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散文:商标朝外

文章 2019-07-19 12:46:46 1个回答   ()人看过

妻子给我买了几双袜子,具体是什么牌子我搞不清楚,但据她说比较贵。

袜子比较厚实,柔软,手感很好,穿起来很温暖,能够抵挡严寒。都说养生从脚开始,有了这几双厚袜子,可以过个温暖的冬天了。

早晨穿袜子,抓起来就穿,觉得确实不错。但这个时候,妻子责备我道:你穿反了,把商标朝外!这个时候,我才细心地看了看,原来袜子口上有商标,但商标不是两面全有,只在一边有。穿了这么多年的袜子,都是随手抄起来就穿,什么时候也没有注意到什么商标不商标的,而且也从不知道袜子还会有反正。但这次,妻子或许觉得这么贵的袜子就这样随便地穿上了,有点可惜吧,所以才提醒我赶紧换过来,使商标朝外。

连穿袜子都有这么多的规矩么?有心不换,又怕惹夫人不高兴,人家好心好意地给买了价格不菲的袜子,总归要重视重视才好,于是不情愿地脱了重新穿,商标朝外。然而,商标朝里,与朝外,与袜子的使用价值没有任何的关系,袜子还是那双袜子而已。不会因为商标朝了里,袜子就不暖和;更不会商标朝了外,袜子就更加保暖。况且又有谁去关注你脚上穿的是什么牌子的袜子呢?

可是,“商标朝外”,却说明了一种价值取向,或者说是为了满足一种心理需求,比如虚荣,比如炫耀等。其实五十元一双的袜子和五元一双的袜子在使用价值上根本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就因为多了一个商标的差别,价格就会大相径庭,可袜子还是袜子啊。穿在脚上,藏在鞋里,名牌也不“名”了,但却非要“商标朝外”不可。从那以后,每次再穿那几双袜子的时候,真的看一下商标,好让商标朝外,不至于穿反了它们。所以,觉得连穿袜子都有些不自在了。仿佛每次穿那几双袜子,都会有一双无形的眼睛盯着自己,而自己也生怕穿错了,显得小心翼翼,怕闹出笑话来。但自从我那样穿了袜子,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同事问过我穿的什么牌子袜子,而我呢,无形之中被一个小小的商标上枷锁。

想起来一件小事。刚到部队时候,我问一个小战士叫什么名字,他对我说,我叫郑钦峰。而且特地跟我解释到:我那个“钦”,是叶利钦的“钦”。那个时候,叶利钦还是俄罗斯的总统,而这小战士以自己名字中有外国总统名字里相同的字而感到有几分自豪,甚至得意。当时,我觉得有点好笑,就纠正他说,外国人的名字都是译音,那个“钦”字其实可以翻译成“亲,秦,沁,琴,芹,勤”,甚至“岑”等等,都是可以的,与你名字里的字根本就是两回事。他听了之后有点不高兴了,我也就住了嘴。后来,总听说“傍大款,傍大款”的,我想,那小战士就是这样的心理吧?想靠着别人来提高自己。这心理是国人普遍都存在的,比如,那个说“我爸是李刚”的小伙子,显得很牛气,很自豪,很傲慢。若他的父亲是个摆地摊的小商贩,他肯定不会趾高气扬地吼:“我爸门口儿是卖菜的!”借他人炫耀自己,只不过是拉大旗作虎皮而已,其实于自己又真的有什么益处呢。懂得了这个道理,就不会因为与明星握过一次手而激动半年;与名人见过一次面而兴奋不已;与大人物吃过一次饭而到处炫耀。

我想“商标朝外”也多少有点虚荣心作怪的心里吧。就如同我们小时候穿了一件新衣服,总是到处去招摇,恐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穿了件新衣服。这也就是所谓的心为形役,身为物累吧。若生活中总是有“商标朝外”的心理,生活中总要少了几分洒脱惬意,多几分刻意沉重。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