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童话对幼儿的影响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门类,从广义上说,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统称。
幼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培养幼儿健康人格,塑造民族性格是我们幼儿老师共同的责任和义务,而这些民间文学瑰宝正是我们最好的素材。同时,民间童话多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童话、民间童谣、寓言的形式存在,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民间色彩。它以夸张、拟人、象征、神化、变形、怪诞等艺术手法得以呈现,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以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幼儿。幻想是民间故事的基本特征,借助幻想使我们常见的各种平凡的人物和现象发出不平凡的奇异光彩,在幼儿面前展开一个个“幻想世界”,揭示大自然的奥秘,为幼儿提供了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陶冶了幼儿的性情,为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其成长有重要作用。
一、民间童话具有启智益思、开拓眼界的作用
幼儿身心尚未成熟,在成长中需要成人的关心和照料才得以成熟起来,如若利用呆板枯燥的方法教育幼儿,生性好动、思维活跃的儿童往往会出现耐烦,甚至产生逆反的心理。相比之下,在充满幻想和快乐的童话中学习,幼儿是非常快乐接受的。
例如,《咕咚》这则民间童话,它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向小朋友表述了一个道理:遇到事不要慌张,要问清楚,弄明白后再行动,不能盲目跟从他人。又如《长发妹》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位美丽、善良、勤劳、勇敢的姑娘长发妹为了大家喝上水,勇于献身;善良的人们为拯救长发妹而以坚强的毅力和智慧终于战胜凶神的故事。这个故事使幼儿感受到真、善、美、假、恶、丑,了解到是与非。
再如《三兄弟牵金牛》的故事,通过三兄弟得到金牛后又失去金牛,使幼儿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各有私心必都吃亏的道理。这种把抽象的道理、是非的分明和强烈的爱憎情感以趣味盎然、生动活泼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方式,让孩子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懂得做人的道理,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民间童话具有认知现实、发展想象和幻想能力的作用
运用民间童话可帮助幼儿认识现实世界,了解天文、地理、人情世故、民间习俗等各方面的知识。例如,为让幼儿了解过年时风俗习惯的由来,为幼儿讲述《除夕》、《年》等民间童话。《神笔马良》等一些故事,用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讲述生活在最底层的劳苦大众的生活及官僚的压榨、贪心和腐败,了解古时候人们的生活方式,让幼儿对中华历史做到初步认知。还有一些对世界生命的起源以及种种自然社会现象的解释,比如童话中的雷神电母、海龙王等。这些通过丰富的想象和主观的幻象,把自然形象化、拟人化的优秀故事,让幼儿初步认知自然现象。故事中所表现出的古代人的聪明智慧、崇高品质和顽强斗争的精神还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优秀品德。
三、民间童话具有娱乐和宣泄的作用
幼儿的心灵是需要多种营养和各种满足的,如果一味强调用教育来充满他们的心灵,他们不能娱乐,得不到宣泄,心灵反而会萎缩、死板、老化,而神奇的童话在思维方式上恰好在满足孩子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方面贴近幼儿。民间童话中所描绘的光怪陆离的情景,塑造神奇新鲜的形象,叙述荒诞离奇的情节上都深深吸引着他们,不仅可将幼儿带回悠远的年代,更可以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宣泄自己的情绪。
四、民间童话具有培养高雅性情的作用
好的民间童话往往是这样的,它能把幼儿引入一个美的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是符合孩子眼光的美,从而使孩子感受到美的力量。
如民间故事《樵夫和小鹿》,它通过故事中任务的进行,向幼儿敞开一个个高尚情怀和纯洁善良的心灵,从而深刻地打动幼儿那颗天真无邪的心;而那些揭露假、恶、丑的童话,也从另一个方面唤起幼儿对真、善、美的追求。
再如《七色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应该讲诚信,不要利用别人的善良,来满足自己罪恶的欲望;人人都应该有感恩的心,感谢所有给于你帮助的人,还应该有助人为乐的精神,你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快乐了自己。故事还告诉我们,那些背信弃义、唯利是图、恩将仇报的卑鄙小人终究是没有好下场的。
优秀的民间童话本身那脍炙人口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及语言描述方法,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使幼儿在丰富的生活中,产生对民间文学作品的兴趣,吸收了沉淀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精髓,使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得以延续。为此,我们幼儿教育者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以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以学前心理学为科学依据,甄选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典型的、优秀的民间童话作品,利用教学、做游戏等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生活,做一个懂礼貌、重情义、明是非的中华优秀儿女。
本文标签:
[!--temp.ykpl--]