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远火,此心安处杂文随笔
大唐盛世三百年,江山代有才人出。走过萌荣稚气,恰得清新的早唐,抒发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愤慨,颓唐衰败的骈文之后,唐诗像初生朝阳冉冉而起,而我也终于遇见了王维。
少年英豪,名动京都,似乎是古代诗坛一个每每相似却又不尽相同的生命开局。
王维恰如其分,生在盛唐年间,河清海晏,弦繁管急,一派欣荣之景。然则这是大背景,其实王维的家境并不殷实,他好读书便去向别人借,寒门学子勤学的形象,似乎又是一个典型。20岁便中进士,单凭学识才运,已是常人无法企及了。年少的王维,意气风发,风华绝代,且歌且行,于是便有了“相逢意气为君饮”“纵死犹闻侠骨香”“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般豪气纵横,如疾驰骏马绝尘而来的轻狂傲然。当然也不全然是乘风破浪之感,在被贬济州时也有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说君应知。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这样的牢骚,在王维的诗中不多见,这也是王维生平第一次遇到了挫折,但写的也不是全然的消沉,见失意不遇,愈昂扬进取。
年少的得志与受挫仅是王维诗作的一个开端,见过京都的繁盛喧闹,见过济州的海云深浓,走马而过,恰逢边塞。出任凉州河西节度使的日子,浑脱稚气的王维在大漠风霜长河辽远的哺育下,写出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奇绝之景,写出了“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的行军艰险之感,写出了“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的思乡苦愁之情,边塞生活在王维的诗中烙下了极深的烙印,我本想见一个洗尽铅华,成熟睿智的王维,但少年的锐意却从未从王维的诗中消退,“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仿佛他心中执剑的少年从未离去,他的眼中仍有星辉,心中仍有热血。
出塞好像是盛唐诗人的必修课,高适、岑参、王昌龄的诗风,都因出塞而转折,洗脱年少轻狂,转为含着大漠风沙的深沉典重,而只有王维不同。接踵而来的丧妻之痛,安史之乱,以王维的坚韧有承受之力,但令我未曾想见的是,走出雨雪纷纷的大漠的王维,却走进了深林月明的山中。
没有愤世嫉俗,感伤身世,苦愁无望,唯有月明风清,曲水流觞,怡然超脱。这一切仿佛是有预言般的,让我想起了自幼就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的他,半官半隐的他,被人称为“诗佛”的他。于是我便发现了王维诗中的美,诗中的秀,诗中的净,诗中的透。“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浓翠之中,眉目清冷的王维缓缓掠过。“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有远望白云的澄静,“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有聆听蝉鸣的闲趣“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有山中观花的悠然。
王维似乎已经与自然合二为一达到了“无我”之境,这样的境地,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彰显地愈发淋漓“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寒山远火,寒中热意,更把犬吠比作豹声,这样的比拟,大抵也只有王维能作出。当然我也看到了王维可爱的一面“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如若是王维的老友,收到此信大抵是相当乐意前往的吧!这样浑融自然的情状,越发显得浑然天成,好似谢灵运梦中得诗一般,王维的诗也有了自己的魂灵,在山川之美中来回踱步沉吟,于是到了最后的最后“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古往今来能有几人有这样的心境呢,真正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物无我,不染纤尘,又或许王维的心中是五味杂陈,前尘往事付诸落花,飘零自流,只静观云起耳。
王维其人其诗像一曲乐章,初起时激昂,半途时陡转,终时平缓。与其他诗人最不相似的地方大抵是一派宽和敦厚,王维的诗好像永远带着温和,带着一抹柔光。他在盛唐降临,留下不可计数的篇章,作出几件值得为后人称道的事,被皇帝封为“天下文宗”。诚然内心恬淡,但终究不是真正无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不是没有眷念,不是没有留恋,而是像他本身一样把这些藏得恰如其分,临终之时难免透出一些。他像喜雨,像清风,像晨光,温和宇内,柔转盛唐。寒山远火,此心安处,恰如檐上雪花,临春而归。
参考作品: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少年行》——王维
《洛阳女儿行》——王维
《陇西行》——王维
《不遇咏》——王维
《使至塞上》——王维
《出塞作》——王维
《陇头吟》——王维
《老将行》——王维
《渭川田家》——王维
《山中》——王维
《终南山》——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初出济州别城中故人》——王维
《辛夷坞》——王维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
《岳阳楼记》——范仲淹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