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建昌散文

文章 2019-07-19 09:04:47 1个回答   ()人看过

从《建昌县交通志》上看到,在杨树湾子乡大石门屯的石门岭上,有一处在岩石上凿出的车马古道遗址。大石门屯位于杨树湾子、大屯、八家子三个乡镇的交界处,六股河的东岸,我曾无数次从那里经过,却不知道那里还隐藏着三百多年前的古迹遗址,必须专程去看看。

我走306国道经马道岭隧道,到大屯,先去贺吉沟村看树龄五百年的古松。

古松长在贺吉沟村中,树的胸径超过一米,树干长到七八米高分叉,树冠庞大,枝叶繁茂,历经五百年的风霜雨雪,仍然生机勃勃。树的北面有一小庙,南面是一个广场,树下的人们休息乘凉的好地方。

有几个老头在树下聊天,大概是对我这个看树的人感到奇怪,一再问我是哪里人?看树干什么?也难怪,现在人人都在忙着挣钱,竟然还有闲人从建昌大老远的跑来看树?我说我就是专程来看这棵古树的,看完树,我再去石门岭看古道。一个老头说,石门岭古道是十二个寡妇开凿出来的,原来山顶上立有石碑,碑文是药王庙响水甸子人张依林所写。

从贺吉沟出来,经宁津屯、小石门、韩屯到五道岭,五道岭是大屯镇和杨树湾子乡的交界。岭中间向右拐是一个叫锥山的小村子,村子座落在六股河的西岸,村南有座孤立的山,山头尖锐陡峭,形如倒立的锥子,故名。有人告诉我,过了河,穿过一片树林,就是石门岭古道遗址,河上昨天刚刚修的桥。

六股河宽阔的河床长满荒草,水流分成浅浅的几股,新修的桥是简易的用三块建筑用的跳板铺架而成,在靠近对岸的深水处,仅供行人或摩托车通行。有人正在调水,把多股水调到一起。哈哈,我来得恰好,这桥好像是专为我而修,要不然我得绕到上游,多走许多路。

都说是大意失荆州,就在浅水处,我一大意,摩托车竟然熄火了,左脚不得不踩在河里,水刚好没过脚面,水温适中,一点也不凉。再启动,加大油门,冲过去,左鞋里已经灌满了水。

河的东岸由东至西横亘着绵延的山,山势陡峭,草木丛生,抵至河边,突然断成垂直的悬崖,几十米高,由北向南的六股河水遇此悬崖,向西转弯,在悬崖下形成一水潭,墨绿色的水面波澜不惊,静静地流淌,河的对岸是那座尖锐陡峭的锥山。整条山就像是趴在河边饮水的巨龙,龙的颈部山势稍低,被一片杨树林遮挡着,古道应该就在那里。林间有条蜿蜒的步行小路,穿过树林,石门岭古道便赫然在目了,这古道是在山岭上硬生生地凿出的一道缝隙!

相传清朝初年,有十二个行善的寡妇为了方便众人,筹备工具,凿石开路,一边开山劈石,一边齐声高呼:“石门开,石门开,十二个寡妇修路来!”历时一年零三个月,终于在浑然一体的岩石中间凿通了一条宽近一丈,长五丈余,底部至山顶最高处一丈五尺的石缝,可通车马。

近三百年的车行人走,路面磨得极为光滑,车辙的痕迹清晰可辨,山顶上的石碑已经不复存在。回家后,我查资料,山顶原有清道光年间所立的石碑多座,药王庙响水甸子张依林所写的只是其中之一,仅有由雷家店举人吕鹏凌所撰写的碑文记录保留了下来。

此地是建昌东部通往绥中的唯一要隘,山拦水阻,车马不通,人民往来艰难。人们行到此处,无路可走,如同被卡住一样,所以隔河北面的村子叫卡路营子。此路凿成,险径变通途,商贾攒集。男人走的商旅之路,是由女人开凿完成的。

由于凿出的缝隙如同石门,此岭便取名为石门岭,岭南面的村子叫做前石门,北面的村子叫后石门。

关于凿山开路的事,有人说是十二个寡妇,有人说是七个寡妇,不管是多少个,确定无疑的是,石门岭的路是寡妇开凿出来的。过去,人们受根深蒂固的封建迷信思想影响,对丧偶女性有着不公平的鄙视,认为丈夫的离世是她们命硬妨死的,给原本遭到家庭不幸的女人又施加了沉重的思想包袱,而丧偶女性自己也深受这种思想的缚束,力求做善事以赎前世今生之罪孽。想一想,十二个或七个女人,有的手握钢钎,有的挥舞沉重的大锤,叮叮当当的凿石劈山,历时一年多,给后人留下了车马大道,付出的是怎样的辛苦和血汗呢?

六股河两岸绿树成荫,宽阔的河床见不到人影,只听流水哗哗地响,蓝天低垂,朵朵白云静静地飘,河里有一群白色的长腿大鸟,大小如鸭子,一动不动地立在水中,似在小憩。我想悄悄地靠近拍照,不等我靠近,大鸟们发觉,不紧不慢地走开了。下游远处的河滩上有一群羊在吃草,上游可见新修的桥,桥架得很高,号称“关外第一漂”的六股河漂流到上游是终点,桥架得高是为了漂流方便。

我左脚湿透了的鞋袜走一步,就吱的响一声,极不舒服。我把鞋袜脱下,放在石头上晾晒,自己也索性仰面躺下,滚烫的沙石烙着腰背,舒服至极,让人恹恹欲睡。

六股河水质清澈,鱼虾丰盛,绝无任何工业污染,两岸的村里几乎家家都养鸭子,早晨把鸭子赶到河边,傍晚再赶回家。散养在河里捕食鱼虾的鸭子产的蛋,腌咸煮熟后蛋清白嫩,蛋黄个保个流油,六股河鸭蛋是辽西的主要特产之一。近年政府又开发了六股河漂流的旅游项目,夏天的时候,县内外游客云集,欢歌笑语洋溢,为六股河带来了勃勃生机。

鞋袜晒得半干,我就穿上了,我得从杨树湾子去纱帽山,那里曾是东北军阻击日寇侵略的战场。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