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随笔

文章 2019-07-19 18:50:04 1个回答   ()人看过

以鸿鹄为友,你将飞往高远的蓝天;以燕雀为友,你将止步于堂前的屋檐。人之择友,不可不慎。以贤于己者为友,就是以品德能力超出自己的人为友,因为这样的朋友必将带领人开辟更广阔的天地,成就更优秀的自我。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想要了解一个人,只要观察他的朋友即可。因为一个人的朋友是什么样的,他也应该是什么样的。古人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的本能就是寻找和自己差不多的人结为朋友。所谓的朋友,只不过是自己的另一个替身而已,它满足人的自恋情结。这样交结朋友,可以消除人的孤独,但如果想以此促进自身的成长,那是缘木求鱼,因为一个人是不可能抓着自己头发提升自己的,三个臭皮匠依然是臭皮匠,不会有什么质的升华。

如果去除自恋情结,真的想向上成长,那就要见贤思齐,以贤于己者为友。品德高于己者,就像参天大树,因为高于物众而获得太阳的光辉。与这样的人为邻,为了沐浴太阳的光辉,必须努力向上生长。能力大于己者,就像鸿鹄矫翼鲲鹏展翅,与这样的人比翼,就必须奋力翱翔,才能到达高远的蓝天。

真正的朋友,都具有亦师亦友的性质,往往是以师始以友终。所谓惺惺相惜,都是从欣赏仰慕开始的。李白仰慕孟浩然的品德的馨香,咏诗而叹:“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仰慕李白的才力超群,多次以诗表露心迹。“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历史上那些人类的精英,那些杰出超群者,他们的身边总是并立着一样的优秀者。钟子期与鲍叔牙,东坡与秦观,曾国藩与李鸿章,他们都是彼此仰慕,亦师亦友。

以贤于己者为友,本质就是欣赏、仰慕、学习他人的优越之处,就是见贤思齐之心。这样的交友,不是以消除孤

独为目的,不是以自怜自赏为目的,更不是以攀附利用为目的。这种交友的眼光,肇始于对自己的不满足,着力于对他人长处的仰慕与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贤者并非固化为某个十全十美的圣贤,而是他人品德上、能力上的闪光点。所以孔子一方面讲“友贤于己者”,一方面又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想当初孔子也是一个寻常之人,只是“友贤于己者”,只是因为“转益多师”,他才最终成为一个圣人。

一个不断成长的人,总是不断发现“贤于己者”,不断地“以贤于己者为友”,因而一辈子有许多朋友。一个止步不前的人,总是寻找和自己差不多的人,以求认同与肯定,他也可能有许多朋友。但是,以贤于己者为友的人必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而和自己差不多的人为友就注定是一个庸人。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