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育减少妖男读后感500字

文章 2019-07-19 06:29:52 1个回答   ()人看过

游大兴晚饭后,闲暇时翻开了《教师博览》这本书,其中用《教育减少“妖男”》这篇文章给我很大震撼。

文中写的“妖男”现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不稀奇。这些“妖男”外形奇怪,喜欢穿一些艳色的属于小姑娘的服装,耳朵上带着一个耳环,头发上抹着发胶,手上带着造型夸张的戒指,喜欢用手绢,出门还要涂上唇膏,说是防唇裂。他们平时动作扭捏作态,说话细声弱气,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娇滴滴的,一点家务都不会干且不说,吃饭多了还要节食,因为怕发胖。他们害怕小动物,害怕把皮肤晒黑,害怕运动,稍一运动就累得筋疲力尽。他们不懂一些自救常识,不知道怎么自我保护。“妖男”现象不是孩子的错,首先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妖男”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凶悍无比的母亲,它张口训斥丈夫,闭口抱怨孩子不争气,动辄怒目圆睁,父亲要么是忍气吞声,在家混日子,要么干脆在外涌香入怀彩旗乱飘;或者站着熏着酒精、睁着醉眼开口责骂的父亲。妖男背后往往站着追着孩子满世界跑,只为了把一口热饭喂到孩子嘴里去,给孙子当孙子的爷爷或者奶奶。过分地严厉或娇惯,加上生活中缺乏父亲的榜样,男孩开始“妖男化”。其次,是学校教育的失败。我们为了学生所谓的安全,我们大声警告自己的学生别这样别那样,实际上已经剥夺了学生掌握经验、获得体验、成为自己的一个机会;当我们警告自己的学生别这样别那样时,我们的男学生已经被剥夺了独立思考独立行为以获得尊严的机会。

我记得还有一篇文章写,全世界各地女研究生和女博士的数目远远超过男生,而且从小学到大学女生的学习成绩也高于同年龄阶段的男生。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教育限制了男生的发展。男生生性好动,他们的智力在运动中得到发展,协调性在运动中得到提高,与人合作等各项能力在运动中得到培养。可是,我们的教育忽视了男生好动的习性,为了学生的安全,为了教室里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为了全班学生都能考出好成绩,我们要求全班学生统一坐端正,腿并齐,认真看,认真听,我们不许他们东张张西望望。这样的教育让我们省心了,可我们的男生再不能像以前的男生一样,他们渐渐被妖化了。文中作者写到:一个没从树上掉下来过的男孩子,不算真正的男孩子。可我们那一个人愿意自己的孩子和学生去冒险呀?德国的、美国的孩子——更多地指男孩子,他们胆子大,不怕天黑,不怕单独外出,不怕山高水急,也不怕昆虫野兽;说话真实不造假,知道在公众场合如何说话和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出门在外不需要大人陪伴,也从来没出现过什么险情。都是父母养的孩子,为什么性格和精神世界会有这样大的不同?因为德国人、美国人的家庭重视对孩子认识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教育,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自主精神,并注重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和在各种环境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看了这篇文章,我真想呼吁我们的社会各界,救救我们的小男生吧。他们需要的不仅是温饱,知识的学习,更需要我们对他们将来作为真男人的素质的培养。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