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红杏出墙来杂文随笔
闲散时光,我喜欢品品古典诗词。但我发现有些诗词赏析写的很深奥,读赏析文章总是有那么点不顺之感,有时赏析文章就象是一位严肃的老师站在讲台上,看着看着有一种想睡觉的感觉。有的高人分析得又让人摸不着头脑,要理解半天方能捂出点道道。我有时候就想,有没有一种简约的方法,让人一读就懂呢?于是,我就试着用一种平淡的语言笔法,来做一做赏析文章。今天就拿宋朝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试试,且当一乐。
赏析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叶绍翁本人。与所有古代文人一样,文人们都讲究个字号,叶诗人字嗣宗,号靖逸,祖籍浦城。宋代文学家、诗人。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道衰微,少年的时候就过继给龙泉叶姓人家为子。到了宋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他的诗作大多属江湖诗派。网络上可以找到他作的《四朝闻见录》《靖逸小集》。
他最有名的诗作就是《游园不值》。什么意思呢?就是我高高兴兴地来到人家的私人游园,本来想到主人会热情地接待我,好酒好茶地招待一番,可是却没有遇到主人。古时游园,都是属于游私园,和我们现如今的公园是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没有进入园子里面游赏,所以他就有点发牢骚的意思,这趟游园很不值当,没有什么雅趣。诗以“游园不值”为题,说的就是自己游园的目的没有达到而不高兴罢了。接着他就将自己的感受发泄在了他的诗里: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写作此诗的大致时间是江南二月,那天阳光明媚,风轻云淡。叶诗人脚穿一双木质的鞋,古代叫木屐,鞋底有横木齿,像锯齿一样,可以防滑。很怜惜走在青色的苔藓上,就是诗中所说的“应怜屐齿印苍苔”。高高兴兴地来到位于山青水秀的小花园门前,想看看黛瓦白墙园子里的花木园林。走到柴门外面,他稍有停顿,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放松了一下身子,将右手握成半扣状,轻轻地抬起来,向柴门的门板上敲了几下,就是诗中所描述的“小扣柴扉”。可是,园子里面没有反应。他又加重了力量再敲了几下,还是没人吭声,于是就有了“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句子。叶诗人想,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怕我把园子里的青苔踩了,所以才关门谢客。叶诗人心里有点不痛快,就在花园外面转悠。他一边转悠,一边寻思着,自己觉得很是没味道。尽管如此,还是没有办法,就准备离开。他一抬头,忽然眼前一亮,原来小园子的墙上有一枝正盛开的红杏将头探了出来。叶诗人的灵感一下子来了,顺口就吟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他就是透过这一枝红杏想像到,园子里面肯定是满园热闹的春色,再看看园外面的绿意葱浓,感受到满天绚丽的春光,就有了这样的诗句。
叶诗人写作此诗是很有意境的。一般来说,长青苔的地方又湿又潮,叶诗人就是通过门前的青苔,告诉人们这座花园所处的位置很幽僻。敲门不得开,说明主人不在家,更是显得冷清。可是那枝红杏的出墙,迅速就把这种冷寂带进了出繁华,使人们从中感到一种意外的喜悦。
别看这首诗写得随意,好象是顺手拿来。我们从诗中还是可以看得出来,叶诗人在门外转悠的时候,脑子转动得很快。他的脑子这么一转,抓住了春景的特点,用我们写作文的话说,他突出了重点。将陆游《马上作》的诗句化用得很好。注意,我说的是“化用”而不是抄袭。《马上作》原玉是:“平明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陆游用“杨柳”的金黄、嫩绿来衬托“红杏”的艳丽。叶诗人直接让“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出”就把红杏拟人化,也抓住了春景特点。“关不住”、“出墙来”,简单的几个字,将园中春色写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你不得不服叶诗人的想象。
叶诗人的匠心,还表现在他所描述的“景中情”。这种情就是诗中有人,什么样的人呢?你不是说园里没有人呢?人在哪里?我告诉你,这就是叶诗人的高明之处。他所描述的人,有着优美的情,高洁的心。从“小扣柴扉”又“久不开”中可以看出,这个人肯定是位宅男或宅女,他懒于社交,不沾利禄。他虽然常常关门,但那满园的春色却溢于墙外,又说明此人顺应自然,善于怡情,俊朗丰神,引人遐思。给了读诗人的想像空间。如果叶诗人真的将门叩开了,可能就没有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唱了。
不只景中含情,我们再仔细品一下下,还能从景中读出一种哲理寓意,给人以启示和精神鼓舞。再回顾下“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你是不是觉得诗中的春色一“关”一“出”之间,有种冲破围墙之感,有种香溢园外的芬芳,显示出一种生命的蓬蓬生机,一种关锁不住的生命张力?其实,后来还有许多诗学者更是赋予这两句诗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这两句诗也便获得了新的生命,流传不绝。
如今,人们将“红杏出墙”当作贬义词,实在有失叶诗人的意境,让一道意境高远的诗,蒙了烟尘。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