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似曾相识的云泥的经典散文

文章 2019-07-19 19:24:42 1个回答   ()人看过

坐在新年的阳光里,一茶在手,袅娜升腾暖冬的气息。目光如粉丝般追随,到底没有长性,终至于直来直去,穿刺袅娜,直抵蓝天。

天其实不很蓝。清淡,透出几分苍白;云倒是很白,白得粘稠,白得泛蓝,给人的感觉几乎是云天一色,极轻极淡的蓝,仿佛执意要模糊云与天的界限。不过,细细端详,还是能看出云们还是有心要以装扮老天来标示出自己的:洒洒脱脱,层层叠叠,分分合合,随意中透出几分刻意,散漫中排出几分整饬,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漫上心来,可一时半会还唤不回拈不起那爿记忆深处的特定时空。此时只觉得白云们三五成群,抱成一个个团,貌似在码字,不,码图一般地割据天空,挑逗我的视线。

逗不上呀,我视线下移,让一长溜依旧纷披的树冠勾连。时令已至二九了,这些树精气神儿还这么旺,相当多的树叶坚守枝条,宁可色泽加深若干倍亦不改其绿,即便有部分向黄橙赭红等色泽渗透乃至濡染,也绝不掉光头发,硕大的头颅摇曳着缕缕阳光昭示着温情越冬的乐观预期,难不成这个季节又会是一个让雪花望而生畏裹足不前的暖冬么?

云天缠绵,树犹如此。咱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阔叶立志学针叶,执拗地留守枝头不下岗,能坚守多久姑不做过远的预测,但至少不彻底歇菜,砥砺乃至嬉戏一把偶有肃杀凛冽之气的北风,怎么着也得留住些许日见其消瘦而苍老的绿叶迎接春天应是毫无疑义的吧?

有云影从斑斑秃秃的树荫里洒落到我脸上,痒痒的似有触觉。不由自主地抚摸,摸起的是一片发黄的叶片。风乍起,不甚轻柔,可也不暴力,很嗲很妖冶的那种,不到春天不脱发的香樟树也禁不起美丽的吹拍,一片片告别枝头,模仿蝶舞,悠游空中,却由于原动力的先天性缺失而飘飘无所依,被地心引力过早地拉拽而下,叶落不尽归根,可再远也还是回到根的故乡——质朴而沉默的泥土。我的思绪亦随之来到另一爿时空下的泥土。

那是四十年前的湖乡土地。冬修水利之疏浚扩宽水渠工地。我瞅见当年的我和我的知青非知青伙伴们也坐在一个难得的暖阳里,席地而坐,未免湿寒了点。有铁锹——锹把们随着其主人暂离有关劳作支点,悬在或贴在沟渠旁的泥土上,承载一个个灰土斑驳的尊臀。歇工,是当时高强度劳作的莫大享受。各种“喇叭筒”相继冒出缕缕青烟,各种话匣子争相打开荤荤素素的潘多拉魔盒,各种借口把一双双疲惫或未必疲惫的腿扯向工地之外那片杨树林中厚厚落叶铺成的松软席梦思……

连忙赶回沟渠边,比照天上云图,可不如出一辙吗?七八寸长的湿湿滑滑的条状泥土鱼贯排列在沟渠上面或内坡边缘,也有散乱的形成些坡峰坡谷的,但多数基本呈等差数列,或者说有点多米诺骨牌的效应。看来,我们从沟底甩上的泥土无形中排列得这般有型,还真让上天现学现卖了,整合白云排出了相似阵容,欲与地人试比美呢。

当年湖乡人疏通渠道很少用锄头扁担箢箕,就靠一瓢一锹。瓢其实也是锹,瓢锹,三面合围像一把不完整的瓢,前方一面敞开,用来铲挖渠底的带水稀泥,然后顺势朝沟渠上方甩落。锹,是指甲锹,承担主要疏浚作业的工具:鱼尾型的空心而锋利的铁质或钢质锹就像指甲一样紧紧镶嵌在特制的木柄上。其所以没用鱼尾命名这种锹,我想湖湘人看重的不是它的形状而是它的作用,附带也象形比附一下吧,不是吗,对于锹柄来说,它不就是一片锐利的指甲吗?

瓢锹清除带水稀泥之后,其使命就告终结,接下来就是指甲锹大显身手了。湖乡是新生代沉积平原,泥土呈书页状层层叠加,宛如年轮。可这年轮很年轻很柔软,即便清除稀泥后,下面各层如果换上锄头、耙头甚至另一种没有鱼尾分叉的板锹,使将起来黏黏糊糊,均不能方便快捷地取土运送。唯有鱼尾形的指甲锹穿刺撬泥,如切豆腐,一块块端离地面,运用杠杆原理和借力发力的惯性,呼啦一甩,送上七八上十米甚至十多米的渠道上口或边缘。此活熟练者,颇具潇洒送日月的高士范儿。

我等知青小试锋芒时,跟潇洒自然是一毛钱关系也搭不上,别别扭扭要多难看有多难看,泥土射程不及熟练工一半且不说,还弄得浑身沾满泥色的星星月亮,一连几天腰背酸疼,还弄得胳膊不是胳膊腿不是腿的。咬咬牙坚持几天,渐渐摸出门道,渐渐适应臂力腰力腿力的配合使用,达成其默契程度,近个把月练下来,基本练成个会家子,也能甩出一手漂亮的“多米诺骨牌”了。

久违了,沟渠边的“多米诺骨牌”;幸会了,似曾相识,不,是曾相识的云。

我想,接下来我是不是该追寻来自我身后与我擦肩而过的清风,顺手捞几片风中打旋的落叶,再回湖乡看看那些云泥呢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