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北京天坛作文600字
【篇一】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它凝结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
进入天坛,树木葱郁,尤其在南北轴线和建筑群附近,更是古柏参天,树冠相接,把祭坛烘托得十分肃穆。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皇乾殿。 它是一座大殿,覆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有汉白玉石栏杆的台基座。它是专为平时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灵牌的殿宇。灵牌均供奉在形状象屋宇的神社里,每逢农历初一、十五,管理祀祭的衙署定时派官员扫尘、上香。祭祀前一天,皇帝到此上香行礼后,由礼部尚书上香,行三跪九叩礼再由太常寺卿率官员将神牌恭请至龙亭内安放,由銮仪卫的样铒抬至祈年殿内各相应神位安放,受祭.
从皇乾殿往南走是祈年殿。它是一座宏伟而又极具民族风格的独特建筑:鎏金宝顶三层出檐的圆形攒尖式屋顶,覆盖着象徵“天”的蓝色琉璃瓦,层层向上收缩,檐下的木结构用和玺彩绘,坐落在汉白玉石基座上,远远望去,色彩对比强烈耀眼。
接着是祈年门,它高大雄伟,很有气势。
继续往南走,我来到了丹陛桥。它是一座巨大漫长的砖石平台,因其下面有两孔涵洞而称桥。丹陛桥呈南北走向。它南接圜丘成贞门,北接及祈谷坛南砖门,将圜丘与祈年殿结为一体,构成天坛建筑的主轴线。
过了丹陛桥,皇穹宇渐渐映入我的眼帘。它很气派,跟祈年殿差不多,但顶上只有一层。
皇穹宇旁边的墙壁就是回音壁。此墙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对声波的反射是十分规则的。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
皇穹宇殿门外的一条由大长方石铺成的甬路就是三音石。站在甬道第三块石板上,敝开殿门,并将全殿窗户紧闭,使殿门到殿内正中神位之间没有任何障碍物,然后面对殿门说话,就可以听到非常洪亮的三声回声,而且站在殿外任何地方都可以听到。由于这声音是在供奉“皇天上帝”的建筑里发出来的,而且回声很大,因而就有“人间偶语,天闻若雷”之说了。
最后,我们来到了圜丘。它顶上的台面中心有一块圆形石板,叫“天心石”。人站在天心石上说话,竟会从四面八方传来悦耳的回音,仿佛是要唤起人们意识上的一种神秘感觉,使人的整个心灵都沉浸在声响幻境中。这是因为圜丘坛天心石的位置,正是圜丘坛的中心。石坛的周围砌有三重石栏,石坛以外设了两道逆墙。从天心石上发出的声音传到四周的石栏和逆墙受阻以后,就同时从四周向天心石折射回来,回音十分洪亮悦耳,又连续不断。
参观完圜丘就差不多游玩了天坛,我感慨万千,惊叹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篇二】
我来介绍一下我们地点‘北京天坛’:北京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位于正阳门外东侧。坛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四周环筑坛墙两道,把全坛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总面积273公顷,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
内坛以墙分为南北两部。北为“祈谷坛”,用于春季祈祷丰年,中心建筑是祈年殿。南为“圜丘坛”,专门用于“冬至”日祭天,中心建筑是一巨大的圆形石台,名“圜丘“。两坛之间以一长360米,高出地面的甬道——丹陛桥相连,共同形成一条南北长1200米的天坛建筑轴线,两侧为大面积古柏林。
西天门内南侧建有“斋宫”,是祀前皇帝斋戒的居所。西部外坛设有“神乐署”,掌管祭祀乐舞的教习和演奏。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廊、双环万寿亭等,还青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又经明嘉靖、清乾隆等朝增建、改建,建筑宏伟壮丽,环境庄严肃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天坛的文物古迹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保护和维修。历尽沧桑的天坛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宏伟的建筑风格,成为东方古老文明的写照。
天坛集明、清建筑技艺之大成,是中国古建珍品,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好,我已经介绍了我们得地点。现在准备一天的旅行。好,出发吧!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