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嫂散文

文章 2019-07-19 10:19:59 1个回答   ()人看过

前几日看朋友圈,猛看到一个黑框人像,心底一沉,还是惊到了,胖嫂终究还是走了,才四五十岁。知道她得病也只不过一年半载,认识她倒有三年多了吧。因工作的缘故,单位会装裱一些书画。正好,我认识一位诗友,他会裱画,开了一家夫妻老婆店,诗友唱主角,老婆打下手,一件完美的作品就这样完成了。夫妻相依相伴,风雨几十年。

我因去裱画,认识了诗友这位老婆。记得第一次见面,诗友让我叫她胖嫂,“胖嫂”听了,呵呵一笑。看来,她心里早就接受先生给她的昵称,习以为常了。

诗友一见面,总喜欢问我最近有写诗吗?说来惭愧,入诗社多年,却很少有作品,是笔拙还是懒,都有吧。我知道诗友也是多才,闲来喜欢挥毫泼墨,画山水画,和盛泽几位文友一起拜嘉兴一位书画家张然青为老师。他们时不时在一起雅聚或办展,在嘉兴有一定的影响。

我和诗友居两地,不多聚,见面畅谈,很是愉快。不觉到了中午,活也差不多快好了,到了饭点。胖嫂提醒她爱人歇一歇,招呼我一起来吃饭,说今天请我吃海鲜面。诗友笑我今天算赶上了,胖嫂是浙江温州人,做海鲜是胖嫂的绝活,拿手菜,正宗又好吃,用苏州话说来“眉毛也要鲜脱了”。

原来,胖嫂春节回了一趟娘家,带回来一点他们浙江的海鲜,正好请我吃海鲜面。和我同去的同事,却面露难色,瞄了我一眼。我知道,他不喜欢吃面食,但是到了这里也只能客随主便啦。胖嫂,炒菜可真利索,没多少时间,端上来每人一大碗海鲜面,还有几只小菜,摆满了一方桌。那海鲜面呀,看着就赏心悦目,有大虾,还有一些我叫不上名的海鲜,让人食欲大增。同事的疑虑也打消了,随我们大快朵颐起来,吃得个碗朝天,还说是他吃到现在,最好吃的一碗面了。

三年中,我在胖嫂家没少蹭饭,一不小心,逾越了“假公济私”这条线。胖嫂不以为然,安慰我说:没事的,我们也要吃饭的,顶多多放一双筷子嘛,再说你人长得小巧,也吃不了多少,大家呵呵一笑也算过去了。

是的,胖嫂长得有点像唐美人,讨人喜欢。性格如女汉子,看似大大咧咧的,脾气豪爽,文艺圈人来做客,她都是热情接待。因她喜欢和欣赏爱人这样的诗人浪漫情怀,宁可清苦,也自有她的享受,一脸幸福的笑脸感染了我们。十多年前,远嫁到盛泽,乐居吴江。不单单是对生活和金钱的追求,像某些人一样一门心思想当明星,歌星呀,所谓的出人头地。实际上,一个平凡老百姓自有她的追求和乐趣,那是原生态的一种生活状态,是精神世界的充实和享受。

因工作关系,我黎里至盛泽来回渐多。黎里,以前别称黎川、禊湖,而盛泽,别称舜湖,两地一衣带水,唇齿相依。文化交流,渊源流长。不仅如此,好多人的祖辈,都寓居在两地,亲如一家人。记得有一次,我去盛泽看望画画老师,他是红梨书画协会会长王凌老师,随他学过几日画画,因不便,成了一名不合格的学生,但是师恩不能忘,所谓一字之师,有空我会去看看老师,学习。老师和我年龄相仿,他完全没有老师架子,幽默风趣,秉性随和。每次去,和我谈谈书画,问问黎里古镇的开发近况,指点我学习水墨画,我随老师涂鸦几笔。老师在旁,一直对我鼓励有加,让我大胆挥毫,多练习,多揣摹。

到中午,老规矩,老师邀请几位文友一起陪同我用餐,其中就有裱画诗友陈伟。不知谁的提议,吃完饭去K歌,现在正流行的一种生活模式。诗友听后,欣喜若狂,马上电话邀胖嫂一起来活动。果然,我们有了耳福。诗友一首《北国之春》唱得纯正,有时他来了兴致,还为大家朗诵他的一首新诗。他家胖嫂对着麦克风很有范呵,一展歌喉,如韩红,把大家都给震住了,成了我们的麦霸。没想到文史专家萧海铭老师出场也很“惊艳”,歌声舒缓,浓情,让人陶醉,据说他当年还是一位文艺青年。看来,老夫子他也有生活的一面。盛泽俗称小上海,确实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

胖嫂的病逝,把我拉向盛泽,将记忆的片断连接。回忆,让我愉快又心酸,少了胖嫂,我感觉少了一个开心果,心里空荡荡的。特别是在这料峭的春寒里,让我更加想她。天堂的她,是不是和从前一样爱笑呢,常会烧一首好菜招待朋友,偶尔也会娱乐一下放松自己,如同他的夫君作的一首挽诗那样坚强:妻/你看/春天又来了/阶下卑微的苔/已开始返青/接着草树/都会吐露出生命的气息/迈开你的步伐/我的妻/去迎接春天吧/把躯体融化成/细雨和风/润泽生养你的土地/楠溪江畔/雁荡山下/从明天开始/我要每天仰望着蓝天/希望能看到/大雁的南飞/从明天开始/我要每天看/大运河的流水/看它汇入东海……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