是摆在高职教育界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一方面中国目前高职教育理念、师资、课程体系、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相对比较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纵观中外教育史,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创建自己的教育制度过程中相当程度受益于这种“教育国际化”。中国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史就是一个吸纳、交融和消化这些外来教育现象的过程。因此,引入和输出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核心
1.引入:从国际化走向本土化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突出的差距在于教育思想、教育模式以及教育技术。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就要引入我们急需、国外最先进的资源,如职业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职业教育标准、原版的职业教育教材、优质的师资等。
引入是个方法的问题,不能良莠不分,不能生搬硬套,不能照单全收,要切合中国实际,符合文化传统,结合自身特点,提高引入效率与效益,最终实现国际化向本土化的转变。如职业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就要引入西方国家经过长期探索,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现代学徒制理论、职业能力形成理论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改变我国职业教育中的学科本位、重理论轻理念、重知识轻技能的思想观念;职业教育标准,就要引入如英国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NVQ体系、德国的IHK证书标准体系等,把这些国际上先进的生产服务技术标准作为我们职业教育的标准,实现与国际接轨;职业教育教材,就要引入国外先进的,经过反复验证,反映现代国际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原版教材。另外,教材的引入还存在“二次开发”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国外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都适合我们职业教育的现状以及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要对引入的课程教材实施二次开发,进行本土化改造,将其中精华的部分与我国现有的课程教材相互结合起来,建立一个新的体系;师资,就要从国外优秀的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大型国际型企业中的外国工程师里,引入一批高水平、国际型的、具有一线生产实际经验的教师团队。另外,我国职业院校应与国外优秀的职业院校、职教培训机构之间建立广泛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多元化合作关系,探索合作办学的新路子。
2.输出:从本土化走向国际化
输出就是高等职业教育走出去的问题。引进来与走出去是一个良性的互动过程,引进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水平最终实现走出去,走出去以后又可以发现更好的伙伴,并将其引入实现更高层次的合作。
输出实际上也是综合国力中的教育竞争力问题。教育服务输出已是发达国家的一个主导产业。资料显示,教育服务贸易在美国已经成为其第五大出口产业,教育出口值占本国服务贸易出口总值的3.5%;在澳大利亚为第三大出口产业,占11.8%。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虽然起步较晚,却具有自身的比较优势。
首先,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许多应用性技术适度领先于众多的第三世界国家,具有极强的适用性,可以大力推广。
其次,我国十分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近三十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很快。未来一段时间内,由于各级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的大量增加,其发展速度会更为迅猛。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水平的不断上升,其核心竞争力会持续增强,在国际化过程中能够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
第三,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使我国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国家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国力持续上升,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一个稳定的增长极。以此为基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对外的吸引力会随之增大,自身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会日益明显,在国际化过程中会获取更大的收益。
教育输出是教育开放与合作的必然到实然的课题。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这个时期还是以“引入为主,输出为辅”,可以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开展主动的对外合作,进行教育输出,把我国强大的人力资源和教育优势资源向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的国家进行辐射,形成多赢格局。输出的主要方式可以是合作办学,合作培训,扩大来华的外国留学生教育等,把我国比较优势中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职业标准引入到其他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在教育输出的过程中,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打造新的合作平台。
三、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策略
中国高职教育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与借鉴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先进理念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湖南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需要包括引进先进的国际教育理念、制定可行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服务发展中的国际化企业、打造优秀的国际化师资外,还可以考虑以下几方面。
1.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学生
可采取吸收国外留学生来校学习,走出国门、在国外与其他教育机构合作办学,为国内的外资企业培养合格人才,为国外的中资企业培养合格人才等多种方法。国际化不仅指接受外国学生,或把学生派出国外,而是要把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学生混合在一起,能够互相接触各种不同的文化、不同国家的人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具备能准确应对复杂的全球化环境的能力,这就是竞争力。
2.实现质量标准国际化
质量标准国际化是指对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的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借鉴和引进。当然不是全盘照搬,进来后要不断实践磨合,建立起自己的职业教育标准、课程标准、教材、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并使该标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能够得到多数国家用人单位的认可。高职教育质量标准的国际化,能实现促进高职教育走向世界,从而使我们的学生具备“全球就业的能力”。
3.借道东盟,走向世界
东盟是世界上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之一,与中国山水相连,文化习俗相近,双方长期友好往来历史悠久,但东盟各国文化教育发展水平很不平均衡。东盟的华人有近4千万。截止2014年10月,经湖南省商务部门核准在东盟设立的企业有近300家,目前仅在老挝的邵东人就有8万多。中国与东盟的教育合作于2004年开始起步,根据国家走出去战略和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要求,湖南整合优势资源,提出了面向东盟校企职业教育合作项目,为湖南在东盟地区的企业和东盟地区的企业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这是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从本土化走向国际化的有益探索,可借鉴TCL与格力集团的策略,先开辟东盟的高职教育市场,再走向世界。
四、推动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举措
湖南高职教育毕竟尚处于发展阶段,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竞争力不强,所以还需要在吸收与引进中夯实自己,以实现走出去,积累新经验,创造新成果,又可将其引入实现更高层次的合作,实现中国文化尤其是湖湘文化对世界文明融入与促进的国际融合效应。
1.政府加大政策支持、指导和服务的力度
教育主管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提倡、支持和推动有实力的高职院校走出国门,如积极引导与跨国企业的联系合作,增加东盟和国外来华高职留学生规模,鼓励高职院校由国外引进和培养高职教育国际化的优秀师资等;要积极引导,利用政府优势,整合行业、企业、高校等社会各种资源,形成集团力量,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对外合作,参与国际竞争,搭建新的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平台。
2.高职院校加大内涵建设、提质提效的深度
高职院校要积极构建双主体办学体制机制,夯实师资、办学设施等各方面基础,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内部管理,增强全球意识、规则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做好参与国际竞争的准备;要精心组织,有效实施,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国际化模式,力争“零风险、有收益”,稳步推进。
3.职教集团加大合作联盟、资源共享的广度
国外的高等职业教育虽已发展得较为成熟,但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作为“十二五”教育规划中高职教育重点发展的三个方面之一,湖南省已有的二十个各具特色的职业教育集团不仅仅是校企合作的平台作用,集团内院校在联手走向国际化方面同样具有广阔的前景。科学谋划,真诚合作,就能成为高职教育国际化大潮中成功的“弄潮儿”。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