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水果皮上做广告
创业赚钱,不一定非得做高科技不可
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观察,说不定就能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商机,实现自已的创富梦想。 在北京,有一位湖南的打工妹,在从事水果贩卖的过程中,发现在水果皮上做广告可以赚钱,后来,她开了一家果皮广告公司,实现了自已创富的愿望。她是怎样发现这一商机,又是怎样将其做成一番大事业的呢?
北京寻梦,打工妹经营水果风生水起
宁艳是湖南长沙人,2003年2月,她所在的化工厂实行优化组合,她正式被通知下岗。离开为之奋斗近10年的国营工厂,宁艳一时感到茫然失措。她在工厂是跑业务的,下岗后,她尝试着到其它工厂去应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她找了近一个月的时间,都未谋到一份如意的工作。后来,父母劝她到北京去找嫁在那里的姑姑,说不定在北京能谋到一份好工作呢?宁艳原先打算去广东,但一想到在南方人生地不熟,在北京随便怎样,总有个落脚的地方呀! 最后,她下定决心到北京去谋发展。
到北京后,姑妈很快为她找到一份替人卖服装的工作,环境待遇都不错。但宁艳后来没干完一个月就炒了老板鱿鱼,原因是老板根本看不起外地人,一天到晚没好脸色给人看,还时不时拿别人撒气。后来宁艳想通了:自已性格外向,在以前的单位就是跑业务的,如今要一天到晚呆在一个地方,她根本受不了。自已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她就到职介所询问。后来,终于在一家大型水果批发超市,谋到了一份替人推销水果的工作。
因为初来乍到,人地生疏,开始跑业务时,她由姑姑带着跑。宁艳是个争强好胜的人,为了拿到公司最高业务提成,她使出浑身解数投入到工作中。因为她勤快,嘴巴又甜,加上有姑姑的关系,因此每月业务提成都是最多的,做了3个月以后,她就熟悉了海淀、房山、顺义几个区的地形和水果销售行情,这为她日后在北京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做了半年后,宁艳在水果超市挣得了创业的第1桶金。在近半年的打拼里,她发现南方的水果运到北京来有很大的赚头,与其帮别人打工,还不如自已开个水果批发店。在姑姑的支持下,2003年9月,宁艳在海淀区租了两个门面,专门从事水果批发。她将南方的香蕉,鸭梨,榴莲等运到北京,再批发给一些小商贩。由于天时地利,宁艳次次贩运水果都赚钱,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销售网络就遍布几个市区,在海淀区成了名副其实的“水果大王”。后来,由于销量增加,宁艳和姑姑忙不过来,她又雇了两个打工妹做帮手。
与之相反的,她房子周围的几家百货店却门可罗雀,尤其是对面一家经营茶叶的店子,更是一天难见到一两个顾客。宁艳是个热心人,每每有人到她店里买水果,她都会旁敲侧击将周围店子的生意介绍给大家。时间一久,那些店老板就把宁艳当做知心朋友。 她人生真正的转折点在2003年12月20日,那天,茶叶店的王老板来宁艳店里买水果,王老板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令人不忍卒看。宁艳问王老板有什么心事,王老板长叹一口气说:“这条街又新开了两家茶叶店,我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再这样下去说不定要关门咯!”。宁艳劝慰说:“你经营的都是福建很有特色的茶叶,只是很少人知道,不如到电视上打个广告吧!说不定会有转机哩!”王老板还是摇头,宁艳猜想对方可能是因为惨淡经营,手上没有多少钱了。
宁艳想到对方的处境,心里感到颇为难受。
她呆呆地望着柜台上的水果,实然,大脑灵光一现:自已店里每天有几百人来买水果,如果将对方的茶叶,以广告纸条形式贴在水果上,不就扩大了宣传范围吗?宁艳将自己的设想跟王老坂一说,王老板开始不相信这一招能帮她扭转局势,但出于别人一片好意,她还是高兴的接受了,并打趣说:“你要是用这办法帮我销售一半的茶叶,我给你一万块钱提成?”
第二天,王老板还真的过来与宁艳一起研究,如何在各种水果上贴茶叶广告。开始设计时就遇到了难题:为了美观,贴在水果上的广告贴纸不能太大,广告数字不能太多。店里有数十种茶叶,每种茶叶都有各自的优点,这样,就必须想一些言简意赅的广告词。最后,她在小贴纸上印上了“福建系列名茶”六个字和王老板的电话号码。 一切就绪后,王老板自己买了1000多个小圆贴纸,然后到打印点进行制作。
日子一天天过去,宁艳渐渐就把帮王老板的事给忘了。2003年10月16日,王老板兴冲冲走进她的水果店,高兴的叫起来:“宁艳,你那招还真灵呐,我还没有一个月就做了几单大生意。” 王老板为了感谢宁艳,给她1000块钱做酬劳,宁艳婉拒了,只是接受了对方一个饭局。
她决定在水果皮上大做广告文章
这之后,宁艳暗暗观察王老板的茶叶店,发现生意果然比以前好多了,王老板一个人忙不过来,又招了一个打工妹做帮手。无意中的一次帮忙,让宁艳又发现了一条生财之道:既然在水果上打广告这么管用,我何不到外面拉些其它的产品的广告来呢?先到海淀区,再到房山区,再到其它省份乃至全国……宁艳的思路越想越宽,她仿舒佛看到那一张张小小的圆纸贴变成一张张花花绿绿的钞票,她决定在水果皮上大做广告文章。
宁艳为王老板在水果皮上打广告扭亏为赢的事,渐渐在整条街传开了,很多老板都抱着试探的心情找到宁艳,想在她的水果上贴广告。宁艳爽快的答应帮忙,还告诉对方,如果贴的广告没有效果就分文不收,如果有效果就象征性的收点加工制作费。就这样,一家根雕工艺店的老板在宁艳的水果上贴了5000个广告;紧接着,一家花店的老板也贴了8000个广告……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先后有远近8家商店在宁艳的水果上贴了广告。后来,广告生意红火忙不过来,宁艳请了一个打工妹专门贴水果广告。
宁艳在静静期待着大家反馈的信息,她自己也利用休息的时间到别人的店里去观察。一个月过去,除了那家根雕店生意依然如故外,其它店的生意相对以前都有改观。宁艳兑现了当初的承诺,只是象征性的收取了一点加工制作费,细细一算,除去一切工销,居然纯赚了8000多元,这还仅仅是象征性的收一点啊!如果名码标价?如果增加广告数量?如果……宁艳越想信心越大。
正当宁艳为自己“意外”发现冷门商机而高兴不已时,很多以前贴广告的人都抱怨说生意只红火那么一阵子,言外之意,是觉得有点划不来。宁艳为此感到十分困惑,如果自已的水果广告只是象风一样刮一阵的话,那又如何谈发展呢?通过调查分析,她发现来买水果的人绝大部分是市区以内的居民,而远一点的居民就不可能看到水果上的广告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广告范围就必须扩大。
为了证实自已的推断,她又找到王老板,将她的茶叶广告贴在三车分别发河北,天津,上海的水果上,贴广告的水果除了苹果,香蕉、菠萝以外,还有橙子和柚子。
正如宁艳所预料的,一个月后广告就起了效果。王老板鉴于实际需要,又将茶叶店扩大了一倍,还请了一个打工妹做帮手,在自已赚钱的同时,她果然没有食言,将一个10000块的红包送到宁艳手上,连连说水果广告比其它的媒广告还见效。 这之后,宁艳有制订了一个规定:水果销往外地的一个价格,销往本地的一个价格。为了对社会奉献一点爱心,宁艳给下岗开店的困难户施行五折优惠。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