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空间思维观念的培养论文

文章 2019-07-19 05:44:49 1个回答   ()人看过

摘要:地理学科的特征要求我们在高中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要深刻把握学科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从课堂的高效性上出发,来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观念,从而在空间上树立起对地理的认知。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空间思维观念;途径;探索

高中地理作为一门学科来说,空间性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与教育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观念就成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之一。下面,笔者就自己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谈一些体会。

1地理空间思维观念的含义与理解

地理学是关于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它与人类生存空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正确认识地理要素之间(如人地之间、地理各要素)的空间关系是人类能够进行各项认知行为和实践活动的前提与基础。因此,在教学上地理空间思维观念是地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地理空间思维观念是在地理空间知识学习和空间能力培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效的思维系统,通过对地理现象的分布及空间关系的认知,能够建构学生地理空间意识,有助于学生透彻认识人地空间关系和形成正确的生存观,更好地进行地理学习。地理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其思维方式的空间特色,各种地理思维活动如记忆、想象、概括、推理等无一不借助各种形式的空间展开。研究地理空间思维的规律和特点,强调地理空间思维意识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地理学科素质教育有指导作用,也对地理教学模式的完善有重大意义。

2地理空间思维观念建构途径

2.1树立宏观性、整体性思维,建构大地理学习观念

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即地理事物或现象,考察其存在都有特定的地点、时间、状态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伴随着的其他因素的相互影响和制约。教师应帮助学生用整体的宏观思维方式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规律,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传统地理教学形成的微观地理研究学习模式有其优点,能够对地理现象作细致的分析考察,但却忽略了地理研究对象与周围事物之间的关联,而这种错综复杂的关联又恰恰是影响研究对象的强大动因,对掌握和理解人与地理事物之间、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启发学生宏观性、整体性思维,努力建构大地理学习观念,使其能够在更高的视角和观察研究位置理顺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种有效的思维趋向。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太阳辐射、地球公转及自转等事物与大气的运动、地转偏向力等现象联系,然后再将其和地球各个风带、河岸沙滩形成等现象搭建起联系,解释它们之间深刻的原因和道理。这样从宏观角度入手并向更微观处发展深入,就能从宏观上连续不断地向微观延伸,地理学习的各种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2.2营造关联思维模式,培养空间多视角、扩散性思维能力

学生学习地理的困难之一是无法将空间思维扩散化,不能行之有效地建立关联思维模式,以及无法对同一地理事物做多视角的分析、整合,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求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不能只停留在对某一具象事物作单角度的理解。因此,地理教学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培养多视角的扩散性思维能力,科学把握地理事物存在的依据和意义,得出全面的地理分析结果。如教师在讲解城市的地域结构相关知识点的同时,应努力培养学生对现实或模拟区划问题的解决思考,将各种研究要素充分调动,多角度展现,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事物关联意识。如在分析钢铁厂建造区位的合理性时,不能单一地分析距离原料远近的问题,也要考虑盛行风向、距燃料的远近问题,从而综合得出合理建造地点的结论。

2.3利用地图丰富内涵,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地理空间思维从一定程度来讲是对地理图像的观察、分析、综合以及对地理图像的记忆、理解、吸取的活动。地理空间观念的形成,可以通过学生是否形成运用地图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是否形成运用地图解决问题的意识等方面来反映。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增强空间思维的能力,地图包含丰富的地理信息,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以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地图反映众多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相对位置、空间结构等,地理事物及多种地理要素的结合和联系。各种专题地图反映了不同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如地形图、气候分布图等,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形成空间的整体性,只有把各种要素地图组合,才能较好反映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如将洋流分布图与世界渔场分布图进行空间对照分析,可以揭示洋流与世界主要渔场之间密切的关联性,从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贯通,有助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4重视多媒体辅助教学,强化空间思维能力

运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能使地理课堂教学形象化、直观化、过程化,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形象直观材料,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从而理解掌握地理知识。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启发、引导学生地理空间思维由平面延伸到立体,引导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特征做动态的观察。如教师讲解地球自转产生偏向力的时候,学生对为什么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会右偏而在南半球会左偏的现象很难理解,这时教师通过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演示则会使学生直观、快速地理解地转偏向力偏转方向不同的原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动态思维,使学生分析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时都会在头脑中呈现其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影像。例如,教师讲解降水类型时,可利用多媒体制作锋面雨、地形雨、对流雨三种类型降水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能观察到逐渐形成降水的全过程,教师再通过三种类型的比较,启发学生思考,归纳得出降水类型的形成条件、特点及异同。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