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书为话题「优秀作文」

文章 2019-07-19 10:13:15 1个回答   ()人看过

【篇一:以书为话题】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遨游在书的海洋,知识会丰富,视野会开阔,性情会陶冶。书给我带来了无限乐趣。

山是一部厚重的书,深深吸引着我的目光。远远地望着山的倩影,不觉心驰神往。投入山的怀抱,烦躁的心灵顿觉宁静,得失之患无影无踪,爱恨情仇烟消云散。

山无语,却让我读到他的宽容。高大的树木尽管高大,小草也有他的笑容,流水潺潺,鸟儿欢畅,杜鹃尽管怒放,兰草也幽幽地芳香。巨石尽管挺立,山也不拒绝细壤……一草一木一石一土,仿佛都是她最可爱的孩子,都在她最温暖的环抱里幸福地唱着属于自己的歌,没有人会感到孤独,也没有人会感到被抛弃,他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展示自己人生的美丽。是山给了他们这样一个机会,他们回报给山的是最本真的笑脸。这里没有残酷的竞争,这里只有和谐的相融。是啊,何必非得让小草长成参天大树呢,小草也有它可爱的绿色;又何必让兰草也像牡丹那样艳丽呢,清幽也别是一种风格;也不必让每一块石头都变成巍峨的巨石,小小的石子自有他铺路的价值……山的宽容让每个人都找到了自信,所以山的内容才如此丰富,山的景色才如此的风情万种。

如果说山让我读到了宽容,那么山涧的流水则让我读到了人生的乐观与不懈的追求。

山是无语的,可水却一直在唱着属于自己的歌,一路欢歌,边走边唱。遇到阻碍,没有悲叹,是悬崖就化成美丽的瀑布,是巨石就绕道而行,遇到深涧就汇聚成深幽的潭水。山不转水转,没有过不去的坎坷,没有流不过的山。水始终相信自己,不断地调整自己,去适应不停的变化,而不是无谓地抱怨。因为在水的心中始终有个声音在对他说:到远方去,往前走,一定能找到大海的方向。就这样,水以自己的乐观和不懈的追求,越过高山跨过平原,奔向了大海的怀抱,和着大海的涛声,奏出了人生最美丽的乐章。

读山让我感受到人生需要宽容,惟有宽容才有拥有,才能拥有更加丰富的人生。拥抱阳光明媚的时候,接受一帆风顺的幸运,但也不拒绝风雨交加的时刻,坦然面对人生失意与挫败的不幸。面对山的宽容,抚平内心的躁动,面对大山深深地呼吸新鲜的空气,让所有的不快都随风而去,惟留下内心的宁静和喜悦。

读山让自己得到了心灵的宁静和喜悦,读水让自己懂得了人生的乐观与追求的快乐。

人生其实就是一条河,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遇到坎坷没有必要退缩,冲过去才能激起美丽的浪花;遭遇障碍,也无需绝望,暂时等待,山不转水转,总能找到流过去的方向。惟有不停地寻找,才有可能发现机会,寻找到人生的方向。观望和放弃只能让自己半途而废,逃避永远都不是最好的借口。乐观地面对人生,人生有了追求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

读山读水读人生,让心灵得到宽容的宁静,追求的快乐!

【篇二:以书为话题】

书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之一,古人就说书中自由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簇簇。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的,书的确能领导着人类进步。且不说远的,书对我来说也起着重大作用。

在我家里,每每映入眼帘的尽是书的倩影,尤其是在我的房间,一个充满书香的地方。但在这些被我视若珍宝的书里,有一本更是特别。它的外表并不十分引人注意,这或许会使很多人忽略它,但我庆幸自己发现了它,并且有幸拜读了上面的精美文选。里面的文章给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更加坚定更加努力地写作,更加热爱和追求高层次的文章。里面记载的文章多种多样,各种体裁和形式的都有,其中蕴涵的知识,也自然如漫天星星一般。诗歌短小精练,几句话,概括了内心的情感;散文虽然看上去散乱,但是文中的骨髓,神韵依然凝聚;记叙文,仅仅用一些简单朴素,不施粉黛的语言把事情真实记录。议论文,铿锵有里的言辞,讲述亘古不变的真理。在小一点的时候,我或许只是把阅读这本是当作一种闲暇时的消遣,并未在意太多的东西,但是现在,我已经明白了很多,已经把它视若瑰宝,不为什么,就因为它是有生命的,里面的篇章也是有灵魂的。阅读时,似乎能够感受得到作家们创作时的那种心情,体会到他们所要表达的情感。或许,我并不能完全读懂,但是我可以从不断的研读中获取到知识。读书一方面可以陶冶性情,另一方面就是获取知识,这是不容争议的。

这本书给予我的启示不仅如此。有句话说得好——“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可见,不同内容的知识能够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然而,这本书中的篇章让我懂得:要想写出好的文章,首先要有严谨的文章结构,清晰明确的思路,然后要大胆创新,敢于挑战不同体裁的写作方法,文章的中心要明确深刻,最后才是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文章中,使文章变得灵秀起来。只有由粗到细,才能更好的写好文章。

至今,我依然不舍得把这本书送人,时不时会拿出来阅读,因为那里蕴涵着太多东西值得我去学习领悟。也许,在我阅读更多的书后,我还能获得更多的“宝藏”。因为,书本身就是一个藏宝图,而宝藏则需要你一寸一寸地挖掘出来。

【篇三:书做的阶梯作文

如果说,家住海边的孩子是在海洋里长大的,那么家里书堆了好几个书架的我,就是在书的海洋里长大的了。

我很庆幸有一对爱书的父母,因为他们,自呱呱坠地以来,我身边从来没少过书。伴随着成长,家里的书越来越多,每一本都能牵住我的心。其中,最吸引我的,莫过于《三国演义》了。

我第一次接触《三国演义》是在五岁左右。那时,我还小,识字也不甚多,但一见到它,就被书中“金戈铁马”的故事和三分天下的气势所紧紧吸引住了。有不懂的字,就查字典;有不懂的句,就勤思考;有不懂的史,就与父母共商讨……这样,第一部如此巨大的着作就被我于一个星期内“干掉”了。也因为它是原版文言的缘故,让我着实爱上了古文。

第二次见到《三国演义》是小学四年级。这时,那本原该躺在书架底层的巨作,因我一时“雅兴”,“重见天日”。我将它从头到尾细看了一遍、两遍、三遍……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它面前的渺小。刘备、关羽、张飞的“名虽君臣,实同兄弟”让我感动,诸葛孔明的神机妙算使我敬仰,周瑜的英年早逝和嫉妒之心令我叹息,曹操那“花面奸臣”的嘴脸尤为我憎恶,西蜀群英的消逝让我多次落泪,“晋统三国”的结局叫我不住感叹世事无常……

兴致终因小学毕业前的忙碌搁下了。再次拿起《三国演义》是初一的暑假。

那是一个斜风细雨的日子。扫开书卓上的杂物,捧出书,轻嗅,依旧书香。香虽依旧,人却不再。重看三国,多一分伤感,少一分年少轻狂;见证和关注的是历史的兴衰,而不是寻常的打打杀杀。孟德公在我眼中,不知为何已成主角。他的文才、他的武略、他的临阵之大智甚至“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谋机变,都为我所关注。在他和那一代人身上,映出的却是整个封建时代的影子。兴亡、无常……

三次对《三国演义》的阅读,是三次对自己成长的注解。一路走来,踏书而行。书是我成长的阶梯,把我引向智慧的至高之点……

耳边响起一阵吟诗声:“……事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陽红……”

【篇四:书——我的最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人喜爱运动,有人酷爱旅游——性格不一,兴趣爱好不同。我呢,就喜欢拿一本书,找个僻静之处,坐下来,津津有味地看。时而被书里幽默有趣的故事逗得开怀大笑;时而被书里凄楚伤感的故事引得潸然泪下;时而也为书中的英雄人物顽强不息的精神感动不已。

我喜欢看书,那是绝对的偶然。从前,我不太喜欢看书,父母为我买的大堆的书,只能老老实实地躺在书橱里睡大觉。妈妈还是三天两头把书往家带,更令我反感不已。

一个陽光明媚的早晨,妈妈把我一个人丢在了图书馆,对我说:“盈颖,妈妈有事先离开一会儿,你就在这儿等我。”说完,转身就急匆匆地走了。没办法,只好乖乖地等喽。我东瞧瞧,西看看,这地方除了书,还是书。环顾四周,大人、小孩有的伏在书桌上看书,有的倚在高高的书架旁翻书。似乎闲着的,就只有我了。百无聊赖之下,我只好随手从架子上抽出一本《安徒生童话》翻看起来。看着看着,我入了迷。为卖火柴的小女孩伤心,为聪明的汉斯高兴,为美人鱼深深地叹息,为拇指姑娘暗暗地叫好。真没想到,一本不起眼的书里有这么精彩的故事。我贪婪地读着书中的每一个文字,简直与“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没有区别。当妈妈来接我时,我才发现时间已接近中午。妈妈笑眯眯地说:“回来啦!”我依依不舍的了得离开了图书馆。(后来才知道妈妈是考验我。)

打那以后,我就喜欢上了看书,不,应该是热爱看书了。满橱的书,再也不能满足我求知的欲|望。我开始向别人借书,也自己买书了。书店、图书馆更是我假日必去的地方。

书开阔了我的视野。《诗经》使我听到先民的歌唱;《左传》使我见到诸侯的争盟;《山海经》带我游历神仙的故乡;《颜氏家训》让我感受到一个父亲的叮咛——

书不仅使我学到知识,还教给我做人的道理。当我读完老舍先生的《养花》之后,我知道要勤劳;当我读完冰心的《斯人独憔悴》之后,我知道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书,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书,是寒冷中的一缕陽光;书,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