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欣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耳朵论文
摘要:音乐是听觉艺术,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和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作为音乐教师如何当好孩子们欣赏音乐的“引路人”?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耳朵”?本文从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欣赏教学 培养 “音乐耳朵”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和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对发展儿童音乐的想象力,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都说音乐是听觉艺术,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如何当好孩子们欣赏音乐的“引路人”?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耳朵”?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怎样把握欣赏的内容?怎样欣赏才有效?1知己更要知彼:分析学生和教材1.1了解学生一节欣赏课要想上得有效,教师对教学对象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由于年龄的不同,生活环境和经历的不同造成了他们对于音乐的理解和领悟往往是不同的。而且现在的学生中有很多都是从小就进行某些音乐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他们与那些没有接受音乐学习的孩子之间形成了音乐基础上的差异,从这方面来说教师就要在规定的音乐听赏的作品中尽量兼顾到这样的情况,教学设计不能过于浅显而又不能过于深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对音乐学习非常感兴趣的孩子,他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是能自觉集中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学生中也存在着对音乐学习不怎么有兴趣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他的注意力是很难集中的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设计的环节要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音乐听赏积极性。
1把握教材
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搞清楚:本节课所要欣赏的内容是什么?体现什么?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关于教学目标不是单纯写在教案上的,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围绕这个目标去展开活动。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节课上下来到底要学生从中获取到些什么知识或者是得到怎样的体验。
2凸显音乐个性明确教学环节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学科特性,音乐课应紧紧围绕音乐这条主线,对音乐本身进行深刻剖析。欣赏教学自然也不例外。欣赏时要抓住音乐作品的要点,从音乐的元素入手,到具体音乐,再到整个音乐风格,形成清晰思路。
音乐欣赏可以分成知觉性的欣赏、情感性的欣赏和理智性欣赏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可谓层层深入。知觉性的欣赏往往只是停留在感官审美上的,只要耳朵听起来好听就可以了。情感性的欣赏相对于知觉性欣赏更深入一步了,不只是停留在感官审美层面,而是通过对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速度、力度等因素的感受引起喜怒哀乐的情感反应。而理智型欣赏是音乐欣赏的高级层次。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注意欣赏层次的侧重点,对于低段的孩子,应该选择知觉性为主,逐步向情感性欣赏过渡为侧重点。对于中、高段的孩子来说应该选择情感性欣赏为主,逐步向理智行欣赏过渡为侧重点。不能用年龄段、文化程度将欣赏的选择点机械地卡死。因为教学目的不同,教学要求不同,也可能使欣赏层次的侧重点有所变化。
(1)听辨乐曲的演奏乐器、认识大提琴,感受大提琴低沉、悠扬的音色。
(2)通过聆听乐曲,领略乐曲的柔美,并能哼唱主旋律。教学目标的正确制定,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使这节课获得了成功。
让我们来看看一位教师设计的《游击队歌》的教学过程:组织教学:介绍背景(听《共产儿童团歌》踏步进教室)初听歌曲、感受音乐特点:①初听歌曲,感受音乐形象。②复听片段,通过踏步感受进行曲的特点。
复听歌曲。表现形象、感受场景:①欣赏歌舞《游击队歌之》。②根据不同的力度跟着音乐配上踏步的动作来表现游击队员。
作者介绍,四听全曲:①介绍歌曲作者:贺绿汀。②再听全曲,出示歌词。③师总结。
从这位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欣赏教学的一般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导入。这个环节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2)整体性初步领略环节(初听)。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一般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①对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风格、情绪、表演形式有个初步的完整的印象。②对音乐作品中的某些侧重点内容做较为深入的体验、并且得出自己的认识结论。③对教师设置的疑问,尽力从音乐作品中找出正确的答案。(3)分析性研究环节,在这个环节是对音乐作品有选择地进行重点研究。(4)综合性深入体验环节(复听)。在这个环节,要求学生独立地围绕音乐作品,把感性的、理性的知识有机综合在一起,这个环节也可以说是整个欣赏教学活动的收获环节。
3综合运用教学方法
(1)讲述法。常常用于讲述欣赏知识、作品分作曲家(歌唱家及演奏家等)的生平、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等内容,但教师的讲解要画龙点睛,恰到好处,不能成为讲解员更不能以自己的想象代替学生的想象。
(2)观摩法。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或者学生表演(演唱、演奏等)由其他同学来观摩欣赏的教学形式。
(3)熟悉主题法。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乐思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在欣赏作品时,熟悉主题就成为理解音乐作品的重要作用。熟悉主题的方法有:通过教师的演唱、演奏,通过摘听录音,通过学生模唱、视唱、背唱等。在熟悉主题的时候最好给学生提供乐谱。
(4)体态律动法。律动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内心节奏感、音乐感受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表现力。
(5)直观法。有实物直观、图片直观和观摩这几种情况。
(6)对比法。将欣赏对象中相同或相近的音乐要素拿来作对比分析,以便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7)迁移表现法。将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产生的联想与想象通过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图画、诗歌、散文……)再现出来的一种的教学方法。
(8)调整乐谱顺序法。可以将比较难懂的音乐知识深入浅出的教给学生,又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倾听乐曲和识谱上。(初听阶段)(9)讨论法。常用于作品分析或者音乐评论等教学内容。
它容易做到集思广益、加深理解、互相启发、沟通情感。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到目的。
(10)启发联想法。多用于欣赏描绘性或情节性的音乐作品中。
(11)启发想象法。它是通过欣赏音乐并体验音乐的情感而引起人们广泛的自由想象。
罗列了这么多的方法并不是说每一次欣赏课欣赏的作品都必须要将所有这些方法都运用进去,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选择出最适合某一教学环节的方法将它运用起来发挥作用。
另外,音乐课堂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教师应适时地展现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包括音乐技能、语言、课堂驾驭能力、即兴应变能力等等。当然,作为音乐教师适时展现音乐技能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现场范唱、范奏、表演对学生的感染力往往比听录音、看录像效果要好得多。
音乐是听觉艺术、情感艺术并且有很强的学科特性。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推进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时刻坚守学科特性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用正确的理念武装自己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明确自己要教什么并且根据学习的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深入挖掘教材使我们的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具有实效性。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