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中的比喻辨析
诗歌中的比喻,大都很好辨识,从诗句本身,就可辨出。但有的诗歌,则需要根据诗意和结构来加以判断。如下面一首诗: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是苏轼的《浣溪沙》,最后两句用了比喻,这显然不是根据诗句本身就可见出的。
从结构与内容上,我们知道最后两句是对谁道人生无再少的进一步展开,就此我们可以知道门前流水显然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承接谁道人生无再少,词人由眼前西流的兰溪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在这里,溪水西流,与人生再少靠类比自然联系在一起,从而构成了比喻。
再从诗意上来看,词的下片的意思是:谁说人老就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着奔向西边!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由诗意,我们明白,词人以流水喻人生,门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典故。东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为年华老大徒然悲哀呢?接着以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告诉我们:人可似花,老可再少。青春可以永驻,只要心不老,青春就永远不会老去,老去的,只是岁月本身,用不着再唱那些黄鸡催晓的悲伤歌曲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以流水喻人生,主要叹的是时光匆匆,一去一返。如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所要表达的是:江水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这样的比喻让人悲叹。而苏轼的则是反其意来取喻,表达的是:既然门前流水还能执着奔向西边,那么人老了就可再年少。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还童,乃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所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这一比喻无疑是积极的,向上的。
同样要注意的是苏轼以白发黄鸡也是反其意而用,白发黄鸡出自白居易的《醉歌示妓人商玲珑》,相关诗句有谁道使君不解饮,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在白居易的诗里,所传达的是嗟老叹衰,而苏轼词里,则是反用典故,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莫要因为自己韶华已逝而心灰意冷,唱黄鸡催晓的悲伤调子,显现的是他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
总之,这首词下片中的两处比喻,表现出来对青春活力的呼唤,对老而无为观点的否弃,显得特别可贵。可以说比喻的使用,使得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表现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读之令人奋发自强。
在古诗词鉴赏中,我们不单要能根据结构、内容、诗意来辨识比喻,还要知道比喻是如何用的,有何妙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比喻辨析与诗情把握结合起来,从而从比喻角度真正读懂诗歌。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